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 李爱喜 1.通过农业立法来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稳 定增长和合理利用。目前,财政支农政策具有不 稳定性特点,即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下降、结构不 合理;农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财政支农资金管 理体制不完善。因此,建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做法,应尽快出台《农业投资法》,以确保财政支 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和有效利用。尽管我国《农业 法》对增加政府农业投入做了一些规定,但无法 适应农业产业化对财政资金需求的质和量要求。 通过立法来防止由于各级政府的随意性而忽视 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资金的使用效率,明确界定 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上的事权和财权关系,确定 政府农业投入的来源渠道,规定农业投入的份 额、投向、使用原则等,使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质和 量有法律保障。 2.鼓励金融创新,通过创新来解决龙头企 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农业产业化的金融需 求远远大于金融供给,金融需求结构的多元化与 金融供给结构的单一化不匹配,这种金融总量上 的缺口、结构上的矛盾抑制了农业产业化成长和 发展的现象称为金融约束。这种金融约束主要 表现为农户和龙头企业面临着比较突出的融资 难问题。(1)利用农村信用社改制的机会,还农 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本来面貌。(2)按照 “政府牵头、企业参股、银行托管、市场运作”的 原则,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地方性农业信用担保 公司建设,为生产型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 提供担保。(3)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建立农业政 策性保险公司。 3.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现有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相对滞后性与农业产 倔所碍宪考考2006年第47期(总第2007期) 业化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 稳定健康发展。(1)建立一个具有权威的、为农 业提供综合服务功能的农业主管部门,杜绝工作 中的摩擦和推诿现象。(2)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 推广体系,理顺农业生产、科技、教育和推广之间 的关系,使各个环节有机协调,有效运转。(3)建 立和健全全省性的、区域性的和全国性的农业信 息网络系统,为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及时、有 效的信息服务。(4)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 进农产品中介组织的发展,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4.因地制宜、培育多样化的产业化组织模 式。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产业化 组织形式。重点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型和农村 经济组织推动型两种产业化组织模式。 (徐摘自《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3期《我国 农业产业化制度变迁方式与产业化政策研 究》) 化解农业产业化经营 制约因素的途径 黄景章 1.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农业产 业化经营的重要体制性障碍是统一、公正、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没有形成,市场机制不能有 效发挥作用。应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创造公平 竞争的制度环境,为要素流动创造条件。(1)改 革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等,让农民拥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国民待遇,促 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减少农村劳动人口。 (2)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 度,推进土地流转,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3)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整顿市场秩 序,完善信用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2.转变政府观念,规范自身行为。(1)加快 行政程序立法,规范行政权力,真正实现依法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