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美术“画像石画像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初探

2022-10-06 来源:我们爱旅游
初中美术“画像石画像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初探

作者:金讳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5年第8期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211102)金祎

[摘要]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是中国古代民间美术中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以石和砖为媒材,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制作过程融绘画、刻制、拓印为一体,内容丰富,风格雄沉气派。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开展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校本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技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现有的国家美术课程设置的有益补充和实践拓展。近几年,我校以开设画像石画像砖选修课、开展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探索和构建可行的、适合初中学生的画像石画像砖校本课程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效。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40050

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是我国古代民间美术诸多门类中一项丰富的艺术遗产,在汉代达到鼎盛时期,并且对后世的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文化内涵,被许多学者视为当时的百科全书,它艺术风格雄沉气派、生命力蓬勃旺盛,鲁迅先生曾盛赞:

“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开展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校本课程教学,对于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技艺,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

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益补充和实践拓展现有的国家美术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初中学生进行了画像石画像砖认知情况的调查,于2013年9月开始进行初中美术画像石画像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两年多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就课程开设的过程和主要成果等方面谈谈感受。

一、课程开设的过程概述

1.前期准备工作

(1)开展课程可行性调查研究,为课程实施提供基础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初中部分学生进行画像石画像砖认知情况的调查。调查数据表明:愿意努力学习、继承中华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学生占48.07%,听说过画像石画像砖的占59.61%,见过画像石画像砖的占

59.61%,了解画像石画像砖基本知识的占23.07%,愿意学习制作画像石画像砖的占53.84%,愿意选择画像石画像砖选修课程的占42.30%。

(2)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计划和选修纲要,为课程实施提供指导性的纲要。从课程活动的设定目标和学生认知情况的现状出发,确定课程内容为画像石画像砖相关基础知识介绍与作品欣赏、基本技法训练、仿制训练和创作训练四部分,以此为基础制定课程计划,同时从课程的性质、价值、目标、内容、实践和课程评价六方面出发,制定选修纲要。

(3)招收初中学生,开设画像石画像砖选修课,学习时间为四个学期,每周2课时。

2.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校本课程教学实施和评价策略的探索

(1)实践中完善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研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研究如何在传统砖石作品的学习中实现分层教学和融入创新教育,让学生能推陈出新、创作出表现自身情感和一定现代感的作品,研究、调整和完善适合我校中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案,最终形成相对完整、适合我校中学生、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画像石画像砖课内容体系和相对成熟的欣赏和技法表现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2)实践中完善课程的评价策略。教师在实践中坚持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为始终原则,分别从评价内容、教师语言习惯、评价时机、学生特点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五方面进行研究调整、完善充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评价模式。

二、课程开设的主要成果

在近两年围绕《画像石画像砖》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在体现美术学科双基的基本要求之上,本课程融合了美术学科中的“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和“综合·探索”学习三个领域的综合体现,以中国古代画像石(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和创造,在研究性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现有国家美术课程设置的有力补充和实践拓展。

2.教学成效

(1)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通过画像石画像砖基本的刻制技能训练,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学生通过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活动,促进了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培养了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继承发扬民间艺术的情感;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质,使学生养成了细心、耐心、专心等良好习惯和品质,并能有效地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2)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不断总结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反思各种问题和不足,通过理论培训、观摩学习、请专家指导等形式对课程体系进行总结完善。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不仅提高了科研素养,还获得了专业的成长。

(3)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校的素质教育。

3.实践成果

(1)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效果

①学生对本课程认可度较高。课程开设以来,在学校组织的学生网上评教结果中,学生对《画像石画像砖》选修课的评教均分均在99.5分以上。

②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在近两年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作品欣赏、临摹和创作等实践活动。学生在基础技法练习和临摹中基本掌握了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阴刻、阳刻、拓印等技法,了解了古代不同时期砖石代表作品或粗犷浑朴、或奔放豪迈、或质朴简洁装饰性强等具体风格特征,并在变体画练习和创作练习中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具备了一定的创作能力,涌现出一批较为优秀的临摹作品和原创作品,并在校园国庆、元旦书画展和艺术节活动中举办作

