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茶文化概述
第一节 茶文化的定义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功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功夫茶讲究品饮功夫。
第二节 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 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第三节 茶文化体系
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
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 ;
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 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 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 、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 、历史
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 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茶文学:通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茶文化的文学形式。
第二章 习茶的基本礼仪
中国为礼仪之邦,礼仪是表示尊敬的礼节与仪式。习茶不主张繁文缛节,但和谐的礼仪动作始终贯穿其中。一般不用动作幅度很大的礼仪动作,而采用含蓄、温文尔雅、谦逊、诚挚的礼仪动作。习茶者首先要静,尽量用微笑、眼神、手势、姿势等示意,不主张用太多的语言客套。习茶者还要求稳重,因此必须调整好气息。如小小的伸掌礼,动作轻柔而表达清晰,行礼者必须掌握好用力的分寸,气韵凝于手掌心,含而不露。
第一节 基本姿势
1.站姿
正立站姿:
a、头正,双目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部平和自然。 b、双肩放松,稍向下沉,身体有向上的感觉,呼吸自然。 c、躯干挺直,收腹,挺胸,立腰。
d、双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手指自然弯曲。 e、双腿并拢立直,两脚跟靠紧,脚尖分开呈60度。
侧立站姿:双脚呈丁字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其他同上。 2.行姿
以正确的站姿为基础。
行走时,应上身挺直,头部端正,下颏微收,两肩齐平,挺胸、收腹、立腰,双目平视前方,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左脚起步时身体向前方微倾,走路要用腰力,身体重心要有意识落在前脚掌上。行进时步伐要直,两脚应有节奏地交替踏在虚拟的直线上,脚尖可微微分开。左脚前迈时,微向左前方送胯,右脚前迈时,微向右前方送胯,但送胯不要太明显。双肩平稳,以肩关节为轴,两臂前后自然协调地摆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10~15度,摆幅以30~35度为宜。 3.坐姿
正面坐姿:端坐椅子中央,双脚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正,下颌微敛;眼睛平视,面部表情自然。女性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搭放在双腿中间或置于胸前或桌沿。
侧面坐姿:保持上身正面挺直,双脚并拢侧向一侧斜坐,脚踝可以交叉。
第二节 基本礼仪
1.鞠躬礼
根据行礼的对象分为: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草礼(用于说话前后)。 2.伸掌礼
表示“请”与“谢谢”,主客双方均可采用。两人对面时,均伸右掌行礼对答;两人并坐时,右侧的一方伸右掌行礼,左侧的一方伸左掌行礼。
伸掌的姿势:将手斜伸向所敬奉的物品旁边,四指自然并拢,虎口稍分开,手掌向内凹。手腕要含蓄用力,动作不轻浮。行伸掌礼时应欠身点头微笑,一气哈成。 3.寓意礼
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形成的一些寓意美好祝福的礼仪动作。一般不用语言,宾主双方就可以进行沟通。
凤凰三点头:用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对来宾的致意,以表示欢迎。
双手内旋:在进行回旋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时,单手回旋,右手应按逆时方向,左手按顺时方向动作,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
浅茶满酒:斟茶时只需七至八分即可,寓意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有欺客之意。 叩手礼:主人斟茶时宾客用手指叩击桌面,寓意“谢谢”,“叩手”音同“叩首”。
壶嘴侧置:水壶、茶壶嘴不能正对宾客,否则表示请客人赶紧离开。
第三节 基本仪表
1.化妆
忌浓妆艳抹,习茶者切忌涂抹鲜艳的口红,指甲油及刺鼻的化妆品,如化妆也必须淡妆轻描。其一,冲泡者的外表和环境统一;其二,浓妆艳抹使化妆品的香味干扰茶香的挥发,使宾客无法品茗茶香。 2.饰品
忌带妨碍冲泡表演的装饰物如宽大的手链、手镯等,万一要佩戴装饰物必须贴身。 3.发型
整洁、大方,影响操作的长发及不整齐的衣着都不宜在冲泡操作中出现。
第三章 茶艺
第一节 茶艺的定义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第二节 茶艺的内容
1.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2.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3.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4.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5.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第三节 如何来理解茶艺
茶艺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
