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同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现在能看到的《说文》全本是徐铉校定的《说文解字》(大徐本)与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本文结合《说文解字系传》和《说文解字》比较,对足部字从整体上进行概述。
[关键词] 《说文解字》;大小徐本;足部字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收字9353个,分为540部。本文以足部字为例,来分析《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的编排体例、解说体例、说明原音的方法及二者的不同等方面。
一、足部字的编排体例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属皆从足。从足字的解释,可以得出:足字属于会意字。足部字的编排次序是先编排部首足,然后是部里其他字。足是部里其他字的形旁,如,
跳,从足;跲,从足;蹩,从足;蹇,从足。
足部字的排序原则是先实后虚,并采用了“以类相从”的原则来编排。部首足字后的五个字是“蹏、跟、踝、跖、踦”。蹏,足也;跟,足踵也;踝,足踝也;跖,足下也;踦,一足也。从这五个字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蹏、跟、踝、跖、踦”是脚或者脚的一部分。
“跨、蹋、踄、蹈”等均表示脚的动作。跨,渡也;蹋,踐也;踄,蹈也;蹈,踄也。
“跛、蹇、蹁”等表示脚的疾病。跛,行不正也;蹇,跛也;蹁,足不正也。
以上几个类别的分析,足部字是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来编排。《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的编排体例相同。《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都是采用了“以类相从”的原则来编排部内字。
二、足部字解说字形的方法
经认真分析,大徐本足部字包括部首共85字,其中83个字是形声字,只有部首“足”字和“路”字是会意字。小徐本足部字包括部首84个字,也是只有部首“足”字是会意字,其余部里字都是形声字。大小徐本解说字形的术语相同,如:
1.形声字:大小徐本中凡是形声字,都是用“某声”或者“某省声”来指明声旁。许慎用“从某,某声”的专业术语来表达形声字的形体结构。
“某声”:踧,从足叔声;踰,从足俞声;跣,从足先声;蹎,从足真声;跪,从足危声。
“某省声”:蹢,从足適省声;蹇,从足寒省声;趹,从足决省声;,从足,断省声。
2.会意字:《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通常是用“从某某”或者“从某从某”的专业术语来表示会意字,如:
足,从止口。
路《说文解字》:从足从各。 《说文解字系传》:从足各声。
足部字的六书归类较少,只有形声字和会意字。从《说文解字》六书归类看出“足”和“路”是会意字,而《说文解字系传》认为会意字只有部首“足”字。所以,仅仅从“路”字的六书归属,就可以看出《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的六书归类有所不同。
三、足部字的解说体例 (一)解说通例
大小徐本的解说通例通常是先字义,后字形、字音,足部字也不例外,如:
跨《说文解字》;渡也,从足夸声,苦化切。 《说文解字系传》;渡也,从足夸声,苦夜反。 踒《说文解字》:足跌也,从足委声,写过切。 《说文解字系传》:足跌也,从足委声,乌国反。
跣《说文解字》:足亲地也,从足先声,穌典切。 《说文解字系传》:足亲地也,从足先声,思典反。 路《说文解字》:道也,从足从各,洛故切。
《说文解字系传》:道也,从足各声,臣锴曰:通论详矣。勒妬反。
每个字的解释中,第一部分都是“某也”,来解释字义。然后是说明字形,即“从足某声”或者“从足从某”。最后一部分是反切来标明注音。虽然“路”字的词条中有徐锴自己的意见,但是解说通例是先字义,后字形、字音。
《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这两部著作,不管是形声字,还是会意字,足部字的解说通例都是先字义,后字形,最后才是字音。二者的解说通例相同。
(二)解说中的“一曰”和“或曰”
足部字中,有十二个字的解释中出现“一曰”,即:踖、跧、踵、蹩、踤、蹶、跳、跌、踼、跛、蹁、等。其中“蹁”和“踤”字的解释中,出现两次“一曰”。两个字的解释中出现“或曰”,即:蹢、蹁。蹁字的解释中同时出现“一曰”和“或曰”。“一曰”和“或曰”通常指意有两义,物之别名,形之别说,声之异说。足部字中“一曰”和“或曰”表示意有两义的字有:跧、踵、蹩、蹶、跌、踢、跛、蹁、等。表示物之别名
的有以下几个字:踖、蹢、踤等,如:
意有两义:踤:触也,一曰骇也,一曰苍踤。 跳:蹶也,一曰跃也。 蹩:踶也,一曰跛也。
物之别名:蹁:足不正也。一曰拖后足马,或曰徧。
“踤”字词条出现两次“一曰”,是对意思的另外一种解释,即意有两义。“跳”字和“蹩”的词条中的“一曰”亦是这种情况。“蹁”字词条中同时出现“一曰”和“或曰”,不难看出,“一曰”后是意有两义,而“或曰”后是事物之别名。
(三)引书证,即标明出处
