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12-14 来源:我们爱旅游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审题学校:孝感高中

考试时间: 2021年9月14日上午10: 30-11: 45试卷总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 些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 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并然有序。这种观点

A.旨在维护传统的礼乐制度 B.有利于君主专制思想的萌发 C.促使各国建立君主专制统治 D.夸大君主作用违背历史潮流

2.汉武帝为打击诸侯势力,公布“推恩令〞,使“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制定?左官律?,限制诸侯网罗人才:实施“阿党附益之法〞,打击地方或中央官员勾结诸候的行为。这些措施反映出

A. 汉武帝用法律手段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 B.汉武帝外儒内法尊僪尚法的治国理念 C. 汉武帝时已经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D.汉武帝加强君权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3.韩非子认为:“明主治吏不治民。〞汉宣帝刘询曾感慨:“与联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唐太宗李世民把“选用廉吏\"作为治国安民的四大方针之一.可见,中国古代 A.统治者重视官吏的品德修为 B.吏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C.政府注重对官吏的政绩考核 D.吏治清明决定国家安定兴衰

4.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每逢遇到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君主为了集思广益,要召集或责成宰相等中央有关官员,在廷臣会议上共同讨论,达成初步的共识后,将廷议结果呈达御前,由君主裁决,即所谓“兼听独断〞.由此可见廷议制度 A.对皇权形成了有效制约 B.表达了民主集中的特征 C.可以减少政府决策失误 D.造成政务运行效率低下

5.科举制在唐代有较大开展,同时也保存着察举制的剩余,根据社会声望的推荐在科举考试中仍然占有突出地位,并且选官时门葫制和科举制同时并存。据材料可推知 A.唐朝选官方式有效协调了各阶层的矛盾 B.唐朝选官制度在公平竞争方面有失公允 C.科举制为中下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途径 D.科举制有效地解决了各阶层的参政需求

6.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一书中指出:明代的制度不是一个高明的制度,其关键在于它违背了自秦以来这种官僚帝制的客观规律。这种官僚帝制的关键环节在于官僚体系与皇权之间的平衡,以及官僚体制的有效性。作者意指 A.废宰相打破官僚体系和皇权间的平衡 B.明代中枢决策机构由宰相转移至内阁 C.明中后期的宦官专权造成严重的危害 D.内阁权势膨胀违背了官僚帝制的规律

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的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新的关税比旧的自主关税还要略高一点,他们认为这是外交的成

功。材料实质上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A.鸦片战争尚未唤醒清王朝 B.国人愚味无知观念落后 C.外交体制已进入条约时代 D.国人缺乏近代主权观念

8.据(戊戌变法史?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内,先后发布的诏令谕旨就有184条之多,涉及到选拔人才、农工商业、裁汰官员、变革科举、财政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军事国防等各个方面,这些措施之间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材料说明 A.变法内容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 B.维新变法准备缺乏没有远见 C.光绪帝和维新派政治经验缺乏 D. 变法措施脱离国情无法实践

a 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 *历史试卷*(共4页) 第1页 9.民国初年,临时参议院制定的(国会组织法) 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与清末客议局的选举已有不同:“居住选区二年以上〞比清末的十年要求大大缩减: 500元的不动产资格比之清末的5000元亦削减9/10:选民年龄为20岁而清末的为25岁,临时参议院还通过了女子有多政权的汉案。可死民国初年 A.民主政治有鲜明中国特色 C.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0.有学者认为: 1954年宪法在制宪模式、制定程序与内容以及宪法文本的语言表达方面均受到了外国宪法的影响:但同时,宪法的制定者们也关注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在文本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增加“中国元素〞,力图在外乡与国外经验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该学者意在说明

A.五四宪法的制定符合中国国情 B.五四宪法兼具开放性与外乡性 C.五四宪法具有开放性与模仿性 D.五四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1.在法国,启蒙运动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的两大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用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取代专制主义、封建特权和封建等级制度。与法国相比,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的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A.法国资本主义开展程度更高 B.启蒙思想家关注的对象不同 c.法国启蒙思想处于高潮阶段 D.法国的封建势力顽固而强大

12.潘迎华在?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妇女家庭法律地位的演变)中指出,19 世纪英国妇女的家庭法律地位表现出双重性:方面她们在家庭中仍然处于 附属地位,另一方面英国家庭法律制度逐渐向性别平等的方向开展,妇女享有更多自主权。据材料可知 A.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B.女权主义运动已在英国蓬勃兴起 C.民主完善促使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D.妇女仍然需要打破封建家庭束缚

