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绕组式磁悬浮永磁直流平面电机PID控制系统研究
2022-06-04
来源:我们爱旅游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1卷,第5期,2014年9月 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Vo1.31,No.5,Sept.2014 文章编号:1673—3851(2014)05—0525—07 层叠绕组式磁悬浮永磁直流平面电机PlD控制系统研究 张钊,郭 亮 (浙江理工大学纳米测量技术实验室,杭州310018) 摘要:提出了一种层叠绕组式五自由度磁悬浮永磁直流平面电机的构想,针对该磁悬浮平面电机中的磁悬浮 系统进行了控制系统设计。在对悬浮系统三维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参数辨识法构建了磁悬浮系统非线性模型; 并利用微分几何方法,对磁悬浮模型进行完全精确反馈线性化,设计了PI[)控制器,并进行了样机控制实验。磁悬浮永 磁直流平面电机悬浮高度的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吻合度良好,系统稳态误差在1 m以内并具有优良的跟踪性能。 关键词:磁悬浮平面电机;微分几何法;反馈线性化;PID 中图分类号:TP23,TP273.5 文献标志码:A O 引 言 以实现。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表面利 在现代制造领域,超精密加工技术已经成为重 用率高的层叠绕组式磁悬浮永磁直流平面电机结 要发展方向之一_1]。随着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对 构,并对该平面电机的磁悬浮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 精密加工定位平台定位精度、行程、运动自由度和工 与研究。在非线性系统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 作环境等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_2],传统二维定 完全反馈线性化方法l_5],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 位平台以及接触式、气浮式平面电机驱动的定位平 系统,并在线性化后的系统模型基础上利用经典 台越来越难以满足精密加工的要求。磁悬浮平面电 PID方法进行控制系统设计。 机以其优越的运动定位性能,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 1 平面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注,将成为下一代超精密加工仪器的核心驱动部件。 磁悬浮平面电机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 层叠绕组式磁悬浮永磁直流平面电机结构如图 耦合、参数摄动、抗干扰能力差的复杂系统,其高精 1所示,由空心绕组、定子永磁阵列和背铁组成。 密定位和多自由度运动的实现,在极大程度上取决 于平面电机的结构与控制系统的设计,磁悬浮平面 电机的发展也始终伴随着电机结构的创新和控制技 术的进步。文献I-3-1中采用平衡点线性化和鲁棒控 制控制相结合的磁悬浮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实现了 磁悬浮系统平衡点附近的精确鲁棒控制;文献[4]中 对于磁悬浮系统采用了平衡点线性化与非线性PID 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扩大了磁悬浮系统精确控制的 范围,但定位精度均随着与平衡点偏差的增大而降 低,且鲁棒控制系统阶次高、增益大,数字控制器难 图1磁悬浮平面电机模型 收稿日期:2014一Ol一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521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LY14EO7OOO8) 作者简介:张钊(1988),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纳米测量技术与仪器。 通信作者:郭亮,E—mail:lguo@zstu.edu.cn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1卷 定子部分永磁体采用二维HalbachE6-8]永磁矩 阵结构,由钕铁硼材料构成的永磁体模块和铁块组 成,并通过背铁固定在磁悬浮隔震平台上。永磁矩 2平面电机磁悬浮系统模型 利用3D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平面电机定子永磁 矩阵上方的磁通密度进行分析.得到气隙高度为1 阵具体组合形式如图2所示,本永磁体阵列除垂直 充磁的磁极外,其余永磁体块均沿对角线方向充磁, mm时水平和垂直气隙磁通密度分布曲线。分别如 图3一图5所示,可以看到励磁磁场中z方向的各 个垂直磁极以及 、Y方向的水平分量均具有良好 的对称性,若忽略绕组端部影响,当绕组电流分布均 充磁方向彼此连接以形成三维Halbach式结构,在 背铁部分自成回路,以增强气隙部分的磁密。图2 中通过形状相同的99块钕铁硼和l2块铁块形成了 彼此交错的4个N极、9个S极励磁磁场。平面电 机动子部分采用层叠式空心绕组结构,由两层沿X 方向铺设的绕组和两层沿y方向铺设的绕组正交 叠加构成。绕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每层绕组均 匀且关于永磁体中心线反向对称时,根据洛伦兹力 定律可推知,导线的水平推力为0,垂直方向的悬浮 力达到最大。 由单匝导体铺设而成,每对极下的导体彼此串联,但 相邻极间彼此并不相连,从而组成了多相的直流电 机结构,以方便进行磁场的微调节,并进行多个自由 度的调整 J。 稍 0 凝 一0. 