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夯实水泥土桩地基设计阐述

2022-03-27 来源:我们爱旅游
夯实水泥土桩地基设计阐述

一、概述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就是将水泥和土按设计比例拌合均匀,在孔内分层夯实形成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夯实水泥土桩一般分为人工成孔和机械成孔两种成孔方式。人工成孔主要是靠人工洛阳铲完成,这种成孔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基本淘汰;机械成孔主要有螺旋钻成孔和机械洛阳铲成孔,效率高,相对降低了劳动强度,属于广泛采用的成孔方式。夯实水泥土桩所选用的材料和成桩方式相对单一,材料主要为成孔后的土质与水泥按一定配比,在孔外充分拌和均勻制成水泥土,成桩方式是分层向孔内回填并强力夯实,制成均匀的水泥土桩。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由于夯实水泥土桩具有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工期短、造价低廉的特点,因此在丙类建筑和个别乙类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自然界中土层的分布千差万别,纵向的、横向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也很大,因此,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时,应根据勘察钻孔所揭露的地层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化设计。

二、工程实例

(一)素填土地基夯实水泥土桩的设计 1、工程概况

拟建河北省蠡县某小区4#住宅楼,长为89.42米,宽为14.6米,地上6层,砖混结构,条形基础。由于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上部荷载要求,设计要求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按设计图纸,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基底标高-1.80米,碎石垫层底标高-2.10米。相当勘察标高的-1.50米。

2、地层分布特征

根据勘察报告,其地层特征如下:

①1层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砖块、灰渣及粉土组成。层厚0.7~1.2m,层底埋深0.7~1.2m,层底标高-1.05~-0.42m。

①层素填土:褐黄色,松散,稍湿~湿,以粉土为主,含砂粒、碎砖屑。层厚0.5~9.2m,层底埋深0.5~9.2m,层底标高-8.92~-0.16m。

②1层细砂:灰黄色~灰白色,稍密~中密,局部有粉土薄层,呈透镜体形式存在于②层粉土中。层厚0.5~4.3m,层底埋深4.2~7.7m,层底标高-7.55~-5.00m。

②层粉土:褐黄色,中密~密实,稍湿~湿,局部有粉质粘土及细砂薄层。层厚0.3~6.8m,层底埋深3.8~8.1m,层底标高-7.76~-3.62m。

③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坚硬,含姜石、灰色条纹。层厚1.5~3.5m,层底埋深9.2~11.2m,层底标高-11.05~-9.88m。

④层细砂:灰黄色~灰白色,中密,稍湿,长石-石英质,含云母,颗粒均匀。局部顶部为粉砂,局部有粉土薄层。最大揭示厚度6.8m,最大揭示埋深17.7m,揭示最低标高-17.36m。

插图1 工程地质剖面图 3、设计参数

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夯实水泥土桩设计参数如下:

地层编号 岩性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桩周土侧阻力特征值qsi(kPa)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qp(kPa)

1 素填土 100 10 2 粉土 130 22 2-1 细砂 160 22 2 粉土 130 22 300 3 粉质粘土 140 24 350 4 细砂 200

4、夯实水泥土桩初步设计

本工程主要处理的土层为素填土层,因此,夯实水泥土桩的桩长必须穿过该土层,基坑开挖后,该层厚度最大为7.42米,按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一倍桩

径,夯实水泥土桩有效桩长取7.8米,桩径取0.35米,则半径r=0.175m,Ap=0.0962 m2,up =1.0996 m。选取不同厚度的素填土6#、7#、8#勘察钻孔进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其结果如下: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Ra=Up∑Li*qsi+Ap*qp 钻孔编号 6#孔 7#孔 8#孔 Ra(kN) 174 125 226

可以看出,由于素填土厚度的不同,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也不同,最大差为101kN,若以此进行设计,极易产生差异沉降,其后果不堪设想。

5、夯实水泥土桩设计

为了使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变化保持在规范要求的允许范围之内,我们进行了不同桩长的设计,具体情况如下:

勘察钻孔2#、7#孔周围的素填土厚度最大,为7.4米,为穿越素填土层,成桩桩长选取8.1米,有效桩长7.8米(0.3米保护桩头)。

勘察钻孔5#、8#-10#孔周围无素填土分布,成桩桩长选取4.3米,有效桩长4.0米(0.3米保护桩头)。

勘察钻孔1#、3#、4#、6#孔周围的素填土厚度相对较小,为3.0米,成桩桩长选取5.8米,有效桩长5.5米(0.3米保护桩头)。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其结果如下: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Ra=Up∑Li*qsi+Ap*qp 钻孔编号 6#孔 7#孔 8#孔 Ra(kN) 122 125 125