13.西方现代文官作为常任的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忠于国家,为国家的总体利益效劳。因此,各国文官制度几乎都规定要“政治中立〞,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依法办事,廉洁奉公,遵守纪律。材料说明,西方的文官制度 A.有效防止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B.和本国政党相互牵制利于民主 C.有利于保持政府政策的稳定性 D.保证了政府各项工作的高效性

14.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河诺斯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册)?一书中指出。1914 年

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哲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系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B.一战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一战给欧美各国的经济带来重创 D.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15.在列宁逝世后的数年内,苏联仍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但随着形势的转变,新经济政策开始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迅速工业化的要求,而且还滋生出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时内外问题相互交织,光至对苏维埃政权构成严峻威胁。材料说明

A.斯大林模式取代新经济政策具有必然性B. 斯大林模式彻底弥补了新经济政策的弊端 C. 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社会的作用弊大于利 D. 新经济政策的弊端使苏维埃政权面临威胁 16.邢予青在?特朗普中选的反全球化效应?一文中指出, 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中选并非偶然, 而是长期积累并不断扩大的反全球化群体在政治上的觉醒。说明在兴旺国家中,沦为全球化牺牲品的中下层民众对全球化副作用的忍耐已经到达临界点。他们利用手中的选票,对决策者、知识精英,尤其是经济学家一贯支持的全球化说“不〞。材料说明 A.逆全球化已成为世界主要潮流 B.全球化造成世界经济开展不平衡 D.全球化给兴旺国家带来利益失衡 C.逆全球化是由兴旺国家主导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古代边疆治理]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唐朝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中央政府管理边疆各族的方式和边疆管理的意义。(8分)

材料二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到达了内在开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开展的轨道滑行,国力到达了全盛。..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遇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另一方面,无论是沙俄,还是西欧列强,皆是清朝以前中国历代王朝从未经历过的强动敌手,在此情况下,外来的欧洲式的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概念,即作为各国相互关系准那么的对于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界定,帮助清朝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的明确界限,而清朝以前的中国传统王朝对于那些鞭长莫及的疆土,一直满足于模糊不清的分界线,始终处于想象之中。

——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对外措施使疆域到达极致?与传统王朝相比,清朝对疆城的认定有何新特点? (6 分)

18.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政治]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实践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以建立广泛的、包容各阶级各阶层的民主参与为中心,集中表达在以普选为根底的民主选举实践和“三三制〞的政权建设两个方面。为了在选举中也实现“三三制〞原那么,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良。如在选举前通过协商的方法,各方联合提出候选人:在选举后实行共产党退出及增聘党外人士的方式,以保证“三三制〞的比例落到实处。这样的模式,实际就是协商民主、多党合作、全民参政的民主实现方式,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成为中国共产党治下各根据地普遍实行的根本政治 制度,

——-汪朝光 ?民族抗战与革命建政一中 共的抗战崛起之路?

材料二 多党合作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功能。 第一,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体而言包括拓展了政治参与,建立了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构建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这种协商民主网以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为根本特征的选举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色。第二,实现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政治协商中,民主党派实际上承当了三种角色:利益代言人角色,即代表所联系的特定社会

群体,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信息提供者角色:民主监督者角色。第三,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贯彻、执行。政策制定之后,各民主党派进行相应的政治发动,推动所联系的群众认同、贯彻执政党和政府的政策。第四,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各民主党派主要通过对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曾勇明、张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过程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政协制度在我国政治实践中的意义。(8分) 19. [英国的议会改革]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从1688年荣耀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的国家 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侄

——-阎照祥 ?英国史?

材料二有的选区人口多但是议员名额比拟少, 有的选区人口少,却分配了较多的议员名额。在萨里郡的加通地区,有的地方只有6间房子,一一个居民,但该地区仍有选举一个议 员的席位分配名额。

——刘祚昌、 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造成生产 力的大开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且造成经济地理、社会阶级结构和政治领域的变化。这些变化为改造英国政治的贵族特征创造了条件。伴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工厂制度和近代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确实立,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形成了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他们对政治上层建筑产生了新的要求。

——-沈汉等 (英国议会政治史?

