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隧道工装及工艺总结

2023-01-21 来源:我们爱旅游


抓工装 隧道施工现场变工厂

谋创新 项目管理标准成常态

1.前言

湖武项目2016年8月23日跑步进场,施工中,始终以集团公司张总经理动员会上提出的“两项目标”、一公司陈总经理提出的“两个里程碑”为使命,结合项目隧道为主的特点,严格落实铁总工管【2016】233号文精神,一手抓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一手抓工装增工效、工效促进度,努力开启“隧道施工现场变工厂”、“项目管理标准成常态”模式。

2.工程概况 略

3.隧道施工五条流水线及工装应用

3.1.开挖初支作业流水线

3.1.1.开挖工法

在严格执行设计工法的基础上,针对黄土隧道特点,项目重点从四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是:本项目位于黄土沟壑梁峁区,反复穿越冲沟、沟壑地段,浅埋众多。因此,

通过变形监测分析,总结变形、沉降与埋深的关系与规律,以指导现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 表沉降与埋深的关系:根据收集调查得到的数据,将埋深与施工地表沉降如图所示。埋深小于35m时,地表沉降数据较为离散,埋深大于35m时地表沉降随埋深逐渐趋于稳定,埋深大于75m后地表沉降随埋深逐渐减小。

② 顶沉降与埋深的关系:拱顶沉降与埋深的关系极为离散,反应拱顶沉降与埋深、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息息相关。

③ 拱脚下沉与埋深的关系:拱脚沉降与埋深的关系:在埋深小于35m时数据离散,埋深大于35m时,拱脚下沉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反应出随着埋深增大,黄土隧道拱脚稳

定问题更需加强控制,故采用拱脚预留60cm人工开挖的方式。

④ 拱脚收敛与埋深的关系:拱脚收敛与埋深的关系数据较为离散,反应处拱脚收敛与埋深、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均息息相关。拱脚收敛随着隧道埋深增大而增大,也反应出黄土隧道拱脚地层较软弱,随埋深增大拱脚稳定问题更需加强解决。

第二是:总结变形与施工工序间的关系。

① 表沉降与开挖工序的关系:根据变形观测资料显示,隧道开挖工序与地表沉降变形有直接关系,在三台阶法开挖中,隧道地表沉降在上台阶掌子面施工后1~3天变化较大,约4~5mm/d,之后变化减少,但仍以1~2mm/d的速度下沉,中台阶开挖最大沉降数率

4mm/d,最大沉降量12mm,下台阶开挖最大3mm/d,最大沉降量10mm,仰拱开挖最大沉降数率3mm/d,最大沉降量9mm,仰拱完成后趋于稳定。

② 拱顶下沉与开挖工序的关系:根据隧道拱顶监控量测数据表明,在掌子面开挖完成后的2~3天时间内,下沉比较显著,平均4.5mm/d;之后沉降逐渐减少,但仍有下沉趋势,下导坑开挖最大沉降数量5mm/d,平均下沉数率2mm/d,最大下沉20mm,平均下沉15mm,仰拱开挖最大沉降数率6mm/d,平均沉降数量3mm/d,最大沉降量25mm,平均沉降量12mm。在仰拱施工完成后基本趋于稳定。

③ 收敛变形与开挖工序的关系:根据隧道监控量测数据表明洞内收敛在开挖初期3~4天较为明显,平均2~3mm/d,随后每天的变化基本上在1mm左右,以1mm以下的居多。与开挖面的远近、是否下雨无多大关系,基本在15~20天时间范围内趋于稳定。收敛值基本在5mm以内,这与黄土的直立性能好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上述变形情况,总结黄土隧道的变形特征有:

