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民间借贷是非常普遍的。不仅有公民之间相互借贷,而且有企业及其他组织集资建房、修路或者开展公益事业,以及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出资入股等情形。这些虽然也体现为吸收资金并且也有利益回报,特别是公民之间的借贷一般都约定有利息但并不违法,也不需要银行管理机构的批准,而且,这些借贷行为还受到《民法典》的保护。而依据《刑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那么如何来区分两者呢?
1、两者的行为目的不同。民间借贷资金往往是用于生产经营等特定的急需,目的一般是合法正当的。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吸取公众资金后,有可能通过正当货币运营手段盈利,有可能以非法手段运营资金。
2、两者针对群体对象范围不同。民间借贷的对象有特定的范围,如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一般依托借贷双方一定的人际和社会关系形成借贷法律关系;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针对的是社会不特定的对象,其往往通过宣传、介绍、许以高额回报等手段诱使社会公众基于增值货币的愿望出让资金,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违反了金融监管制度。
3、两者的利率合法性不同。民间借贷一旦发生纠纷,贷款利率在同期银行利率四倍以内的受法律保护,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许以的高额回报不受法律保护。
4、法律追究标准不同。民间的借贷行为受民事法律约束,一旦出现纠纷,受《民法》、《民事诉讼法》、《民法典》等调整。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有明确的被吸收人数、被吸收资金数额规定,满足相关刑事法律规定时,就会受到刑事责任的制裁,最高刑期为10年。
一、怎样算是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主要是指: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诈骗等手段公开获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且侵犯了公民和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非法集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达到刑法规定的数额,可能会构成犯罪,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责任形式为故意,其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众存款的,以集资诈骗罪或其他相应犯罪论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