15 图3.r方向磁通密度3D曲线 图2定子永磁体充磁3D不意 0 l5O ●2 当动子中绕组电流如图1中箭头所示时,即可 彳; 3 4 0 二二 构成所示的环流,形成与永磁体磁极分布结构相 同的垂直磁极;各磁极磁通密度由所在区域等效 电流中的直流分量决定,磁极位置由等效环流的 位置决定,并随等效电流交流分量的变化而移动。 统一调节空心绕组中的直流分量,调节动子磁极 图4 方向磁通密度3D曲线 磁通密度,实现动子部分悬浮气隙微调,分别调节 同方向排列的两侧多相绕组中的直流分量,破坏 磁极磁通密度的对称性,实现动子部分绕 轴、 轴的旋转;统一调节相同排列方向绕组中的交流 分量,调节等效环流的水平位置,实现动子沿 、.y 方向的水平运动。因此,该磁悬浮平面电机能够 实现动子悬浮、二维平动以及绕 、 轴旋转,共5 个自由度的运动。 图5 方向磁通密度3D曲线 第5期 张钊等:层叠绕组式磁悬浮永磁直流平面电机PID控制系统研究 527 取动子位移、速度和绕组电流为系统状态变量, 根据洛伦兹力公式、运动学原理及电路原理,磁悬浮 系统运动模型如下式所示, r l=== 2 令:厂( )一rx2 o-] ,g(z)一EO B/m] ;将重 力加速度看作常值扰动,暂时不予考虑,则磁浮系统 电流控制模型可以简化为式(4)的形式,是一个典型 的单输入单输出二阶仿射非线性系统。 j I 一g+鲁㈣ f ===,( )+g(z)‘ r 1 v一,z(z) 1. I 3一一 ‘勋十 R .U 其中: 3磁悬浮系统模型线性化 为实现磁悬浮系统的大范围精确控制,在磁悬 浮系统模型线性化过程中采用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 动子部分质量,313.16 g; z:磁场中每根直导线长度,每根直导线长度 :相同; :完全精确反馈线性化方法,将磁悬浮仿射非线性模 型完全转化为串联积分形式的线性化系统模型。 对磁悬浮平面电机磁浮模型选取如下坐标变换: .,、 系统干扰; N表示在每根导线中心线上的磁通密度取点 广9I1(z1,z2, 3)] Fh(x) ] 个数,B 表示第k层,第 根直导线中心线上所取 第i个点的磁通密度。 一l ( z。)J—LL (z)J 则原系统模型可以转化为: 利用有限元分析结果,计算在不同气隙高度下,单 层直导线的值,得到随气隙高度变化表,如表1所示。 表1 ∑ BjIc一气隙变化 气隙高度/ram 0.5 磁密强度/T 12.285 7 10.944 7 10.232 6 9.429 1 { Z1=Z2 ̄-…-X2…“ )一LgL}h( )==: 1.0 1.5 2.0 2.5 3.0 8.729 4 8.155 9 7.505 3 b(x)=L}h(x)=Lgx 2=[-0 [ 令:硼一6(z)+ (z) ,则: 一一 碧+ === 丝 3.5 4.0 6.985 6 6.493 8 5.254 4 4.5 5.0 B。 平面电机磁悬浮系统完全精确线性化模型如图 6所示。 令:B :==(∑40 B )・z,B一(∑ : B );由 于永磁体在空间某点激发的磁通密度与气隙之间呈 单指数关系,设展与气隙高度关系如下: B 一M・e--YrI (2) 其中:M、),为待辨识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法进 行参数辨识,得M一1.402,y一0.1503。 在控制器与磁悬浮平面电机空心绕组间加入电 压控制电流源(VCCS)驱动器,使空心绕组中的电 流按照比例关系随控制电压信号变化,则磁悬浮系 统模型转变为如下形式: rz1 X2 图6磁悬浮系统完全精确线性化模型 4 PlD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3) j ・卜g+鲁 I Y- ̄Xl' 以基于微分几何理论的非线性反馈作为控制系统 内环,将磁悬浮系统完全转化为线性系统,那么可以采 用线性系统控制器设计方法设计磁悬浮控制系统。由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o14年第31卷 于PID控制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参数调整方便、工作可 靠、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l_1。],因此采用该技 术构建不完全微分P1D控制器,如图7所示。 时代表实际数字控制 引入的系统延时。 ——匮 一 + I ntegral 一 其中:Kp.Ki,Kd分别为比例、积分、微分参 数;丁为惯性环节时问常量,取为0.000 5。 利用MATI AB/S1MUI INK软件搭建平面电 机磁悬浮PID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如图8所示,其 中零阶保持器sampletime为0.001 S,两个单位延 —一 + Proponion 呻[噩 一 + 划7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 图8磁悬浮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利用MA FI AB/NCD参数寻优工具箱,结合控 制系统模型进行PID离散控制系统仿真,得到PID 参数如下:Kp一6.310 5、Ki:0.004 7、Kd— 0.028 1。其l mm阶跃响应如图9所示,上升时间 个角上利用滚珠式直线轴承与竖直导轨相连,导轨上 安装涡流传感器实现悬浮高度的实时测量。利用 MATI AB/RTw快速原型化xPC目标作为数字控制 器,16位NI一6221为数据采集卡,KAMAN KD 2306 为0.O15 s,超调为40 ,稳定时间为0.1 S,静差为 0,能够实现1 kHz频率下的快速、无静差控制。 为电涡流位移传感器,VCCS为磁悬浮系统驱动器, RC二阶低通滤波电路为反馈回路滤波器,搭建磁悬 f c l 浮系统控制买验半台.女 j 幺 J £1 01 J 1, ,‘,J ,., }Av Xm 一王: :、目{一 V( (_、S驱动器电. .流比伽 系数为0.489俯.零 尔 C 止琦头l tJ 1J 午 / 1 I1z l啦:rr甜{lr 0.002 7 A,RC二阶低通滤波电路截止频率为437 t 、薹: 嬲 一~ 墨 i 瞄圈 鬻lI豳 醯 黼— 耀I= 嘲一 ■■■■豳 _ 幽 0 0.1 O.2 0.3 04 0 5 0 6 0 7 0.8 0.9 t|s 藿 —.'