①隧道变形释放速度快、破坏性突然。

黄土隧道垂直节理发育,竖向软弱面多,软弱面间黏聚力小,在开挖扰动形成临空面后,掌子面塌落,具有围岩变形快、破坏突然的特征。

②隧道拱脚稳定性问题突出。

黄土围岩强度低,拱脚一般沉降和收敛变形大,在含水量大于20%后易发生屈服形成塑性区,造成拱脚失稳导致隧道失稳。

③隧道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

黄土隧道变形一般大于10cm,也有超过60cm的,变形时间在开挖初期3~4天内明显,持续时间一般在15~25天。因此,雨季对黄土隧道的沉降影响较大。

第三是:根据黄土隧道变形特点,为确保快速开挖,确保开挖成洞质量,项目采用激光导向,“一主三辅”开挖方案,即:挖机主挖,鹰嘴辅助、铣挖头修边、人工掏脚。

第四是:理顺掌子面各工序间关系,找工序生产要素配置、工序作业时间与工序组织间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工序间干扰降低到最小、工序交接时间归零的目标。

3.1.2.钢构件加工安装

根据施工计划计算月度生产任务、道路运输条件等因素,项目共设3个集中钢构加工厂,主要配置设备有:小导管冲孔机、尖头加工机、焊网机、“8字节”生产线、等离子切割机、液压联合冲剪机、数控冷弯机等自动化设备,同时做到“两平台”、“五装置”、“三管理”,提高成品加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两平台:即钢架加工平台和钢架试拼平台。

在钢架加工平台可实现钢架“弯、切、焊”生产工序 一气呵成,减少了“吊、挪、换”环节,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平台应用,能保证钢架平稳流水生产,提升了钢架加工质量。

钢架试拼平台用于检验成品质量,发现累计误差值,利于工艺改进。

五装置:“五装置”即连接板群孔定位装置、连接板与钢架对中装置、钢架定位卡尺、连接板保护罩、锁脚锚杆定位装置。通过“五装置”的使用,提高了钢架加工精度,确保了现场安装质量。

通过连接板群孔定位装置,实现了单孔机打群孔的功能,提升了钢板螺栓孔的加工定位精度。

连接板与钢架对中装置是钢板面与钢架端头面的一个连接过渡装置,起连接纽带作用,实现了两面中心重合的功能,保证了每榀钢架中的节段单元加工质量。

固定对中装置 固定连接钢边

锁脚锚管定位装置是一公司的发明专利,可确保锚管角度,具有导向功能。通过端头固定,防止钻设过程中跑偏、歪斜,降低了人工作业难度。通过调节前后钢板间的上下间的距离,实现锚管的角度控制,上下错开距离大于钢架尺寸即可实现角度大于45°。

“三管理”即逐榀二维码可追溯管理、按环打包定量供应管理、优化核算管理。逐榀二维码可追溯管理实现了半成品验收信息化管理,可详细追溯相关信息。按环打包定量供应管理是同环钢架打一个包,现场可直接使用。优化核算管理提高了现场半成品盘点效率、准确度。

3.1.3.初支质量检测

根据《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验收质量标准》(TB 10753-2010)7.3.15、7.3.16及7.3.19条规定,规范检测验收指标和检测方法,同时对初支空洞原因一处一分析,制定处置方案,并制定下一步预防措施。初支喷射混凝土强度检验,除留置喷射砼大板试件外,定期在现场取芯检测。对于初支厚度及空洞的检查,统一采用凿孔法,每5m一个断面,每断面凿7个孔进行检查,验证初支厚度及是否有空洞。

3.2.仰拱填充作业流水线

3.2.1.作业中典型问题

以自加工简易栈桥、中铁五新栈桥使用为例,分析传统施工办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而改善施工工艺,提升质量、提高效率。

一是,仰拱开挖时,前方掌子面通道受影响,传统简易栈桥横向来回吊装麻烦费时;中铁五新液压栈桥体积大、中间有支墩、桥宽大于1/2隧道作业空间宽度,仅靠横向移动,无法实现全幅开挖。栈桥全宽4.35m,栈桥两侧与配套模板间作业空间宽度1.725m,栈桥左右横移存在0.9m重合空间。

二是,仰拱填充分层浇注方面,传统简易栈桥,是桥模分离方式,各部件每循环必须拆、装,模板加固也繁琐,费时费力;五新液压栈桥体积大、两侧及桥下剩余作业空间狭小,仰拱钢筋安装、腹模安装工效低,对高效实现仰拱填充分层浇注不利。