材料四 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56 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一个席位。 新设立40多个新_.改革法案还保存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即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选民比例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年议会改革是英国政党政治的转折点,辉格党借机扩充实力将长期盘踞政治舞台的托利党赶出政府,在以后几十年间相当稳团地把待着政治权力..改革的保守性是相当明显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依然没有选举权。对于他们来说,改革犹如一场骗局。

——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四,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6 分) 20. [分封制与封君封臣制]阅读材料,答复下列问题(12分)

阅读材料,从上述两幅图片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2021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思想家们强调君主圣人对万物特别是人类的作用,这种观点是对君主地位的肯定,有利于君主专制思想的萌发,故B项正确。传统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材料观点意在突出君主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各国是否建立君主专制统治,排除C;从历史潮流的角度,突出君主的作用、实行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符合民心,故D项错误。

2.A.【解析】题干强调汉武帝公布的“令〞、“律〞、“法〞,这些都是法律手段,而目的是打击诸侯势力,解决王国问题,调节中央与地方关系,故A项正确。从题干中看不出“儒〞的治国手段,排除B;题干强调的是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而非强调彻底解决王国问题这个结果,排除C;题干是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加强君权,排除D。

3.B. 【解析】根据题干,韩非子认为明主应该“治吏〞,汉宣帝也强调了二千石即郡守的重要性:“与朕共治天下〞,唐太宗把“廉吏〞作为治国安民的方针,这些都表达了吏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应选B。统治者重视官吏的品德修为只符合唐太宗,是材料的局部信息,排除A;材料看不出政府对官吏政绩考核的重视,排除C;吏治清明决定国家安定兴衰太过绝对,排除D。

4.C. 【解析】根据题干,每逢军国要事,君主为集思广益,会召集官员共同讨论,由此可见,廷议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故C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廷议结果最终会呈达御前由君主裁决,不能说明其有效制约了皇权,排除A;廷议制度下的集思广益只能理解为政治的开明性,或君主专制下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并不能理解为民主集中,排除B;材料中并未说明廷议制度的弊端,看不出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排除D。

5.B. 【解析】据材料可知,根据社会声望的推荐在科举考试中占有突出地位,这显然不利于贫寒子弟,而且门荫制是指凭借父祖先辈的官阶、爵位、功绩而入仕的一种选官制度,门荫制的存在使很多官僚子弟可以直接入仕为官,因此据材料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在公平竞争方面有失公允,故B项正确。结合对B项的分析可知,材料中看不出选官对各方面矛盾的协调作用,排除A;科举制确实为中下层知识分子提供参政途径,但不符合题干,题干主要强调唐朝选官制的弊端,排除C;科举制解决了各阶层的参政诉求并非材料中心主旨,排除D项。

6.A. 【解析】张鸣所指的是明代废除宰相,违背了官僚帝制的客观规律,打破了官僚体系与皇权之间的平衡,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中枢决策机构的转移和内阁、且内阁并无决策权,排除B;宦官专权的危害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排除C;题干并非指内阁权势膨胀,且内阁的产生本身就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排除D。

7.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国人并未认识到治外法权和协定关税对国家主权破坏的危害,反而认为是外交的成功,这实质说明当时的人们还没有近代主权观念,故D项正确。题干强调国人对不平等条约中条款的认识,不是说明鸦片战争未能唤醒清王朝,排除A;国人愚昧无知观念落后只是表象不符合设问中“实质〞的要求,排除B;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确实意味着中国已从外交上的“天朝〞体制进入条约时代,但不符合题干中心主旨,排除C。

8.C. 【解析】据材料可知,戊戌变法时,公布的诏令之多、范围之广、且措施之间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这充分说明光绪皇帝和维新派政治经验缺乏,故C项正确。变法内容并非没有针对性,排除A;材料中看不出变法准备是否充分,且很多措施并非没有远见,排除B;变法措施中改革科举、开展农工商业、文化教育等措施在当时是必要的,符合国情,说变法措施脱离国情不符合史实,排除D。

9.C. 【解析】根据材料,民国初年对国会议员的资格要求与清末预备立宪时大大降低,这使得政治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表达民国初年的政治具有中国特色,排除A;材料呈现的是临时参议院制定的法案,看不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宪政机制是以宪法为依据,对权力的控制制约机制,材料并未表达宪政机制,排除D。 10.B.【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宪法受到了外国宪法的影响具有开放性又关注中国自身问题增加了中国元素具有外乡性,故B项正确。A、C都只是提到了宪法的一个特征,属于局部信息,不是学者本意,排除;D项宪法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干,排除。 11.D.【解析】在法国,启蒙运动把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封建特权和封建等级,是因为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典型的封建国家,封建势力顽固而强大;英国因为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启蒙思想家不像法国那样批判政治而更多关注社会问题和科学领域,因此D项正确。法国资本主义开展程度不及英国,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关注对象不同只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而非造成不同的原因,排除B;启蒙运动高潮在法国,但不是造成题干不同的原因而是题干现象的结果,排除C。

