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 , 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挟持:内心怀有。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必有过人之节 及鲁肃过寻阳 B. 匹夫见辱 见往事耳 C. 而轻用其锋 尔安敢轻吾射 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择其善者而从之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 (1)D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 (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分析,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故答案为:⑴D;
⑵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⑶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⑷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准确把握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 ,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⑷本题考查分析观点和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
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父彦与高士廉有旧。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廉以故人子,引令坐。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请诵之,果通。复请倒诵,又通。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 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 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 ⑤引令坐________ ⑥复请倒诵________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 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 (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 (2)A;B
(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4)陈尧咨的“笑而遣之”体现了对卖油翁的熟能生巧观点的认同;高士廉“称叹久之”体现了对卢庄道天赋极高、能力出众的称赞和惊叹。
【解析】【分析】⑴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① 释:动词,放下 ;② 忿然:形容词, 气愤的样子 ;③ 安:疑问代词,怎么 ;④徐:形容词, 慢慢地 ;⑤ 引:动词,拉 ;⑥ 复:副词,再,又 。
⑵辨析一词多义,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 ① 谢:道歉,古今异义词,句意是:于是就跪下道歉说。 ② 向:先前。句意是:而是我先前在旁边偷看时记住的。 ⑶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① 颔:点头 。句意是:(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②怪谓曰:责怪他说。句意是: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⑷ 陈尧咨的“笑而遣之”,表现卖油翁的绝技征服了大家,证明他“ 但微颔之 ”不是没有根据的,体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的熟能生巧观点的认同,同时也对他的高超的“ 酌油 ”技艺的赞同;高士廉“称叹久之”体现了对卢庄道记忆力出众、天赋极高、能力出众的称赞和惊叹。
故答案为:⑴①放下;②气愤的样子;③怎么;④慢慢地;⑤ 拉 ;⑥再,又。
⑵A;B
⑶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⑷陈尧咨的“笑而遣之”体现了对卖油翁的熟能生巧观点的认同;高士廉“称叹久之”体现了对卢庄道天赋极高、能力出众的称赞和惊叹。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明确题目中这个词所有的解释或用法,探究每一项中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一)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以此自夸。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不离开。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你射箭也是凭手熟的)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
(二) 卢庄道是范阳人,被天下公认为有学问的人,他的聪明才智超过了古今所有的人,他的父亲卢彦和高士廉的关系很好。卢庄道从小丧父,十二岁的时候去拜见高士廉,高士廉因为他是故人的儿子,让他坐下。恰巧有人送来文章向高士廉请教,卢庄道偷着观看,然后对高士廉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高士林责怪他说:\"小孩子不要说大话!\"认为他轻薄,让他背诵,卢庄道果然背下来了。又让他倒着背诵,他又背下来了。 卢庄道跪下请罪说:\"这篇文章实在不是我作的,而是在旁边偷看时记住的。\"高士廉取来其他文章和官府文书叫他读,卢庄道全都能看一遍以后就能倒背下来。 高士廉称赞感叹不已。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王学御①于王子期② , 俄而与子期逐③ , 三易④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⑤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⑥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⑦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①御:驾车。②王子期:战国时善于驾车的人。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④易:更换。⑤调:协调。⑥诱:引诱。⑦所以:……的原因。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往事耳(了解) B. 即更刮目相待(另外) C.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向) D. 未尽也(尽头)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此君之所以后也。
(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________,【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甲】【乙】两文中你各获得了哪些启发? 【答案】 (1)D
(2)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②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3)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4)①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②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在句子意思的理解基础上进行辨析。(1)D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改为:未尽也(完全)。整句话的意思:没有完全教给我。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才略”:才干和谋略。“复”:再。“所以”:……的原因。还有“此君之所以后也”判断句的翻译。
(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可直接提取“蒙乃始就学”作为答案。而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可直接提取“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作为答案。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分别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分别都表明了什么主要观点。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甲文
可从开卷有益,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等角度作答。乙文可从做事情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标明确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⑴D;⑵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②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⑶ 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⑷ ①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②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
【点评】⑴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理解,考生要首先理解整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在再进行国定词语的意思理解。同时要注意平时对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积累,能将课内的知识进行迁移。
⑵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注意关键字的正确理解,句意要准确。 ⑶本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要注意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回答,找准答案,注意括号内的要求。
⑷考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要阐述的中心,由此而写出感悟或者启发。注意要对两文分别阐述。 【附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赛之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释】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__ ②斯是陋室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⑤子欲居九夷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答案】(1)出名,有名;这;博学的人;官府文书;想,想要
(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②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3)惟吾德馨;君子居之
(4)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重点在于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②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③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儒:博学的人。 ④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案牍:官府文书。⑤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欲:想,想要。
