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才是媒体融合的关键——基于赣南日报社的案例分析

2020-06-24 来源:我们爱旅游
传媒个案107

人才是媒体融合的关键

——基于赣南日报社的案例分析

王长颉

(赣南日报社,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如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正处于一个如火如荼的进程中。拥有一支热爱新闻事业、懂得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和具有全媒体技能的人才队伍,是建成新型主流媒体、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但从目前来看,缺乏媒体融合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几乎是所有传统主流媒体的短板,是限制媒体深度融合的瓶颈。因此,在技术具备、改革观念已经形成的背景下,如何在媒体融合中抓好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尽快形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是媒体融合进程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多年以来,笔者所在的地市级媒体赣南日报社加快了对人才培养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本文以此为例,总结该报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主流媒体;媒体融合;发展历程;发展成效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34(2020)11-107-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11.032本文著录格式:王长颉.人才是媒体融合的关键——基于赣南日报社的案例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0(11):107-109.

1.赣南日报媒体融合发展历程

赣南日报社新媒体建设和媒体融合始于2011年。同年6月24日,赣南日报创建了第一个新媒体——赣南日报(原赣州晚报)微博;2015年成立了新媒体中心,2017年新媒体中心改名为新媒体编辑部,2019年增设了前端新闻网编辑部。2019年1月1日起,赣南日报的子报——赣州晚报停刊,原晚报采编人员全部转向融媒体。目前除全媒体记者外,直接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人员有20余人。

近年来,赣南日报社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将旗下报纸、视频、音频、两微一端的采、编、播打通,从体制、机制上进行重构,打破员工身份限制,突破档案管理、绩效考评、工资发放的体制机制壁垒,建立了集团层面的全媒体采访中心和全媒体编辑中心,出台并完善了《赣南日报社(集团)薪酬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实现了身份统一、指挥统一、考核统一。[2]与此同时,通过不断拓展新的传播渠道,着力打造门类齐全的媒体传播矩阵,夯实了新媒体格局下新闻传播的基础和条件。目前,除了拥有日报传统纸媒之外,赣南日报还建立了包括前端新闻网、前端新闻客户端、赣南日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号和小程序等在内的新媒体矩阵,粉丝量突破600万。

2.赣南日报融合发展成效凸显

赣南日报社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积极拓展传播新方式,在H5、VR、AR、音视频生产和巧借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成效日益凸显,特别是在重点宣传、主题宣传、节点宣传方面,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新兴媒体的渗透力有机融合,基本实现了从“纸间”到“指间”的延伸和转型,

新闻传播力日益彰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收获了一批高含金量的荣誉

近年来,赣南日报社先后荣获中国报业协会、人民网、省委网信办、省新媒体协会等颁发的“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创新单位”“江西最值得关注的十大媒体微信”“江西省十大媒体微信”“江西十佳最具传播力微信”“十九大融合传播优秀作品”“江西媒体微信十强”等荣誉称号。2.2 生产了一批影响较大的融媒产品

2016年、2017年,赣南日报微信作品超10万的稿件屈指可数,2018年首次突破10篇,2019年达到26篇,今年截至8月底,阅读量超10万作品已达到80多篇。赣南日报抖音去年才上线,已经生产了一大批千万级的短视频作品。其中《赣州英雄朱小华回家了!》视频,播放量突破2亿次,点赞量730万人,成为全网热点,并入选2019年赣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典型案例。抗击疫情防控期间,赣南日报新媒体各平台发布作品阅读及播放总量达9亿人次,其中,赣南日报70多条微信阅读量达10万+,抖音50多件抖音作品播放量超过100万,30多件作品超千万播放量。2月17日,江西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第45期简报,充分肯定了赣南日报利用新媒体凝聚抗击疫情正能量的做法,3月5日,中央网信办主管的《网络传播》杂志,发布了《短视频战“疫”如何打好?经验来了!》文章,介绍和点赞了赣南日报利用抖音短视频有效传播科普信息、疏解公众情绪的做法。目前“两微一端一抖”和其他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2.3 打造了一批品牌栏目

这些年来,赣南日报社始终注重新闻策划,精心培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08传媒个案