许慎在著书的时候,引汉代之前的经文来解释字义。足部字中,引《诗经》里的书证较多,另外还有《商书》、《尔雅》、《春秋传》等书,如:
踧,诗曰踧踧周道。 跻,商书曰予颠跻。 踣,春秋传曰晋人踣之。 (四)引通人之说来解说
这种解说字义的方式在足部字里并不常见,目前分析得到的只有一个字的解说中使用这种方式,如:
蹢,住足也,从足適省声,或曰蹢躅,贾侍中说足垢也。 在解说中,引用了贾侍中所说来解释“蹢”字。 四、足部字解说字义的方法
解说字义,无外乎“形训”、“音训”、“义训”三种方式。足部字解说字义的方式都是义训,即直接解说字义,如:
蹁,足不正也;踒,足跌也;踣,僵也。
1.互训。足部字解说字义的时候,常常看到运用互训的方式,即以同义词解说字义,如:
跌,踼也;踼,跌也。 蹲,踞也;踞,蹲也。
“跌”和“踼”、 “蹲”和“踞”是同义词,它们互相解释字义。 2.引古书词句解释字义。上文中,我们提及《说文解字》经常引书证来解说体例。在解释字义时,也经常引古书词句,如:
趿,进足有所撷取也,从足及声,尔雅曰趿谓之撷。“趿”字的解释中,引用《尔雅》里的“趿谓之撷”来解释字义。
大小徐本解说字义的方法相同。 五、足部字的读音
1.反切。许慎在编写《说文解字》时,还没有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徐铉校定《说文解字》时,根据孙愐编著的《唐韵》,在每个字的下面加注反切。徐锴著的《说文解字系传》是根据当时朝散大夫行政秘书省校书郎朱翱的反切。所以,二徐本有所不同。如:
《说文解字》:跟,古痕切;跪,去委切;躡,尼辄切。 《说文解字系传》:跟,苟痕反;跪,驰委反;躡,佞懾反。 因为徐铉是根据《唐韵》给《说文》的字注音,所以读音与汉代有所不同。
2.“读若某”、“读与某同”。许慎时代,尚无反切,说明原音的方法通常是“读若某”、“读若某同”,如:
蹁,读若苹;跛,读若彼;趽,读与彭同。
其中,“读若某”只是单纯的标音。而,“读与某同”则是表示假借字和古今字。“趽,读与彭同”表示古今字。
六、大徐本的“述而不作”和小徐本的“有述有作”
南唐时期,徐铉奉命校定《说文解字》,政治色彩比较浓郁。徐锴是由于仕途上不得志编写《说文解字系传》,大小徐本编写的背景
与目的不同,就注定大小徐本在编著上有所不同。
1.大徐本的“述而不作”。大小徐本最大的不同就是“述而不作”和“有述有作”的区别。《说文解字》前言:“原注未备者,更为补释;时俗讹变之别体字与说文正字不同者,亦详辨之,皆题‘臣铉等曰’为别。”[1]即,徐铉在字的解释中增加自己的观点,用“臣铉等曰”来区别,如:
蹇,跛也,从足寒省声。臣铉等案易王臣蹇蹇,今俗作謇非,九輦切。
路,道也,从足从各,臣铉等曰,言道路人各有適也,洛故切。 大徐本“蹇”字词条后有“臣铉等”的字样,来叙述自己的观点。徐铉校定《说文解字》的时候,引徐锴之说,并且署上徐锴的姓名,如: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属皆从足,徐锴曰,口象股脛之形。
2.小徐本的“有述有作”。《说文解字系传》是《说文解字》的第一部注释本,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具有标志性和开创性意义。段玉裁编著《说文解字注》的时候,十分重视徐锴的意见。比较大小徐本,不难发现《说文解字系传》词条后有“臣锴曰”、“臣锴按”等字样。足部字30个词条后出现“臣锴曰”,“臣锴按”出现13处。如:
踖《说文解字》:长胫行也,从足昔声,一曰踧踖。
《说文解字系传》:长胫行也,从足昔声,一曰踧踖。臣锴曰:踧踖若不自容也。
蹶《说文解字》;僵也,从足厥声,一曰跳也,亦读若橜。 《说文解字系传》:僵也,从足厥声,一曰跳也,亦读若橜。 臣锴按:吕氏春秋曰,蹷痿之机,此仆也。又曰:孤猨闻而蹶,往遇之则跳也。
蹢《说文解字》:住足也,从足適声,或曰蹢躅。贾侍中说:足垢也。
《说文解字系传》:住足也,从足適声,或曰蹢躅。贾侍中说:足垢。臣锴按:易曰,羸豕蹢躅。
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用“臣锴曰”的时候,是徐锴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阐释《说文解字》晦涩难懂的释义部分;用“臣锴按”是徐锴考证古籍之后,直接引书证来充实《说文解字》的义项,而“臣锴曰”的后面有些情况下也会引入古籍,但是通常是在徐锴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后。如:
《说文解字》:瘃足也,从足囷声。
《说文解字系传》:瘃足也,从足囷声。臣锴曰:足遇寒,裂曰瘃。故汉书曰,天寒士卒皸瘃墮指者什二三。
躧《说文解字》:舞履也,从足麗声。
《说文解字系传》:舞履也,从足麗声。臣锴曰:躧履谓足跟不正,纳履也。长门赋曰,躧履起而彷徨。史记曰:邯郸女子跕躧履舞者,足腾不正纳也。
虽然大徐本有“臣铉等曰”来表示徐铉的意见,但是他并没有像徐锴“考据典核,淹贯博洽”。这就是大小徐本最大的区别。
【注 释】
①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 [2]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中华书局,1987. [3]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M].四川新华书店,19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