(2)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①句意: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②句意: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根据内容可知:【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惟吾德馨”“君子居之”。
(4)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甲】文中“惟吾德馨”和【乙】文中“君子居之”分析,明确“君子”应该具有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的情操。
故答案为:(1)出名,有名;这;博学的人;官府文书;欲:想,想要
(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②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3)惟吾德馨;君子居之
(4)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点评】解答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本题中要注意重点字词①中的“上”,爬上;“入”,映入;②中的“或”,有人;“如之何”,倒装,何如,怎么住。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________ 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_______ ③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 ④渐激渐深,至石之半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5)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案】 (1)经过,经历;被;表反问语气,吗;到,到达 (2)D
(3)①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②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4)D
(5)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注意“阅”的翻译。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到分类辨析,理解记忆。本题采用排除法,ABC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D中的是“助词,的”。故选D。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翻译第(1)句时,要注意“ 棹”“ 曳”“如是”等的正确翻译。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知,D项不正确,讲学家只是提出了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行动。故答案为D。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阅读文本可知,这个故事说明了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故答案为:(1)经过,经历;被;表反问语气,吗;到,到达 (2)D。
(3)①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②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 (4)D。
(5)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点评】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中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 , 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射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技”。④
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 及守荆南回(和,与)
C. 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致力,从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3)【甲】文中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乙】文中陈尧咨的母亲打他的原因是: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1)B
(2)①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3)无他,但手熟尔;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解析】【分析】(1)及:等到
(2)此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翻译时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尤其要注意重点词的解释。本题注意“八九”“颔”“岂”的正确翻译。
(3)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来分析。 故答案为:(1)B
(2)①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3)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点评】解答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学生对文言文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类型试题,需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查找句子。通过分析可知: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陈母的杖打,足见其对儿子要求的严格,治家的严谨。 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晓咨
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① , 人咸②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③ , 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注】寝陋:丑陋。②咸:都。③匕箸:调羹和筷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 睨之(斜着眼看) C. 幼时殊无异之处(特别) D. 人咸易之(容易)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久而不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有 C. 幼时殊无异之处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 如是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如是在噬,石又再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4)从郑板桥学习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发? 【答案】 (1)D (2)C,D
(3)①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②人们都说郑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 (4)获得有益的启发:学习要刻苦、专注,珍惜时间。
【解析】【分析】甲: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年代:北宋。乙:选自《板桥诵书》。作者:郑燮。年代:清。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D项的解释有误,“易”在这里是“看不起”的意思。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C项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D项中的两个“如”都是“像”的意思。A:凭借;用。B:表修饰;表转折。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颔”“咸”“善”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启发感想。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从“然读书能自刻苦”“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可知读书要勤奋、刻苦;“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可知要珍惜时间。 故答案为:(1)D (2)C D
(3)①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②人们都说郑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 (4)获得有益的启发:学习要刻苦、专注,珍惜时间。
【点评】(1)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人咸易之:人们都轻视看不起他。
(2)一词多义辨析,要求学生首先能够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此题较难,需要仔细辨析,C,D意思相同。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易错点: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善于记忆、却不知道、并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勤于背诵。
(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一般学生都应该明白,学习要刻苦、勤奋专注,珍惜时间等。 【附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的世界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自夸。曾经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立,斜着眼看这情形,(很)久不离去。看见他射箭十(支)射中八九(支),只是对这微微点头。
乙: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长大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使自己不多的性情才能力气得到昌盛。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不知道不容易记忆的地方,就善于背诵。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对着客人不听他们的话,并且忘记了他们说的话,都在记忆书并且默默的背诵。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擦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学者、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湮于沙上________
(3)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呢?
