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

2022-02-18 来源:我们爱旅游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从诞生、成熟、发展到今天,已有160年的历史(1844——2004)。

一、 诞生期(1844——1847) 二、 前成熟期(1848——1883) 三、 后成熟期(1884——1893) 四、 发展期(1905——至今)

诞生期以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为标志,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神圣家族和真正社会主义的批判。

前成熟期以马克思在1857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及马克思、恩格斯于是1859年4——5月分别写给斐迪南·拉萨尔论《弗兰茨·冯·济金根》两封信为主要标记。

后成熟期以恩格斯论文艺问题的几封书信为标记。1885年恩格斯给敏娜·考茨基夫人的信,讨论关于艺术典型的塑造以及艺术的倾向性与真实性的问题。1888年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讨论关于现实主义的问题。

发展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列宁和毛泽东。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文学的理解和把握,从总的方面考察,其理论支撑点大体有如下三个方面:

1﹒文学是“人的生活活动”之一,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2﹒文学是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3﹒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诞生16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其中的80多年中,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等等学科一起,成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1

一、 主要理论来源 英国的古典经济学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的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美学理论则主要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和美学。而德国的古典哲学和美学,又主要以康德(1724——1804)、黑格尔(1770——1831)、费尔巴哈(1804——1872)为主要代表。

康德认为:艺术与审美,属于人们的情感领域。因而:①它是纯主观的;②审美完全是非功利的;③审美的愉快主要取决于对象的形式。

黑格尔和康德相反,是一个客观唯心论者。他既是大哲学家,又是大美学家。

黑格尔认为:①他不满意康德对人的心理结构和精神能力的静态的纯逻辑的考察,认为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是一个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运动的过程;这样,他就把历史感和辩证法引入了主体的认识论之中;

②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概念和存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③在现实主义美学的一系列问题上,如典型问题、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真实性、现实主义文学与生活„„等等,他都有重大的发明和创造。

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论者。他和康德、黑格尔在世界本源的看法上正好相反。尽管他的唯物主义有重大的缺憾,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和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但他从黑格尔出发又终于超越了黑格尔,把被黑格尔颠倒的自然和精神的关系,再颠倒过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辩证法和历史感,又从康德和费尔巴哈那里吸取了主观能动性和唯物论,又经过了批判和改造,终于创立。(请重点看P15-16)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基本观念,是受了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和启发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五个基本点 (一)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

2

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

(二)、文学反映论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一个著名的唯物主义命题。

“如果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至少应当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来。”

——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毛泽东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三) 艺术生产论 “艺术生产”的概念:

1 .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2.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3.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1.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

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人类学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哲学的 艺术的

3

宗教的

实践——精神的

2.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化”

“莎士比亚化”是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的原则。“席勒化” 是创作中以抽象理想代替客观现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 。

3. 美学的历史的

“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既是研究作家作品的一种标准和方法,也是关于艺术观念的一种深刻见解。

文艺批评应该从艺术实际出发,从艺术规律出发,而不是从某种政治的、

伦理的或哲学的观念出发,它的根本任务也不是借艺术来论证这些观念。

4. 审美意识形态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布洛夫和斯托洛维奇等人,以“审美”取代“形象”,

提出艺术是审美的意识形态。在他们看来,审美就是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相区别的特殊本质所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是审美的意识形态的提法在我国文艺学界也得

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并且获得了比之前苏联审美学派更加明确、系统和深入的理论阐述。把艺术称为审美的意识形态,还是比较准确地概括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五)艺术交往论

这是当代德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和方

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

1. 从相互理解的角度来看,交往行为是用来传播和更新文化知识的; 2.从协调行动的角度来看,交往行为起着社会整体化和创造团结互助的功

能;

3.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交往行为是为了造成个人独有的特征和本质。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是: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上层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是供人消费的。

4

1893年恩格斯逝世。之后,经过普列汉诺夫、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怎么样建设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文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去考察新的情况,回答新的问题,作出新的结论。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原则,毫不动摇地贯彻到各种文学问题的考察和研究中去。

(二)应该具有中国特色

所谓中国特色指建设中国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充分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充分吸收中国古代文论的精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新的综合。

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

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三)、应该具有当代性

所谓当代性:指建设文学理论新形态应体现时代精神,具体说,当代性应概括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敢于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敢于吸收新的方法。 具体做法: 1.

在研究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2. 3.

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把一些新兴学科的理论转化为研究文学现象和理论的方法。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