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和立案是刑事和民事诉讼中的两个不同概念,起诉是原告提起诉讼,立案是法院受理诉讼并进行审查。在刑事案件中,立案需要满足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属于管辖范围的条件;而起诉需要满足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和管辖的条件。
法律分析
1. 原告在法院起诉,这被称为起诉。
2、原告的起诉符合法律规定,依法受理,属于立案。
3、起诉是对原告而言的、立案是对法院而言的。原告到法院去告状、就叫起诉、原告的符合规定、法院受理了、就叫立案。在相关法律法规审理相应的犯罪违法行为时,一般都会先进行立案,在起诉之后通过法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的审判,可以说大部分的刑事案件立案和起诉都是会同时发生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中规定的内容可以得知,起诉是向法院提起相应诉讼,是否会被受理立案需要由法院依法来进行确定。先是要有原告的起诉,然后再有法院的受理和审查立案,二者互有关联但又不是一回事,即使起诉后法院也有可能对此不予受理的立案。以上内容可以看到关于立案和起诉程序来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双方所对应的施行人,一般提起诉讼的多为相应的独立个人或者相关单位,而决定立案的则是人民法院,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法院在接受完诉讼之后,将会对其不给予立案的情况出现。
一、刑事立案的三个条件如下:
1、犯罪嫌疑人存在犯罪事实;
2、依据法律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3、属于管辖范围。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在经过审查后符合立案条件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应当立案。
二、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结语
总之,起诉和立案是民事诉讼中的两个重要环节。起诉是指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而立案则是指法院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受理和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虽然起诉和立案看起来是同一过程,但它们有着不同的施行人。起诉多由独立个人或单位提出,而立案则由法院决定是否受理。同时,立案还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属于管辖范围等。在刑事诉讼中,立案的条件包括犯罪事实、追究刑事责任和属于管辖范围。起诉必须符合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条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