三是,基于上述原因,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往往怕麻烦、图省事,不不能严格落实铁总233号文9套工装之4“仰拱轻便弧形腹模与定型组合钢端模”,不能真正实现仰拱填充分层浇注。而是以人为改变浇注顺序、增加施工缝等方式来节省工作时间和降低劳动强度。由此,仰拱曲率不满足设计、仰拱填充尺寸强度交错、人为增加施工缝处渗漏水等质量问题。

3.2.2.铁总检查问题通报

通报一:

近期,总公司组织对西成客专四川段某隧道无砟轨道上供质量问题进行了检查。存在问题:设计、施工单位在实施过程中选择支护型式和参数不合理,仰拱厚度及曲率不满足设计要求引起的支护抗力不足,造成轨道上拱。施工单位仰拱开挖不按设计施工,开挖控制不到位,仰拱曲率不满足设计要求;仰拱中部大量欠挖、混凝土厚度严重不足。

通报二:

总公司在阳安二线检查发现,仰拱与填充同时施做,填充采用C30混凝土进行浇筑,矮边墙与仰拱浇筑不同步,人为增加一道纵向施工缝,且未采用任何防水措施。

3.2.3.仰拱填充施工创新

为从根本上解决仰拱与填充施工问题,落实铁总工管中心233号文要求,项目创新使用两个“四件套”:砼工装“四件套”、钢边及背贴止水带“四件套”。

砼工装四件套:悬臂液压栈桥、仰拱钢端模、矮边墙及腹模、中心水沟模。

优点:一是,栈桥能做立体运动,即“横、纵、竖”三向均可运动,且桥幅宽小于1/2的隧宽,在不影响掌子面通道的前提下,能灵活解决仰拱一次全幅开挖的问题。二是,以桥为载体,四件一体,既分工又协作,增大作业空间、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施工工效。三是,能有效解决仰拱曲率、仰拱填充分层施工中的尺寸和强度问题。

钢边及背贴止水带“四件套”:转盘保护箱、拉直紧线器、定位装置、热熔焊机。

优点:一是,吊挪方便,保护半成品棱角不受损坏;二是,拉紧调直,确保止水带安装顺直;三是,准确定位,确保止水带安装质量;四是,有效连接,确保止水带焊接质量。

仰拱施工努力方向:

为严格落实仰拱填充分层浇筑,解决现场作业层劳动强度、作业工效等实际问题,提升仰拱填充施工内在质量,下步努力方向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针对曲率大的一段,增加一块腹模,与现有栈桥模同行,目前已实现并投入使用。

二是,基于上述改进,现场只需一块模板即可实现全幅腹模的使用,经现场研究思考,提出中心水沟模一模两用的构想,通过增加对角液压装置,实现竖直状态是水沟模,铺平状态是腹模。

提醒:

目前,铁路总公司的检查,总站负责实体质量、检测,工管中心负责工装、信息化,两个部门“碰面”沟通的估计少,否则,现场的问题,可能延伸成实体问题、原则问题。例如:仰拱代替填充浇筑的时候,总站检查、检测,强度是没有问题的,但对工管中心的分层浇筑来说,仰拱厚,填充薄,工装使用不到位、结构尺寸错误、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成了典型的“三不”问题;对咱们施工单位讲,仰拱代替填充,除上述问题外,额外浪费了施工成本,属于管理性的成本浪费。

3.3.防排水作业流水线

1.采用“六线”上墙,做好标识,减少施工差、错、漏。

“六线” 即:仰拱二衬端头线、上层钢筋线、下层钢筋线、矮边墙高度线、纵向盲管线、环向盲管线。

2.使用半自动挂布台车、超声波焊机、爬焊机、红外线定位等新设备、新工艺,创新使用电磁焊技术。

3.摸索总结“两带”的粘接、固定方法,杜绝中埋止水带跑边出现薄层、内转形成空洞,解决背贴止水带与防水板不牢、固定不紧,而形成砼水泥浆夹层,失去防水效果。

4.超前铺挂

矮边墙下部防水板、土工布,若在仰拱开挖后施做,需搭设作业平台,高度为2.5m,

成了隧道施工高空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铺挂质量不好保证,工人工作强度大。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采用超前铺挂的方法。