可以看出,按照不同桩长计算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差值仅为3kN,符合规范要求。

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公式7.1.6-2 fcu≥4λRa[1+(γm(d-0.5))/ fspa]/Ap

当灰土体积比1:6,桩身强度fcu=4.2MPa,γm取18g/cm3, d取1.8m,修正后fspa取204kPa时,Ra=90.2kN,满足设计要求

面积置换率按下式计算

m = (fsp,k — β×fak)/(λRa/Ap —β×fak)= 13.1% (λ取1.0,β取0.9,Ra取90kN, fak取100 kPa)

本工程共布置水泥土桩1315根,其中桩长4.3米的548根,桩长5.8米的437根,桩长8.1米的330根。

6、检测结果

桩体竣工15天后,进行了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静载荷试验,其中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15个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5-210kPa,满足设计要求;单桩静载荷试验15个点,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為95-110kN,达到了设计要求。

(二)湿陷性黄土地基夯实水泥土桩的设计 1、工程概况

拟建河北省涞源县某中学实验楼,呈矩形,总长为24.00米,宽为17.2米,地上3层,框架结构,独立基础。由于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上部荷载要求,设计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

按设计图纸,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50kPa,基底标高-1.70米。相当勘察标高的18.30米。

2、地层分布特征

根据勘察报告,其地层特征如下:

①层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砖块、青砖块及粉土组成。层厚0.2~1.5m,层底标高43.47~45.76m。

②层湿陷性粉土:褐黄色,稍密~密实,稍湿~湿,湿陷系数0.032-0.045,湿陷性中等,自重湿陷量57mm,属于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量332mm,湿陷等级Ⅱ级(中等)。层厚4.0~4.5m,层底标高34.76~34.92m。

③层粉土:褐黄色,稍密~密实,稍湿~湿,局部有粉质粘土薄层。层厚3.6~4.0m,层底标高30.71~30.16m。

④层卵石:杂色,中密-密实,湿,分选性差,不均,磨圆好,母岩成分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孔隙由粗砾砂充填。最大揭露厚度0.8米,对应标高30.00米

3、设计参数

参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夯实水泥土桩设计参数如下:

地层编号 岩性 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 桩周土侧阻力特征值qsi(kPa)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qp(kPa) 土层厚度li(米)(1#孔)

② 湿陷性粉土 110 10 3.77 ③ 粉土 120 20 350 2.03 ④ 卵石 300 4、素土桩的设计

由于本场地持力层为湿陷性粉土,湿陷等级Ⅱ级(中等),为了消除或减轻其湿陷程度,在夯实水泥土桩施工前,首先进行了素土桩的设计。共设计素土挤密桩383根,桩径350mm,桩距900*900,施工桩长4.0米,桩体材料为成孔钻出的湿陷性粉土。

素土挤密桩施工完成14天后,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79-2012)及《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相关规定,对桩体质量及桩间土的挤密效果进行检测,其桩长范围内土填料的平均压实系数为0.93-0.95,处理深度内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0.94-0.96,符合要求。

5、夯实水泥土桩设计

夯实水泥土桩有效桩长取5.8米,桩径取0.35米,则半径r=0.175m,Ap=0.0962 m2,up =1.0996 m。场地内,地层厚度变化小,故选取1#勘察钻孔进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其结果如下:

Ra=Up∑Li*qsi+Ap*qp=1.0996(10*3.77+20*2.03)+0.0962*350 = 90.2 kN, 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公式7.1.6-2

fcu≥4λRa[1+(γm(d-0.5))/ fspa]/Ap

当灰土体积比1:6,桩身强度fcu=4.2MPa,γm取18g/cm3, d取1.5m,修正后fspa取168kPa时,Ra=91kN,满足设计要求。

面积置换率按下式计算

m = (fsp,k — β×fak)/(λRa/Ap —β×fak)= 7.5% (λ取1.0,β取0.9,Ra取90kN, fak取110 kPa)

本工程在素土桩之间、独立基础之内共布置水泥土桩236根,有效桩长5.8米。

6、检测结果

桩体竣工15天后,进行了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静载荷试验,其中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3个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75-190kPa,满足设计要求;单桩静载荷试验3个点,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90-105kN,符合设计要求。

三、结语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阐述了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设计时,应根据勘察钻孔所揭露的地层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优化设计。

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2)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4、《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B13(J)/39-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