山云雾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艺并非空洞的玄学,而是生活内涵改善的实质性体现。饮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质,扩展艺术领域。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茶艺,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1.简单的说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2.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3.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4.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5.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
第四章 茶具
第一节 茶具概述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
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第二节 茶具的分类
1.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青瓷茶具: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
白瓷茶具: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 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
黑瓷茶具: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
彩瓷茶具: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2.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成陶火度在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韵长。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 3.木鱼石茶具
木鱼石茶具是指用整块木鱼石作出来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壶、酒壶、竹节杯、套筒杯、冷水杯、茶叶筒等。将水放在木鱼石器具中浸泡两小时,水中溶解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即能达到国家矿泉水限量指标。因木鱼石中铀及稀土元素含量适中,故此茶具的防腐和通透性好,用其泡茶即便是在酷暑季节,五天内茶水仍可饮用不会变质。 木鱼石对酒有奇效,经山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表明,用木鱼石器具盛酒(指白酒)24小时,甲醇含量可降50%、杂醇油含量可降65%以上,酒精含量不变。任何白酒只要在木鱼石酒具中放置20分钟,即可变得绵软甘甜可口,辣味苦味明显减轻,与盛入其他酒具中的酒形成明显的差别。 4.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 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 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 “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5.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 6.玻璃茶具
在现代,玻璃器皿有较大的发展。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
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 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 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
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7.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步演变为比较坚实的硬陶,再发展 为表面敷釉的釉陶。宜兴古代制陶颇为发达,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几何印纹硬陶。秦汉时期,已有釉陶的烧制。 8.石茶具
石雕茶盘的制作,是根据石头的天然特性,设计加工精雕细琢而成。因为石头具有硬度大,密度强,颜色天然,遇冷遇热不变形,不开裂、不褪色,磨光后不会吸茶色等优点。所以用石头雕刻制作而成的石雕茶盘,美观大方,经济实用。实乃赋石头之灵性,兼水土并容,五行相行,让茶叶回归自然。用石雕茶具品茶,赏心悦目,修身养性。 9.金属茶具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
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人用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也可用来盛茶。
第五章 茶点
茶点是用于茶道过程中份量较小的精雅的食物。饮茶佐以点心,在唐代就有记载。有史料记载,唐代茶宴中的茶点较为丰富。粽子:作法与今相似,玄宗诗云:“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馄饨:古时的馄饨即现在的饺子,或蒸或煮,味道极美;饼类:皮薄,内有肉馅,煎制而成,外酥内嫩;面点糕饼:种类繁多;蒸笋:放在一个小瓦罐中,与饭同蒸;胡食:如胡饼,搭纳,勒浆;消灵炙:是一种很特殊的食物,它用料只取羊腿肉的四两(最精华的部分)而制成,从字面上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用羊肉烤成的食物,至于烤肉里放些什么调料就不得而知。这种叫作“消灵炙”的茶
点是仅供皇帝食用的珍品,唐懿宗时同昌公主出嫁后,皇帝赐御馔,其中就有消灵炙,它适于贮藏,“虽往署毒,终不败臭。”小天酥:是一种用鸡或鹿肉剁成碎粒,而后拌上米粉炸成的食物;柿子:唐代重要的果品之一,唐人认为柿子果食甜美,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现在国内的茶点也是品种繁多,根据地域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福建省
的闽南地区和广东省的潮汕地区喜饮功夫茶的人很多,泡功夫茶讲究浓、香,所以都要佐以小点心。这些小点心颇为讲究,味道可口,外形精雅,大的不过如小月饼一般大小,有带甜味的绿豆茸馅饼;有椰茸作的椰饼;有金黄如月的绿豆糕;有台湾产的肉脯、肉干;还有具有闽南特色的芋枣,它是把芋头先制成泥,而后添加一些调料,用油炸成,外脆内松,香甜可口。另外还有各种膨化食品及蜜饯。平时家人在一起品饮茶点和茶水,其乐融融。客人来时,端上茶水和茶点,气氛十分宽松,主客交谈,也增进了友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