5.定尺供应

隧道防排水工作量大,材料使用多,为加强管理,提高工效,我们采取了“定尺供应”管理思路,具体做法为:

①纵向背贴、钢边止水带:采用50m定尺卷捆供应,使用时装入保护箱,用机械吊装,减少焊接接头,保护半成品不损伤,机械吊装减少人工强度,便于物资盘点核算。

②环向背贴、中埋止水带:拱墙采用26m、25m定尺、仰拱采用17m、18m定尺卷捆供应,减少裁截工作,便于物资盘点核算。

③仰拱填充施工缝处防水板、矮边墙段防水板、拱墙土工布及防水板,均采用定宽供应,减少了焊接接头,减少了工作量。

3.4. 衬砌成套技术作业流水线:“筑、捣、注、养、检” 五字决

3.4.1筑:二衬分层逐窗浇筑技术

采用二衬分层逐窗浇筑工艺,辅以自行研发的二衬拱顶密贴度监控仪,确保冲顶质量。

二衬分层逐窗浇筑工艺

分层逐窗浇筑工艺就是将混凝土通过地泵泵管泵入台车项平台主料斗, 再经主滑槽、

三通分流糟、分流串筒和分滑槽导流至各相应工作窗口,实现混凝土由下至上逐窗入模分层浇筑。

二衬拱顶密贴度监控仪

二衬拱顶密贴度监控仪的设计原理是在隧道拱顶各个断面上布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声光报警器相连。沿隧道中线纵向在冲顶口之间均匀布设5组压力感应器,实行每板二衬混凝土分块分区域监控。当衬砌混凝土浇筑至拱顶压力传感器位置时,因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压力传感器外侧与初支面防水板密贴,内侧由于混凝土的自下而上情况产生压力,传感器内铜箔胶带相连导通,压力传感器工作,连接导线相连导电传输,继电感应闭合显示由红灯转为绿灯,当所有压力传感器对应传感位置有混凝土压力时(即所有指示灯为绿色),声光报警器开始声光报警,此时证明混凝土浇筑至拱顶且已饱满。

为严格落实二衬分层逐窗浇筑技术,项目部制定了系列的管理要求:

1.上报二衬浇筑计划。

2.发布过程报检视频,含预埋槽道、钢筋定位及“两带”固定情况,浇筑过程中发布每口入料30s视频。

3.严格控制冲顶混凝土性能及补方砼供应的及时性。

4.浇筑完成后,整理相关记录,形成并上报可追溯管理信息表。

5.拆模后逐板分析。

3.4.2捣:插入式与附着式相结合的振捣方式

1.每侧、每层一台插入式振捣棒,共8台;每侧12台附着式振捣器,共24台。

2.因作业平台通道狭小,洞内温度高、粉尘大、噪音强等环境,加之二衬端头工人不敢振捣,工人有偷懒、偷工现象,导致振捣不到位。

3.对附着式振捣器开关采用集中控制柜的方式,同时辅以一机一表管理,监督附着式振捣器使用。

4.重点解决入料窗口间三角盲区的振捣问题,避免漏振出现蜂窝及麻面。

3.4.3注:拱顶带模注浆施工技术

拱顶带模注浆施工技术,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隧道拱顶衬砌的整体性和密实度,进一步加强了对隧道拱顶衬砌混凝土冲顶灌注的监控和管理,有效减少了隧道拱顶衬砌空洞、脱空现象,保证了拱顶衬砌的设计厚度。

1.注浆料的性能要求

拱顶带模注浆使用微膨胀结合注浆料,水料配合比采用0.18;制浆及注浆设备选用制浆注浆一体机。

微膨胀结合注浆料:由普通硅酸盐水泥、超细掺和料、聚羧酸减水剂、微膨胀剂、硅砂等为主要成分,经均匀混合而成的,并具有微膨胀性能,良好的流动性,良好的泵送性,与衬砌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通过高压注浆泵注入到隧道衬砌与防水板间的脱空区

的一种注浆材料。

2.注浆时机的把握

通过对带模注浆工艺的总结与分析,在衬砌混凝土冲顶施工完成以后4~6个小时进行带模逐渐为最佳时间。4小时后衬砌混凝土开始初凝,此时衬砌台车堵头模板受力逐渐变小,带模注浆堵头模板风险小,且与已浇筑衬砌混凝土结合性能好,不影响已浇筑砼质量。