育和打造了一批新媒体品牌专题、专栏,如“主题诵读”“书记去哪儿”“前端带你微旅游”等专题栏目,深受欢迎和好评。其中“主题诵读”栏目,荣获了2019年度江西省新媒体品牌栏目。

3.赣南日报人才建设遭遇困境

近年来,赣南日报社始终坚持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和报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就人才建设方面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短缺。目前,该报从班子成员到中层干部、一般员工,年龄老化严重,40岁以下员工比例不到40%,90后不到10人,年龄老化、梯队断层、流失严重,这是影响报社融媒体建设和融合最致命的问题。没有一批年纪轻、有朝气、懂专业的优秀团队,报业改革和媒体融合将大打折扣。

二是能力不足。全员转型融合的意识不强,自我精进的动力不足、创新乏力,尤其在一些方面与其他主流媒体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视频选题、策划、生产、制作水平等都还在初始阶段,影响力极为有限;一些业务比如直播,设备买回来了,但至今无法开展业务;一些好的新闻策划前期谋划好了,但受制于融媒体技术和能力,最终搁浅无法执行等等,这些既与人员紧张有关,也与员工素质有关。

三是人才难进。尽管该报在融合实践中尝试突破体制机制的桎梏,但受限于盈利能力和现行薪酬制度等因素,很难吸引真正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与技能的人才。

四是思维固化。不少员工在思想观念方面,传统思维根深蒂固,在新闻宣传中,满足于守住底线不出问题,在引导舆论、服务大局上缺乏创新;在作风建设方面,对报业转型发展,缺乏理解、耐心和定力;[3]在新闻采编方面,新闻产品的质量不高,传播力、影响力不大;在干事创业方面,艰苦作风消减、创业激情消退,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凑合应付的现象较突出;缺乏忧患意识,对报社的发展何去何从不关心,甚至觉得根本与自己无关。

*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没有人才,媒体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无论传播渠道和平台技术如何发展变化,内容为王依然是媒体的根本,而高品质的内容无疑来自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因此,该报全面调整人员年龄、专业结构,提升融媒体综合素质迫在眉睫。4.赣南日报推进人才建设之举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人的“自我革命”。媒体改革和媒体融合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人才建设中,赣南日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改革,加快创新和转型步伐,以钉钉子的精神,破解难题,推进媒体融合、报业改革。

4.1 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有效激励人才

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为加速推进传统媒体人向新媒体转型,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赣南日报积极制定各种考核管理办法推动媒体融合进程。一是取消传统媒体记者身份,打通考核机制。为了增强采编人员的全媒体意识,保证稿件的质量和创新,制定了《赣南日报社(集团)全媒体采编部门考核细则》,从制度上培养记者的媒体融合意识;二是优化考评机制,提高

[4]

将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产品服务的数量、采编人员积极性。

质量与岗位绩效、薪酬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鼓励采编人员创新实践。对于受到市主要领导肯定、阅读量高的好作品、好稿件和好策划,会给予创作团队或个人不同程度的奖金,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从业人员进行新媒体实践及创新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畅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和薪酬增长模式,通过合理的利益机制和晋升机制,引导从业人员敬业、精业。4.2 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夯实人才基础

通过优化媒体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素养,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推动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大提升。一是注重骨干培训,培养一批新媒体采编和技术核心乃至领军人物,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及自主学习、内部交流等方式培养人才,通过岗位轮换,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提升员工素质,促进员工观念转型、能力提升;二是通过“以老带新”“传帮带”等方式,在融媒体采编实践中让员工得到锻炼。例如,在重大报道、重大项目工作中安排年轻优秀的员工参与,让他们尽快熟悉业务,快速提升业务能力。

4.3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补齐人才短板

根据报社融合发展需求,一是重视人才招聘,2020年将面向社会招录一批融媒体人才,弥补人才紧缺的问题,同时在引进一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时,结合市场价值,大胆打破传统薪酬分配制度,给予相应的待遇。二是关心员工成长,及时了解员工的想法,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为员工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激发内部创新活力。4.4 盘活存量人才资源,用好手中王牌4.4.1 中老年采编人员是媒体融合中的一张王牌

