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太丘舍去(_______)(2)去后乃至(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俄而雪骤(2)公欣然曰
骤:_________欣然:_________
儿女:_________差:_________
(3)与儿女讲论文义(4)撒盐空中差可拟
2.请给文中画框线的句子划分节奏。(标1处)未若柳絮因风起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如果你是这场咏雪比赛的评委,你觉得谢朗和谢道韫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
15.假如你穿越到东晋,置身谢家,你认为这个家族有着怎样的家庭氛围?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三、课内阅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论语十二章》节选)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1)一箪食_________
(2)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
22.解释下面加粗字的意思。①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1)孔子曾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选文中“_______,____。”与其表意相同,都表达了君子对_________的正确态度。(2)学校准备在操场的草坪布置一个石刻,请你从选文中提取一个内容,你会选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四、阅读《诫子书》,完成下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词语。①无以(____)②明志(____)③驰(____)④穷庐(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三条件是什么?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②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缀行甚远(连接,紧跟)B.弛担持刀(解除,卸下)C.一狼洞其中(洞穴)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追随,追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久之
以刀劈狼首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狼洞其中顾野有麦场
C.屠乃奔倚其下D.元方入门不顾
(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六、读下列寓言,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①,家无井,出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④。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⑤,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注释】:①氏:姓。②汲:音jí,从井里打水。③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④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
4③
词:当“向”讲。⑤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1.解释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其家穿井________
国人道之________
对曰________
若此________
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下列选项中加粗字与“其人舍然大喜”中“舍”字用法不同的是(A.止有剩骨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4.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什么?换个角度,你还会有怎样的理解呢?
B.其一犬坐于前D.尊君在不
)
5答案以及解析一、答案:1.(1)舍弃(2)才
2.(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朋友的)儿子辱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3.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将自食苦果。做人要讲礼貌,否则别人也不会尊重你。二、答案:1.(1)急女
(4)大体
(2)高兴的样子
(3)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小辈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4.【示例一】我觉得谢朗的“撒盐空中”的比喻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呈现上扬的姿态,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描写景物首先需要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示例二】我觉得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这个比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句中的比喻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蕴,“柳絮因风起”的比喻就好在意蕴深刻。
5.从“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等内容可以看出,谢家的家庭氛围是融洽、和谐、欢快、轻松、富有文化气息的。
解析: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语句朗读节奏的能力。此句译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注意把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翻译时兼顾语句的流畅性。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义:文章的义理。
4.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是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如果认为“撒盐空中”的比喻更好,可从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的角度作答。如果认为“柳絮因风起”的比喻更好,可从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的角度作答。
6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一个温馨、和谐的书香门第。从“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家庭中弥漫的是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三、1.答案:(1)dān;(2)qū
解析:考查字词注音能力。箪——dān,意思是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曲——qū,意思是弯曲。
2.答案:(1)笃:坚定;(2)堪:能忍受
解析: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2)句意为: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3.答案:(1)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2)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三人行,多个人同行;必,必定;师,老师。(2)句重点词语: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志,志向。
4.答案:(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贵;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适合在学校放置,出自原文即可。示例:博学、笃志、乐学、博学笃志、好学乐学、择善而从、温故知新等。
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意思是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选文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这两句表意相同,都表达了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据此总结作答。(2)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理解。示例:博学笃志。出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答案:(1)①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②明确志向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7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①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3)立志、学习、惜时。解析:(1)结合语境解词。
(2)翻译时,要将关键词落实到位,如“静”“俭”“淫慢”“险躁”等。(3)在整体感知、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由“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提炼概括即可。五、答案:(1)C(2)C
(3)①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②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攻击屠户的后面。
(4)中心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道理: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解析:(1)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挖洞。
(2)A.来;用。B.补足音节,无实义;“王凝之”是一个人名,“之”是其中的一个字。D.回头看;看,视。C.这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柴草堆。
(3)切忌漏译关键词。如:“去”(离开)、“犬”(像狗似的)、“洞”(挖洞)、“隧”(从通道)。
(4)这篇文章先讲故事,最后一段议论,点明文章的中心。六、1.答案:等到;谈论;回答;像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①句意为: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及:等到。②句意为: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道:谈论。③句意为:丁家的人回答说。对:回答。④句意为:像这样。若:像。2.答案:宋君听说丁氏家打水井打出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一个劳动力。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宋君听说丁氏家打水井打出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一个劳动力。
3.答案: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
8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故事的感悟能力。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七、1.答案:B
解析:A.止,通假字,同“只”,只有;B.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C.说:通假字,同“悦”,高兴;D.不:通假字,同“否”;故选B。2.答案: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解析: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这句话的意思为: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日月星宿”做“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的主语,应断开;“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是对“日月星宿”的解释说明,故这里应断开;“只使坠”是假设天会坠落,“亦不能有所中伤”是对天坠落后果的描述,是两个不同的意思,应断开。句子节奏可以划为: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答案: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解析:重点词语:果,如果;星宿,泛指星辰;坠,掉下来。
4.答案: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忧虑。换个角度看,人也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一问:根据重点句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和“若躇步眦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明确杞人怕天会塌下来而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第二问:换个角度就是要求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那么我们要尽力地找出他的优点。如:他担心天会塌陷,说明他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究,有一定的忧患意识,能居安思危,及早做好准备。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