3.注浆顺序

先从衬砌端头模一端处开始注浆,注浆过程中观察端模溢浆情况。如果端头模圆弧最高点漏浆,先停止注浆泵,并及时对漏浆处进行封堵,然后继续注浆,直至端头出浆浆体密度与制浆机中一致。更换至下一个注浆孔,依次类推。注浆时,如果台车处压力表超过1.0MPa,直接转至一下注浆孔。原则上,除4#孔外的每一个注浆孔均需注浆,但在注浆过程中进行其它孔注浆时未注浆的注浆孔流出达到相同密度的浆体时,该孔可以封闭,不进行注浆。

4.专人专车专班管理

为更好落实全项目带模注浆工作,项目部统一由一公司隧道专业五队队长负责管理,配备2台专用带模注浆车,成立2套专业注浆班组,专班组成人员均有隧道五队作业人员组成,由队长统一进行管理。

5.核算倒逼考核浇筑过程

根据注浆料的多少,分析浇筑中存在的原因,并制定对应措施。

3.4.4养:电子感应自动控湿二衬标养台车

1.创新背景

采用传统的喷淋养护,首先是养护效果不佳,其次黄土隧道施工,对水的把控尤为重要,排水不畅积水极易对洞内土质围岩产生影响,降低围岩稳定性,同时洞内文明施工受水的影响也极大,很容易出现洞内泥泞、车辆打滑等问题。

为彻底解决二衬砼的养护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养护,同时避免水养对黄土隧道文明施工压力,湖武铁路项目在试验室标养室的使用中得到启发,创新性的提出了“移动标养室”的设想,隧道洞内温度较高且较为稳定,砼养护的一项指标已得到满足,那我们就解决另一项湿度指标要求,从而达到标养要求。

2.电子感应自动控湿二衬标养台车

“轨行式标养室”的设计理念是将二衬外露面封闭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内,再对这个独立空间进行加湿,加湿过程中对空间内的多个点进行湿度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再反馈至加湿器,当湿度不足95%时,加湿器继续工作进行加湿,当湿度满足标养湿度95%要求时,暂停加湿,实现二衬混凝土的自动养护。且养护用水量小,可实现养护用水回收,解决文明施工问题。

3.台车概况

养护台车采用与二衬台车同轨宽度8.4m(与衬砌台车同轨),台车环向采用I16工字钢钢架,外侧固定1.5mmEVA防水板,钢架间增加纵向钢筋辅助支撑防水板,防水板与二

衬间封闭空间宽度为40cm,台车端头环向、矮边墙纵向采用直径45cm充气气囊,养护时气囊充气填充养护台车防水板与二衬间空间,将二衬与防水板间形成独立空间,再行加湿养护。

4.加湿原理

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加湿,加湿器材由专业厂家定制,既能加湿,又能实现湿度反馈自动控制加湿与停止加湿,当湿度不足时,启动运行加湿;当湿度足够时,自动停止加湿,实现自动养护。再通过温湿度显示器对养护空间内温湿度进行监控,时刻关注养护情况,以便做出相应处置。

5.养护效果

通过对应用轨形式标养室养护的二衬与雾炮养护的二衬就外观、砼强度方面进行了对比。

1、在前期砼强度增长上,应用轨行式标养室养护的二衬强度上升快,7天强度达38MPa,较雾炮养护7天强度32MPa强度高出6MPa。

2、通过对二衬外观进行仔细排查,应用轨行式标养室养护的二衬段落,避免了砼表面收缩裂纹的出现,提高了二衬砼的耐久性。

3.4.5检:无损自检、敲击自检、钻芯取样

施工初期,认真学习京沈、西成线上交验提出的问题,引入“预介入”管理思路,提前启动验收机制,开展二衬自查自检,将存在的问题提前暴露,一方面提前进行整治,另

一方面总结经验,指导后续施工,提高施工质量。

结合铁总及各级实体检查对二衬的取芯检查,重点对二衬边墙的施工质量进行排查,特别是脱空及错台等内外质量。对二衬外观质量管理,提出“减法”概念,对任何外观缺陷,禁止采用修补的“加法”方式处理,只允许采用打磨的“减法”。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预埋件施工管理力度,特别是预埋槽道,通过上传报检视频、浇筑后测量复测等方式,确保施做质量。

