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前农村中学生德育缺失的表现及教育措施

2023-06-16 来源:我们爱旅游

  中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中学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教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面对新形势,出现了新情况,必须探索新方法,采取新措施,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认真抓好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充分认识传统教育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那些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1 农村中学生德育缺失的主要表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发展很快,民族兴旺,经济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受西方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导致部分青少年和个别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发生了扭曲。

  1.1 中学德育教育对象的思想表现错位。一些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抬头。有些学生在对待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上“唯我独尊”。他们认为那些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而做出牺牲的人,是十足的“傻子”,不会“一切向钱看”。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和孝敬心,形成塑造自我形象上的“盲崇”心态,他们模仿生活中的“阔气”、“洋气”、“怪气”,言谈举止上的“俗气”、“流气”、“匪气”,对待他人抛开原则讲“义气”和“霸气”,对待正面事物持怀疑态度、有抵触心态,他们不学无术,嘲讽打击好人好事。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有增无减,央视法制频道经常报道这方面的消息。由此可见,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2 青少年认为当今社会发达了,物质丰富了,什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过时,没有必要再提了。享乐主义和“金钱万能”思想十分突出。讲奉献看后头,比享受望前头,虚荣心态突出,攀比心理极重。以强凌弱,损坏公物,糟蹋粮食,习以为常。生活中总想着自己是“钱老大”,处处比“排场”,示“阔气”。

  2 培养农村中学生德育的措施

  2.1 坚持活动育人的工作思路,认真开展时事政治、法规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意识教育等专题活动。

  2.1.1 加强法制教育,切实抓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通过“五五”普法教育,认真抓好师生的普法学法工作。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法律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会,认真学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把法制课列入中小学课程,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并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图片展,积极参加市、县、区开展的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和法制观念。

  2.1.2 开展“青春自护行动”和安全教育。切实贯彻“自主成人”的办学思想,开展“青春自护行动”,教育未成年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通过安全报告会、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2.1.3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作用。以共青团为基地,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团队活动,接受先进性教育,使他(她)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1.4 加强重视生命的教育。通过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等教育活动,杜绝毒品和邪教走进校园,保持校园健康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使学生始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增强学生对国家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在人格上获得健康发展。

  2.1.5 心理健康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学校通过宣传橱窗、板报、广播等渠道,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咨询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健康心理素质,在校园里构建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氛围和心理环境。

  2.1.6 组织学生进行军训。坚持每学年分年级分批次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既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国防意识,又可以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和毅力,还能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2.2 认真落实升国旗和降国旗制度。认真落实每周星期一升国旗和星期六降国旗制度,全校师生都能集会在广场上,亲眼目睹国旗班的同学穿上整齐的服装,迈着雄健的步伐进入升旗现场,让师生们的心情随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步步激昂高涨,这样,既可激发师生团结向上精神,又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应把升旗仪式作为“五爱”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长期坚持下去。

  2.3 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最基本的环节。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中学生文明素养的具体要求,利用班队会时间认真学习,并开展主题班、团队会活动与征文活动,使《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到学生心中,并要求落实到行动上。我们应遵循“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经常抓”的原则,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通过每学期评比先进文明班级、文明标兵、文明宿舍等活动,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

  2.4 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八项禁令》和《中小学办学二十五项规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5 认真研究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子女和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提出并落实相关的工作措施和办法。

  2.5.1 根据学校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子女以及残疾少年儿童的个人档案,详细了解和掌握这部分学生的基本情况,便于以后好“对症下药”。

  2.5.2 切实做好助学帮困和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每学年一开校,就应做好摸底工作,对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杂费减免或生活补助,使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正常入学读书,感受学校的关怀和温暖。班主任及所有任课老师应对后进学生全方位关心,让他们受到关注和尊重,使他们的学习和思想品德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5.3 经常以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家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只有学校与家庭共同配合,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2.6 把学科教学中蕴涵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必备、必讲。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寓育人于教学中。学校老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加强对学科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研究。在制定计划、教案、学案时,都应纳入德育教育目标,明确课程教学德育的目标要求。同时,不断改革教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突出对话、互动、实践、体验、探索性学习等方式,改变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育,构建师生互动、互为主体的平台,使思想教育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2.7 给学生参与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通过参观伟人、元帅、名师的故居和展览馆等活动,缅怀一代伟人、元帅、名师的丰功伟绩和宽广胸怀,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激情,使学生既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又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

  2.8 建立和健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多种形式的评选和表彰奖励制度。每一学年(或每一学期)都要进行最少一次的“三好学生”、“学生优干”和“优秀团员”的评选活动,并且要形成制度化。通过“评优选先”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寻找自己的学习榜样,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

  总之,通过道德体验、养成教育、心理辅导、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主题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我们将进一步狠抓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人为本,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工作实效,加快实现德育方式和手段现代化的步伐,使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1.

2.

3.

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