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猴王出世》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最后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资料,交流文本信息,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本课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扫清阅读障碍是学习本文的基础,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名著语言的精炼是学习本文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芝、迸”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抓耳挠腮”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5.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
特点,感受其形象,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曰、胎、俱、皆、涧、猿、竭、窍、灶”,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猴、胎、俱、皆、涧、猿、崖、瀑、窍、灶”。
2.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孙悟空图片。(学生欣赏)
2.学生交流自己对电视剧或剧中人物的了解,教师评议。 3.教师小结:大家对《西游记》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学生自由发言。)
4.导入: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的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猴王出世)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唐僧在三个徒弟的帮助下,去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丰碑,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让学生畅谈对孙悟空的印象,激发学生
学习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为学习下一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3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板书: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2.拓展延伸:
开展《故事大王》活动。先在课后试着阅读西游记的一个章节,然后向同学们讲讲这个片段,最后评出故事大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2、朗读课文,感受古典白话文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石猴如何成为猴王的? 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不能拘泥于简单的对词语的识记和对文本内容的粗浅认识,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
二、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 精读课文,思考那这孙悟空到底是怎样的一只猴子呢? 石猴能成为王,凭借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 课件出示句段赏析“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 我进去!”
(1) 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生: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勇敢。 (2) 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1)读句子,注意“瞑、蹲、纵、跳、睁、抬、观” 这些动词。 (2)边读边想象石猴进洞的情景 (3)想象当时情景,再读一读相关语句; (4)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
生: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过人的本领。
3.课件出示句段赏析“石猴笑道: 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2)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石猴天真无邪
(3) 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 生: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无私。
4. 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何不拜我为王? ”(1)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什么?
生: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聪慧、机敏。 (2)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
5.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设计意图:对课文的整体回顾,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很快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一) 通过学习,你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谈一谈? (二)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猴王的印象--你说我说孙悟空。 生: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等。
四、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1、预设重点研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生:这句话写石猴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一个在林间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而又顽皮可爱的小石猴形象。
语言有何特点?(生动形象、简练、排比、对偶、读来朗朗上口)板书
反复读,问: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石猴感觉怎样?(快乐、自由)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活泼、机灵、快乐)板书
小结:读着有节奏的语言,眼前似乎就有一只机灵可爱的小猴在跳跃,这就是内容与语言的融合,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2、吴承恩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向我们展示“石猴成为猴王的”?请你抓住关键地方进行研读,用心体会语言的意味,做上批注。
预设重点品读“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读着这些文字,一只怎样的猴王出现在你的眼前?(敢作敢为、自信、动作灵敏)板书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欣赏品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中,感受经典名著的高人之处,深层次理解重点问题即猴王的个性特点。】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读《猴王出世》,感受到了一个活泼机灵、敢作敢为的猴王,走进《西游记》你就会发现不止一个这样活灵活现的人物,这都因语言的珍珠随处可见,捧起它肯定会让你爱不释手,这就是经典名著的魅力。课下同学们读《西游记》原著,感受古代白话文语言的魅力。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勇敢自信 活泼、快乐 敢作敢为、动作灵敏
拟人的运用使句子生动,连用动词很准确 生动形象、简练、排比、对偶、读来朗朗上口
【设计思路:板书简单明了,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了解课文修辞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