3.5.沟槽作业流水线

使用轨形式液压水沟电缆槽台车,能够很好的控制模板安装、加固及拆除,确保水沟电缆槽的尺寸、线形外观和施工质量;施工便捷,快速,文明施工形象好;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工序衔接紧扣:通过测量放线、结合面凿毛、钢筋绑扎、预埋件安装、台车定位及固定、混凝土浇筑、拆模及养护和成品保护,一环接一环,工效高。

4.二衬背后脱空原因分析及防治

4.1常见空洞分类

背景:在2017年10月8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的铁总建设函【2017】773号文中,刘家寨隧道、石板隧道、保山隧道、抵署隧道、大用隧道等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初支或衬砌内空洞,体现出目前隧道衬砌质量的严峻形势,敲响了铁路隧道衬砌施工质量的警钟。

二衬背后空洞按所在位置分四类。一是初支空洞;二是防水板与初支间的空洞;三是拱顶混凝土与防水板间空洞;四是二衬端头“两带”(环向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与二衬混凝土之间的空洞。

4.2空洞原因分析

4.2.1初支空洞

①洞身超挖,为减少喷射混凝土量,人为采用支挡、填塞杂物等方法,造成初支空洞。

②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围岩掉块未及时清理,造成初支背后空洞。

③岩面渗水散流,未进行集中引排,喷射混凝土被渗蚀形成空洞。

④喷射混凝土施工时,未严格落实工艺要求,钢架周边存在喷射盲区,喷射不到位形成空洞。

4.2.2防水板与初支间空洞

①初支不平整,防水板与初支间很难无缝密贴,形成空洞。

②防水板铺设时松弛度不足,局部紧绷,在防水板与喷射混凝土面之间形成空洞;铺设防水板松弛度过大,固定点数不足,在二衬混凝土浇筑时受冲击,防水板脱落、褶皱,形成空洞。

③固定点数不足,防水板坠落形成空洞。

4.2.3拱顶混凝土与防水板间空洞

①浇注二衬混凝土时,分层逐仓及逐孔冲顶落实不到位,布料不均,振捣不实,混凝土不密实引起脱空。

②浇注不连续、无序,形成内部气囊导致空洞。

③二衬混凝土冲顶时供应不及时、和易性不好、振捣不到位,造成局部形成空洞,而在拱顶带模注浆时注浆孔堵塞、注浆材料性能差、注浆工序操作不当等情况下,注浆不能完全消除二衬顶部空洞;

④混凝土本身收缩、徐变较大,致使衬砌与防水板间出现空隙,此种原因造成的空隙一般小于2cm。

4.2.4衬砌端头“两带”(环向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与衬砌混凝土之间的空洞

①环向背贴式止水带与防水板粘接不牢固,混凝土浇筑时止水带受挤压变形形成板缝空洞;

②中埋式止水带固定不牢,混凝土浇筑时受挤压变形跑边、褶皱形成板缝空洞;

③混凝土浇筑时端头堵缝采用土工布,下板二衬混凝土浇筑时未及时清理,形成空洞。

4.3二衬房空洞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影响二衬空洞的因素涉及施工的各个环节,需从开挖、初支、防

水板铺设、砼浇筑、砼振捣、养护等环节加以控制。工艺控制要点如下:

4.3.1.初支空洞防治措施

①加强开挖控制,从源头上控制混凝土超耗量,提高工效,杜绝人为原因造成空洞。黄土隧道采用机械人工相结合开挖方式,尽量减少对围岩扰动,开挖后及时封闭,防止围岩失稳掉块;石质隧道采用聚能水压爆破、光面爆破,减少对围岩扰动,减少超挖量。

②岩面有渗水时,在喷射混凝土前预埋排水盲管,做好集中引排措施,避免围岩面水散流,造成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连不牢,后期流水渗蚀、冲刷混凝土形成空洞。

