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018·衡水模拟)下图为黄土高原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据此完成
1、2题。
1.峁顶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 ) A.保护农田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调节气候
2.图中距离沟口14 000米范围以内,经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后,农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主要是改善了 ( ) A.气候条件 B.河流条件 C.植被条件 D.土地条件
【解析】1选C,2选D。第1题,读图可知,峁顶坡度大且土壤为黄土,易发生水土流失,故峁顶防护林的重点是为了保持水土。第2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水土保持,改善了地形、土壤、水源等土地条件,而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在短时间内是比较稳定的,河流条件没有得到
改变。 【加固训练】
(2018·绍兴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该生态问题分布面积占省级行政区总面积比重最高的是
( )
A.新疆 B.青海 C.山西 D.江苏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警戒性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分布。由示意图可知,该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降水集中且地势起伏较大的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和云贵高原等地。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占比大。新疆、青海地处非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荒漠化是其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占比不大。江苏以平原为主,水土流失不明显。第(2)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中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D.夏季风强劲
【解析】3选B,4选C。第3题,图中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
比重大,主要是因为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土壤贫瘠、使用化肥与盐碱地比重大关系不大;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第4题,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
(2018·河南联考)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下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91340161
5.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B.东部降水较多,向西逐渐减少 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少
( )
D.东部临海,西部靠近内陆
6.木兰围场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原因是 A.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B.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 C.阻挡夏季暖湿气流北进 D.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7.促进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 B.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 C.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D.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
【解析】5选B,6选A,7选B。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并且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受夏季风的影响,围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山区和山麓地带多森林的分布,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多发育草原和荒漠。因此才会在木兰围场出现沙、草、林并存的现象。第6题,从地理位置来看,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处于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处于荒漠化的边缘地带,围场地区的森林、草原、湿地,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第7题,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对该地的生态建设没有好处,不符
( )
( )
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方法技巧】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 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 8.读全国主要河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 (2)简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原因。 (3)简要说明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可从长江流域面积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黄土高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第(3)题,从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 答案:(1)长江流域面积广;地处湿润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
(2)自然原因:地形崎岖,地表破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表面土质疏松;植
被稀疏。
人为原因: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 (3)工程措施:营造防护林;封坡育林;修筑梯田。
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科学施肥;地膜覆盖,轮作套种等。 生物措施: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018·信阳模拟)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图。完成1~3题。
1.乌梁素海对灌溉区的主要作用是 (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汛期的洪水 C.汇集灌溉后农业用水 D.发展旅游和水产养殖
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 A.推广耐盐作物 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
3.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流量小于乙处 B.乙处为地上河 C.乙处冬季水位高于夏季 D.甲处有凌汛现象
【解析】1选C,2选B,3选D。第1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应在灌区上游方向。不能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水产养殖。第2题,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盐渍化。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盐渍化。第3题,乙处因为大量灌溉用水,导致甲处流量大于乙处;乙处不是地上河;乙处冬季水位低于夏季;甲处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初冬和早春会有凌汛现象。
(2018·厦门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4~6题。 91340162
孔隙度 含水量 有机质 氮含量 (%) (%) (g/kg) (g/kg) 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 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 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 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 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4.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5.减轻土壤侵蚀效果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
6.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坚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
( )
【解析】4选B,5选A,6选C。第4题,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果刺槐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极有可能是因为刺槐生长迅速且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地力。如果刺槐需要湿润土壤,就不太适合生长在该地。木质坚硬的植被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在该地种植。第5题,读表可知,封山育林无论是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以及固氮量都是最高的,所以减轻土壤侵蚀效果最为明显。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减轻土壤侵蚀效果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的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土壤的水分条件增强,有利于提高抗旱涝能力。 【加固训练】
(2018·云南师大附中模拟)读“华北某区域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完成(1)、(2)题。
(1)图中森林的环境效益主要是 ( ) A.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2)图中最容易出现盐碱化的是 ( ) A.水田 B.旱地 C.果林地 D.用材林地
【解析】(1)选B,(2)选A。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华北地区的小城镇,城镇所在地区地势低洼,而四周地区地势较高,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海拔较高地区分布有果林。第(2)题,图示区域为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水田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蒸发强烈,根据华北地区水盐运动规律,盐碱化是由于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或灌而不排,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将盐类物质带到地表,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就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化,故盐碱化现象应出现在海拔较低排水不畅的地方,而海拔较低的水田,排水条件较差,易积盐,发生土壤盐碱化。
(2018·清远模拟)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7、8题。
7.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最有可能发育成流动沙丘的区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造成近些年该地区北部地带沙漠化迅速南侵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C.冬季风势力增强 D.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解析】7选D,8选D。第7题,图中四地中,④地植被覆盖率低,沙源供给量少,在很小的风速下即可让其流动,是流动沙丘。第8题,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绿洲地带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
9.(能力挑战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用玻璃制成箱体(留一个风口),在风口附近堆放砂粒,用电吹风从风口向里吹风,据此回答问题。
(1)该实验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2)将下列选项的序号选择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
①流水作用为主 ②风力作用为主 ③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④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3)写出防治上述实验反映的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请列举三点。 【解析】第(1)题,由实验可知,在风口处的砂粒随着风力的推动,会逐渐扩散,导致砂粒面积扩大,属于土地荒漠化现象,水土流失是降水变率大的情况下,水流携带泥沙形成的,动力为流水,而此实验的动力为风力。第(2)题,由于干旱地区降水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加之地表多疏松物质,干旱与大风季节同步,降水少且不稳定,加之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土地退化。第(3)题,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主要从荒漠化发生的原因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荒漠化的产生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为主要原因,比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及过度樵采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所以应当构筑防护体系(植树种草,封沙育草,设置沙障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采取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 答案:(1)土地沙漠化 (2)从左到右:②④
(3)构筑防护体系(植树种草,封沙育草,设置沙障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采取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
长。
【加固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
(1)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 (2)简述青海湖东部沙漠的形成过程。
(3)为抑制湖区西部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请提出治沙措施。 【解析】第(1)题,从湖泊水位下降和泥沙沉积(风力、流水)两方面分析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第(2)题,按照“沙源→输送→沉积”的线索和湖中泥沙出露来描述青海湖东部沙漠的形成过程。注意要按照地理事物的内在逻辑顺序表达。第(3)题,注意设问中“湖区西部沙漠化”的限定,结合区域特征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治沙措施。
答案:(1)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降;湖西岸吹离岸风,湖水侵蚀作用较弱;最终北、
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半岛。
(2)湖区盛行西北风,将西岸和北岸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受东部日月山阻挡后沉积,在滨湖平原形成沙丘;水下风沙堆积在湖水水位下降后,裸露形成沙地。
(3)布哈河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营造防沙固沙林;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