|_ 图9 PID控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5实验与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并证实电磁悬浮的可行 性。制造了样机并搭建磁悬浮系统控制实验平台。样 机中动子表面积略大于永磁体,边长约为120 mm,四 图1O磁悬浮PID控制系统 利用MATI AB/SIMUI INK搭建RTw控制 框图,如图l1所示,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PID控制 器、动子重力补偿、非线性系统反馈线性化、驱动器 补偿等多个模块。 第5期 张钊等:层叠绕组式磁悬浮永磁直流平面电机PID控制系统研究 ● O O O 529 O 4 2 8 6 4 2 O 图11磁悬浮PID控制器RTw模型 磁悬浮系统的1 mnl阶跃响应如图12所示,可 以看到在实际1 kHz实时控制频率下,磁悬浮PID控 制系统阶跃响应超调为249/5,上升时间为0.018 S,稳 1.OOl l ooo 5 .. 定时间为0.12 S。 1 ‘‘_. 。』 _ . IL -. 999 5 ■_盯1 _I1 llL F 1Ⅱ一11 I r 1, 0.999 、- UL I l■ .卫. 『 下 8 8 5 9 9.5 1O ●- ’_rn 7 7 5 t}s o.998 5 惶 o 998 5 5.5 6 6 5 —R—IW:…・SIMULINK 图13控制系统1 rrlrn周围1 m阶跃 t/s —1.701 RTW:… .S1MULINK 1.700 5 图12控制系统1 mm阶跃响应仿真与实验对比 验证所设计的磁悬浮PID控制系统的控制精 度,在1 mm气隙高度进行1 m的连续阶跃响应实 验,如图13所示。 1.7 』-— . 一— _一 J ■ _r广- “m。r1 1 699 5 1 699 验证所设计控制系统的大范围控制精度,即验 证磁悬浮系统完全精确线性化模型的线性化程度, 在1.7 mm周围进行1 m的阶跃响应实验,如图 14所示。 、 ‘”m。n 、 L I 1 .、 『 。1 r 1.698 5 l 698 t/s —验证PID控制系统的大范围快速跟踪能力,在 气隙1.3 mm下进行了峰一峰值为1 mm、频率为 10 rad/s的正弦跟踪实验,如图15所示。 RrW:…”SIMUL[NK 图14控制系统1.7 mm周围1 m阶跃 53O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1卷 uJuv莓f惶 0 0 O O O 6结0 O 论 g g ∞ 全! 叭 O 叭 吐 本文采用参数辨识方法建立了层叠绕组式永磁直 流平面电机悬浮非线性系统模型,通过非线性反馈线 性化和PID控制器相结合设计了控制系统。仿真和实 挂 验验证了所提出磁悬浮平面电机精密微运动的可行 性,结果表明,建立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悬浮控制精度为 s —RT、v-¥1MULNK (a)跟踪曲线 l 2 3 4 5 6 7 8 9 l0 tJs (b)跟踪误差曲线 图15控制系统1 mm正弦跟踪 对样机悬浮PID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的数据 进行对比。首先,在1 mm阶跃响应中系统上升过 程和稳态过程两者结果几乎完全相同,但由于样机 中直线轴承引入的摩擦力带来的阻尼效果,系统动 态过程中超调量减小、稳定时间增加;其次,在系统 连续1 Fm阶跃响应中,由于控制系统硬件条件限 制和外部干扰,使得系统出现抖动,但不影响系统的 稳态运行,且稳态精度小于1 j上m;再次,通过1 mill 和1.7 mrn两个气隙高度的1 m阶跃,可以看到 完全线性化模型基础上设计的控制系统在实际运 行中能够实现大范围的精确控制,验证了线性化 模型的正确性。最后,控制系统1 mill峰一峰值的 正弦跟踪实验中,可以看到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 曲线几乎完全重合,对比实验数据得到系统跟踪 延迟小于0.015 s,跟踪小于40 m,具有较好的跟 踪性能。 1 tan的大范围精确控制,并且具有优良的跟踪性能。 参考文献: [1]袁巨龙,王志伟,文东辉,等.超精密加工现状综述 [J].机械工程学报,2007,43(1):35—48. [2]彭秣帆,袁波,曹向群.光刻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光学仪器,2010,32(4):8O一84. r3]Sinha P K,Pechev A N.Nonlinear H controllers for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s[J].IEEE Trans.. Automat Contr,2004,49(4):563—568. [4]刘恒坤,郝阿明,常文森.磁悬浮系统的非线性PID控 制[J].控制工程,2007,14(6):653-一656. [5]Hung J Y.Nonlinear control of a magnetic levitation systemiC]//Industrial Electronics,Control and Instrw— mentation,1991:Proceedings IECON’91,1991 lnterna- tional Conference on..IEEE,1991:268—273. [6]Jiang H,Zhou G,Huang X L,et aL Analytical force calculations for high precision planar actuator with hal— bach magnet array[J].IEEE Trans Magn,2009,45 (10):4543—4546. [7]Han Q,Ham C,Phillips R.Four-and eight piece Hal— bach array analysis and geometry optimisation for Ma— glev[C]//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IEE