本文所讲的中老年采编人员泛指1985年之前出生的新闻从业人员。之所以称这一群体是王牌,一是他们政治立场坚定、心态平稳,社会经验丰富、人脉资源广泛,精力充沛、年富力强;二是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工作历练和沉淀,新闻专业水平较高,业务能力强。三是与自媒体相比,他们能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舆论基调上更有利于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传媒个案109

健康、积极的主流价值观念和高雅审美情趣的传播。可以说,中老年采编人员是新闻媒体单位的资源富矿。 4.4.2中老年采编人员要成为“王牌”,要过自己的“三关”

一是要过“面子关”。目前,中老年采编人员或多或少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者中层领导干部,是年轻人的老师或者领导。在媒体融合中,年轻人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冲在前面,更先掌握一些新技术、新方法。老同志更应放下架子,主动向年轻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是要过“心理关”。首先就是“畏难”。在媒体融合中,一些中老年采编人员习惯于过去的传统媒体采编方式,对媒体融合半推半就、不情不愿,存在技能恐慌,心里没底,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跟不上形势,搞不定新媒体;其次就是“懈怠”。大多数中老年采编人员已经成为业务骨干或者中层领导干部,经济上较为稳定,危机意识紧迫意识不强,得过且过,对新媒体缺乏钻研、拼搏、创新的精神。[5]其实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媒体融合发展没有啦啦队、没有观光客,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当事人。面对“融媒体”的大潮,中老年采编人员与其“温水煮青蛙”消极应对,不如自我调整心态,积极参与媒体融合,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是要过“技术关”。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应用可谓日新月异。不论是新闻工作中的“老把式”,还是“新手”,都会面临知识折旧。因此,新闻从业人员要有危机意识、要不断学习、要增强融合意识,不断创新,提高全媒体采编能力,以适应不断革新的新媒体技术,做到有“几把刷子”,会“十八般武艺”,真正成为“全媒化”“复合型”媒体人才。[6]

4.4.3 促进中老年采编人员成为王牌,报社可进一步深化改革

笔者认为,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千方百计盘活现有新闻人才存量,合理配置现有人才资源,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方能激发现有新闻队伍的活力,使其释放工作潜能。因此,中老年采编人员要成为媒体融合中的王牌,除了要自己主动靠前、开拓创新外,更要新闻媒体单位为他们提供平台、创造机会,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是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编辑部整合打通成一个部室,让全体编辑人员互融互通,一起开会、一起学习、一起策划,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真正实现媒体融合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同时实行“老新结对”的传帮带制度,在结对中,老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二是建立“工作室”制度,排列组合好人力资源,形成媒体融合强大合力。工作室制是一种新型运作模式。

在用人上,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可以灵活组成融媒体工作室,打破了部门壁垒。在管理上,工作室也采用 一室一策、因室施策的灵活考核方法,可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在媒体融合的实践中,可以在大部室下成立数个工作室,将中老编辑记者和掌握技术的年轻编辑记者、将善策划、善制作、善采写、善运营的人才相互组合,形成工作小分队,发挥多兵种协同作战的优势。结语

在融合发展的路上,各媒体都做了大量探索与实践,虽说发展有快慢,融合有深浅,但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

如今时代在变,媒介生态在变,主流媒体的组织形态和人才管理体系也应该随着环境不断变化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人才资源,在竞争中有所作为,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全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谢新洲,杜燕.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赣州市媒体融合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J].新闻爱好者,2019(10):7-12.

[2]罗玺.浅谈媒体融合时期传统媒体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17(16):206.

[3]王阵.县级融媒体的人才困境与对策探讨[J].新闻世界,2020(5):21-24.

[4]肖敏.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长沙:湖南大学,2019.

[5]张大鹏.浅谈践行“四力”坚守传播阵地[J].数字传媒研究,2019(12):21-23.

[6]陈超平,李冉.深化融媒体理念提升电视新闻影响力——以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客户端实践为例[J].新闻潮,2019(12):31-34.

作者简介:王长颉(1982-),男,江西赣州,编辑,研究方向:媒体融合发展。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