③加强钢架周边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分片喷射自下而上进行,先喷钢架与壁面间混凝土,再喷射两榀钢架之间混凝土,保证钢架周边喷射混凝土无盲区。

④喷射混凝土施工时设置厚度控制标识,对施工人员做好技能培训和交底,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保证防水板铺设平顺。

4.3.2.防水板与初支间空洞防治措施

防水板铺设松紧适度。固定点间距拱部按照50cm要求布置,拱腰按照80cm要求布置。防水板搭接长度、焊缝及固定点焊接,严格按防水板施工作业要求施工到位。

4.3.3.二衬砼与防水板间空洞防治措施

①二衬混凝土浇筑严格落实逐窗分层浇筑工艺要求,振捣到位。每层窗口间安装一台附着式振动器,并安设一个对应专用电表,入模窗口、附着式振动器和集中控制柜开关统

一编号管理,集中操作控制。混凝土边入模边振捣,每次入模时,混凝土振实振平。四层及四层以下窗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与附着式振动器”相结合方式振捣,五层窗口采用带压入模。

②各预留孔洞、端头封堵到位。拱部浇筑预留通气孔,防止下坡施工时,浇注段与上循环之间会形成空气囊(拱部)而造成衬砌背后空洞。冲顶孔使用顺序按照坡度方向,由下及上,充分利用附着式振动器辅助振捣密实,同时利用拱顶密贴度监控仪,实时监控二衬冲顶情况。

③严格执行带模注浆工艺要求。二衬浇筑完成4-6个小时后开始带模注浆。

④利用好自创轨行式自动控湿标养台车,做好二衬混凝土养生工作,减少因养护不到位引起的混凝土自身收缩、徐变而引起的砼与防水板间空洞。

4.3.4.衬砌板缝空洞防治措施

“两带”(环向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均采取加固措施。背贴式止水带利用衬砌端头环向内层主筋顶撑牢固,使之与防水板密贴,并用胶水与防水板粘接,再利用纵向衬砌Φ14构造筋水平支撑,环向间距按照40cm控制;中埋式止水带采用ф8“U”筋进行固定,环向间距按照拱部40cm,拱腰以下60cm控制;每板二衬拆模后检查端头情况,及时清理堵缝土工布。

4.3.5.管理组织、保供上的防治措施

①改善作业环境。隧道衬砌台车作业平台二端增设鼓风机,降低工作面温度,改善操

作人员工作环境。

②冲顶补方时,保证混凝土及时供应、和易性良好,冲顶孔使用顺序按照坡度方向,由下及上,边入模边振捣,充分利用附着式振动器辅助振捣密实。

③现场值班旁站,及时处理过程中的任何问题,确保二衬砼连续浇筑。填写二衬施工可溯源管理信息表,为分析二衬混凝土施工情况提供基础数据,以便总结分析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指导后续二衬施工,提高二衬浇筑质量。

5.项目管理

5.1 制度是基础、执行是生命

5.1.1.健全完善各类制度,努力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为提高各部门的业务水平,规范业务流程,制定了拌和站管理考核制度,经济业务考核制度及各序列考核管理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推行,实现了人人有章要守,事事有据可依。

湖武项目部是项目带工区的1.5级管理模式,工区间管理水平不均衡,为提升项目整体水平,促进工区管理水平提升,项目制定了《1.5级考核制度》,通过每周检查、每旬通报、每月评比的方式,促进工区间的“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氛围,提高全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为切实提高隧道队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生产力提升,项目制定了《洞长制考核办法》,通过委派副经理到一线进行帮扶指导,解决现场问题,促进施工队伍提高生产能力。

5.1.2.如何保证制度执行落地?