(4)文中的讲学家代表了哪一类人? (5)本文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清;纪昀 (2)经过,经历;埋没
(3)因为老河兵不仅考虑到石和沙的质地性质,还考虑到了水冲击石头的反击之力会形成坑洞,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意对即可)
(4)讲学家代表了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只会据理臆断的人。
(5)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解析】【分析】(1)本文作者是纪昀,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2)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阅”:经过,经历。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湮”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读懂文章内容是作答的前提。讲学家根据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原处地中;老河兵不仅考虑到了讲学家的理论,还注意了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所以他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石兽落下的上游。
(4)讲学家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认为石性重而沙性松,石兽越陷越深陷进河里。文中还描写了他的“笑”。所以由此判断讲学家是一个空谈事理,脱离实际,喜欢臆断,好为人师,骄傲自大的人。
(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许多事情往往有着复杂的内在,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实践出真知,实践
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故答案为:⑴清、纪昀 ⑵经过,经历;埋没
⑶因为老河兵不仅考虑到石和沙的质地性质,还考虑到了水冲击石头的反击之力会形成坑洞,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意对即可)
⑷讲学家代表了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只会据理臆断的人。
⑸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点评】⑴本题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位置的注释内容的学习好掌握,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重点语句的理解。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人物,要结合人物的语言、独自等相关的描写语句进行分析。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注意文章的抒情、议论句子的理解。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9.课外文言文阅读
卖蒜老叟
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有卖蒜叟旁睨而揶揄之①。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做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提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节选自清 袁枚《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
【注释】①睨:龊睛斜着看。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句是( )
A. 睨之久而不去 B. 但微颔之 C. 有卖蒜叟旁睨而揶揄之 D. 奋拳击之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叟能如是乎?
(3)《卖油翁》和本文给我们共同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B
(2)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
(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或对待别人要谦虚等。但一定是两文共同的启示) 【解析】【分析】(1)B项“之”是语气助词,不译,其他三项“之”均为代词。故选B。 (2)在此题中,要注意“叟(老头)、如(像)、是(这样)”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告诉人们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练习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卖蒜叟》一文则通过杨二和卖蒜的老人的故事,告诫人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据此理解,找出共同点作答。 故答案为:⑴ B ⑵ 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
⑶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或对待别人要谦虚等。但一定是两文共同的启示)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的道理,然后谈出阅读启示。 【参考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好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高傲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
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丙)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斯是陋室 是非木柿 C.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D. 从今若许闲乘月 卿言多务,孰若孤
(2)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惟吾德馨 ________ ②啮沙为坎穴________ ③可据理臆断欤臆断________ ④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4)《陋室铭》结尾写诸葛庐和子云亭有什么作用?请你作简要分析。
(5)老河兵最终找到石兽的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蕴含着什么哲理? 【答案】 (1)C
(2)德行美好;冲刷;主观地判断;随时
(3)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4)采用类比手法,以两个历史名人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作者还自比古贤,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受人敬仰的君子。 (5)①遇到问题,不能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观臆断,要从实践出发,具体全面地考虑探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②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意对即可)
【解析】【分析】(1)A. 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学问和事业;B. 判断动词,是/ 代词,这;C. 都译为“只”;D. 如果/像 。故选C。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馨”:美好。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臆断”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主观地判断”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丝竹”:音乐,乐曲。“案牍”:官府公文。“尔辈”:你们。“物理”:事物的道理。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来类比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突出自己品德高尚。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5)一问,可抓住重点语句分析。如“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做出判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二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在遇到困难一种办法不行时,可以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吗,通过探索去发现答案。 故答案为:⑴ C;
⑵① 德行美好 ;② 冲刷 ;③ 主观地判断 ;④ 随时 ⑶ 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②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⑷ 采用类比手法,以两个历史名人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作者还自比古贤,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受人敬仰的君子。
⑸ ①遇到问题,不能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观臆断,要从实践出发,具体全面地考虑探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②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意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要梳理归纳教材中常见虚词含义、用法,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⑶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鉴赏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注意类比方法的赏析。
⑸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一)译文:
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
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 ②不蔓不枝________ ③香远益清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势态的厌恶。
B. 《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写作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一者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一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美德。
C.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但在本文中,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
D. 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答案】 (1)多;横生枝蔓;远播
(2)①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②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3)C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注意“蔓”“远”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②宜:当。众:众多。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3)ABD分析正确。C错在“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的表述,这篇文章没有运用记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故答案为:⑴多;横生枝蔓;远播
⑵ ①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②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⑶ 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及语言特点,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12.阅读《木兰诗》,完成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策勋十二转________ ②赏赐百千强________ ③对镜帖花黄________ ④出郭相扶将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4)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答案】 (1)记 ;有余 ;外城 ;同\"贴\"
(2)①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扑朔迷离
(4)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注意“策、强”都是古今异义词,“帖”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傍(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安:怎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火伴:即同火的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3)根据积累并结合“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可知,这个成语是:扑朔迷离。 (4)结合有关语句分析木兰的形象,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可以看出木兰的勤劳;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善良、坚毅勇敢、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的形象;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形象,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木兰的机敏活泼 。第二问要调动平时积累的知识答题。 故答案为:⑴记;有余;外城;同\"贴\"。
⑵①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②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⑶ 扑朔迷离。
⑷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巾帼英雄:梁红玉、秋瑾、冯婉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的能力。答题时只需结合诗句及平时积累即可。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本题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根据平时积累答出我国历史上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