品展,同时在作品评价和展示活动中,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阐释自己的原创作品,加深了他们对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的理解。

(2)基本构建了初中《画像石画像砖》校本课程体系

①制定了校本课程纲要。明确了课程的性质为学校和任课教师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分别从拓展、审美、传承与发扬、实践创新与个体发展、原价值五方面阐述了课程的价值,并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提出了细化的要求。

②形成了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分为四部分内容,具体如下:理论讲授部分包括画像石画像砖的定义,画像石画像砖的发展历史,画像石画像砖地域分布及制作原理,画像石画像砖仿制、创作的意义与方法,砖石代表作品欣赏;基本技法训练部分包括仿制、创作画像石画像砖工具材料介绍,制作程序,阴刻、阳刻及阴刻减地等基本技法介绍,画像石画像砖手工拓印;仿制训练部分包括石膏砖块的制作,基本技法练习,分题材仿制练习,仿制作品展示与评价;创作训练部分包括石膏砖块的制作,分题材创作练习,创作作品展示与评价,选修课学生成绩考核。

③形成了校本课程系列教案和课件,完成学生优秀作品PPT制作,进行《画像石画像砖》校本教材和《学生作品集》初稿的编写。

(3)构建了校本课程欣赏和技法表现课型的课堂基本教学模式

①欣赏课型模式,时间为45分钟,过程为六个环节:情境导入——利用各种砖石作品、媒体资源等,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所设置问题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对学生具有启发价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讲解,开展作品精析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结合具体生动的作品进行讲解,时刻保持学生的兴趣;作品欣赏——结合音乐进行作品欣赏,并在幻灯片上注明流派、作者、作品特点等,所选砖石作品一定要具备一定代表性,让学生能够较好地体验;分组讨论,展示交流——设置问题,分小组讨论,所选问题要具有辩论性或启发性,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拓展提升——先让学生进行小结,然后教师归纳梳理,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适时拓展相关联的内容。

②技法表现课型模式,时间为90分钟,过程为六个环节,具体如下:观察欣赏,激趣导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积极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作品欣赏,发现探索——所选作品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配合有效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鉴赏分析作品的能力;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设计要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引导、评价;教师示范——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示范内容,教师示范应准确、规范;实践体验——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分层教学,并根据不同情况和普遍性的问题,适时干预组织教学;展示评价——评价与作品展示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结合进行。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基本的校本课程评价模式

始终坚持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原则,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针对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体验期间出现的实际问题,教师寻找评价时机,因人而异地采用即时评价或延缓评价的方式及时提醒、干预和矫正,在学生在完成作品的仿制和创作后,让学生填写作业评价表,开展学生作品自评活动,在作品展示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5)结合了地方资源,丰富了学生眼界

课程开设结合了南京和江苏省地方文化资源,向学生介绍南京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中的经典画像石砖作品,并利用课外时间组织选课学生参观学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结论与反思

实践证明,《画像石画像砖》校本课程的结构设置相对合理,训练内容从易到难,过程渐进有序,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反响热烈,形成的作品数量和质量都不错,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初中美术《画像石画像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可行的,适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学情和个性化发展需要,是对现有国家美术课程设置的有益补充,并起到了很好的实践拓展的辅助作用,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当然,《画像石画像砖》校本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课程纲要的编写不够完善、内容框架的设定相对单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概念化模式化、评价方式的相对单一,另外由于制作工具和材料的选择相对单一,初中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生活体验以及学习过程中实际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临摹能力不够,创作差强人意以及现有选修课时安排较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以何种形式开展创新教育最终改变学生创作的现状,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和教学中不断加以调整和改进。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