起草、商讨,形成共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关键。

各项制度由项目领导班子提出后,对应部门进行起草,起草后再经过征询全体人员的意见,对征询的意见进行民主集中,最终形成制度终稿。通过大家一同探讨成稿,更易于让大家接受,也更易于执行落实。

跟踪、考核,不断纠偏,解决思路方法问题是保障。

制度形成后进行实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当现场实际执行与要求不符时,对执行人员思路方法进行调整,不断纠偏,最终达到最初目的。

5.1.3.洞长制和1.5级考核制度的重点内容及取得的成效

通过洞长制的实施,取得了以下成效:

1.提高了工装工艺运用水平,对铁总推广的成套工装能做到熟练使用,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创新,探索发明了拱顶密贴度监控仪、电子感应自动控湿二衬标养台车,优化了仰拱腹模使用,实现了腹模一体化。

2.提高了施工质量,在初支、仰拱、二衬及防排水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获得各级领导的好评。

3.文明施工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实现了洞内文明施工常态化。

4.施工进度屡创新高:斜井施工进度由最初的约90m/月逐步提升至162m/月,正洞由最初的约66m/月提升至103.2m/月。

通过1.5级考核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以下成效:

1.提升工区内部管理水平,形成了工区间的“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提高了全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2.提高了全员开源节流的成本意识,形成了队伍成本减少了就是项目成本减少的“荣辱与共”意识。

3.从根本上提升了项目及工区各序列部门的业务能力,同时增强了各序列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意识与能力。

4.提高了全员环保、水保意识和全员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将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从“拖后腿”蜕变为“领头羊”;形成了全员树典型、学先进的。

5.提高了物资存储、收发、使用、核算管理整体水平,减少了材料浪费,提高了物资周转使用效率,节约了项目成本。

5.2.问题为导向,创新促提升

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现场,通过扎根工地一线、与作业工人交流,跟踪工序施工过程,用心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寻找更好的方式方法,用脑思考,通过个人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寻找更优的管理。

5.2.1.技术创新

在隧道施工技术创新上,通过连接板群孔定位装置、连接板与钢拱架对中装置、栈桥四件套的优化、拱顶密贴度监控仪、电子感应自动控湿二衬标养台车、两带定位装置等创新工装的运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提升了施工质量。

5.2.2.管理创新

①在工区和队伍管理上,创新实行早点名晚交班周例会旬通报月考核的办法,提高了隧道施工管理水平,促进了施工进度提升。

②运用8个一票否决的管理办法,建立了全员的质量红线意识;

安全步距超标的,一票否决;钢架间距超标的,一票否决;仰拱与填充未分层浇筑的,一票否决;预留、预埋错误或失效的,一票否决;二衬钢筋缺少的,一票否决;实体强度不合格的,一票否决;结构尺寸不合格的,一票否决;仰拱、拱脚积水浸泡的,一票否决。

③通过分级定导师的方式开展人员梯队培养,通过现场检查找问题、写总结的方式开展导师带徒培训,使人才培养与日常工作相辅相成。

④通过对每节钢架验收并生成二维码和每板衬砌施工形成可追溯管理信息表的方式,提升质量的可追溯管理水平。

⑤通过止水带、防水板的定尺供应管理、钢架、小导管、钢筋网片的定量管理,提升了物资盘点和核算管理水平,既减少了材料损耗,又提高了施工质量。

⑥创新性的提出了“12345”管理法则,明确了工作思路及工作方法,提供了高效管理捷径。

一条思路:“工作标准严一格,工程质量紧一扣”;

两件法宝:“亲力亲为、重在执行”;

三项常抓:“抓短板、抓常态、抓创新”;

四种方法:“工作清单法、事事策划法、考核激励法、以点带面法”;

五个常态:“安全文明施工、工装工艺应用、“5+1”循环作业、超挖超耗控制、管理创新创效”。

5.2.3.理念创新

理念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思路方法不对位认定为一切问题的根源。

理念二:在安全质量可控的基础上,只有进度快才能解决队伍的问题。

理念三:队伍管理上,不仅要管理队伍,还要帮助队伍抓操作工人、班组长的管理。

理念四:作业工人走过的、停过的地方,是我们最好的安全体验馆,亲自感受作业人员通道、工作环境,才能发现安全隐患。

理念五: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三不偷”:不偷工、不偷料、不偷懒,只有做到了三不偷,

才能做到高枕无忧。

理念六:始终坚信“不断总结的人是最聪明的人”。10月28日,工管中心龚成明老总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朴素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最聪明?”,答案也简单“不断总结”的人。

中铁二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湖武铁路陕西段YXZQ-6标项目经理部

2017年11月8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