Proceecb— ings.IET,2005,152(3):535—542. [8]Trumper D I ,Kim W J,Williams M K.Design and a— nalysis framework for linear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J].IEEE Trans Ind Appl,1996,32(2):371-379. r9]Guo L,Chen B Study on performances of novel electro-一 magnetic drive micromanipulator[C]//Electrical Ma— chines and Systems,2008:ICIEMS 2008 Internati1onal Conference on.IEEE,2008:3750—3753. [1O]毛勇,控制电机转速的PID算法综述[J].机电信 息,2011(6):43一-44. 第5期 张钊等:层叠绕组式磁悬浮永磁直流平面电机PID控制系统研究 531 Study on PID Control System of Overlapped Winding PMDC Maglev Planar Motor ZHANGZhao,GUOLiang (Nanometer Measurement Lab,Zh@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overlapped winding five—freedom—degree permanent magnet Direct—Cur— rent(PMDC)maglev planar motor and designs the control system in allusion to the maglev system in the D1anar motor.Based on 3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maglev system,this paper utilizes parameter id n— tification method to construct nonlinear model of the maglev system. Besides,differential geometry meth— od is used for complete accurate feedback linearization of the maglev mode1.PID controller is designed・ Prototype control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of suspension height of PM— DC maglev D1anar motor coincide wel1.The steady—state error of the system is less than 1 m and the tracking performance is excellent. Key words:maglev planar motor;differential geometry feedback linearization;PID (责任编辑:康锋) (上接第520页) Research on Traffic Signal Dynamic Timing Based on Control Coefficient BAO Xiao-an,HUXing,ZHANG Na,GUXiao—wei,GUI Ning (The Schoo1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j 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lleviat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t the j unction,a real—time dynamic model in al一 1usion to multiphase traffic flows is set up.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ffic signal timing method based on control coefficient.The number of vehicles detected in every lane is simulated by random traffic flow data. 0n the basis of allocating phase time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for the number of vehicles on the corre— sponding lane of each phase,this paper put forward vehicle resource competition j ustice,introduces control coefficient and simulates periodic signal lamp timing with the maximum traffic capacity as intersection mod— e1 control performance index.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mproves 1.7 traffic rate comDared with the timing control method and it is effective for intersection signal contro1. Key words:traffic flow;contro1 coefficient;phase time,signal control;dynamic timing (责任编辑:陈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