12.A.【解析】根据时空和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她们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地位均有所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只能表达妇女在家庭法律地位中较过去享有更多自主权,不能表达女权主义的蓬勃兴起,排除B;题干主旨是妇女的家庭法律地位有所提高而非政治地位提高,排除C;19世纪英国早已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封建家庭〞不对,排除D。

13.C.【解析】根据“文官政治中立,不受政党进退影响,依法办事〞可知,文官可以不受执政党变动影响,可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中心主旨且文官政治下也有贪污腐败的现象,排除A;材料中看不出文官和政党相互牵制,排除B;题干材料主要说明文官的中立、忠诚、依法、守纪,不能证明文官可以保证政府工作的高效,排除D。

14.D.【解析】根据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卷入世界大战可知,一战会严重消耗各国实力进而影响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故D项正确。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被打破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间是1917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一战暴露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并非英国外交大臣想表达的“灯光正在欧洲熄灭〞的中心主旨,排除B;C项错在“欧美〞,重创欧洲但

不是美国,排除C。

15.A.【解析】根据材料,随着时间推移新经济政策已不能适应形势开展的需要,其产生了诸多严重的问题决定了必然会被新的政策取代,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推断斯大林模式弥补了新经济政策的弊端,且彻底过于绝对,排除B;新经济政策成功应对了1921年的政治经济危机,稳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经济,是列宁成功的探索。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不能适应工业化开展的需要、产生了一些问题并不意味着它对苏联的作用弊大于利,排除C;据材料可知是当时的各种内外问题交织对政权构成威胁,并非只是新经济政策产生的弊端威胁政权,排除D。

16.D.【解析】材料说明兴旺国家中的中下层民众在深受全球化副作用的影响之下,对全球化说“不〞,这侧面说明了全球化给兴旺国家带来了利益失衡,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逆全球化是主要潮流,排除A;材料是分析兴旺国家中出现逆全球化的原因,不是表达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排除B;逆全球化是兴旺国家主导的不符合题干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

17.〔1〕方式:册封、设置机构、和亲、会盟〔任答两点即可,4分〕

意义:促进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与开展。〔任答两点即可,4分〕

〔2〕对外措施:北方:外交手段〔或答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南方:朝贡贸易体系。〔4分〕

新特点:外来的领土主权和国际法的概念帮助清朝确立了领土管辖范围的明确界限〔或中国疆域在国际上得到列强的成认〕。〔2分〕

18.〔1〕特点: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政治实践以普选为根底进行民主选举;实行“三三制〞原那么;在探索中不断改良完善。〔任答三点即可,6分〕 〔2〕意义: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贯彻、执行;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8分〕

19.〔1〕原因:土地贵族控制着英国的国家政权和议员席位;原有议席分配不合理;工业革命改变了经济地理、社会阶级结构,对上层建筑产生新要求。〔6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影响:重新调整选区和议席适应了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阶级结构的变化;扩大选民范围,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是英国政党政治的转折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没有选举权,推动了宪章运动的产生;开启了英国议会改革的新时代,此后英国相继开展了屡次议会改革。〔任答三点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符合史实也可得分〕 20.例如一:两种制度都确立了森严的等级秩序。〔2分〕

阐述:封君封臣制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动乱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帝王把土地授予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授予小封建主,小封建主又授土地给农民。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

封臣,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金字塔式森严的等级。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根本特征。

为稳固统治、以藩屏周,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起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8分〕 综上,两种制度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各自的社会开展现状。〔2分〕

例如二:两种制度都表达了权利与义务相互交织。〔2分〕

阐述:封君封臣制下,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彼此间结成权利义务关系。封君需要提供土地给封臣,保证其衣食,并保护封臣的荣誉、财产和生命不受侵犯;相应的封臣也需向封君承当义务,比方效忠于封君,为封君服军役、提供协助金和物资,出席封君召开的会议提出意见等。

分封制下,周天子授予土地给诸侯,诸侯那么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且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相当大的权力,如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以土地为纽带,各自享有权利履行义务。〔8分〕

小结:封君封臣制和分封制下,权利义务交织,形成了统治者内部相对稳定的上下级关系和等级秩序。〔2分〕

另外也可答复:两种制度都以土地为纽带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逻辑清晰也可得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