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秦岭古栈道

2020-02-08 来源:我们爱旅游


秦岭古栈道

顾克美

从小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时,就知道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高中学过历史知识后,便清楚早于大运河的历史景观是万里长城,早于万里长城的历史景观是中国古栈道。

从这样形象的比喻可知道,中国古栈道有着重大的历史研究与旅游文化价值。长城的精神在于“围”和“堵”,以大围墙的姿态拒绝外人进入自己的“家园”,而古栈道的精神却恰恰相反,它象征着延伸、沟通和发展,有了解外面、走出去的内涵。

作为税收工作者,我想说的是,我们更应该研究与关注古栈道上曾经发生过的商业贸易与税收文化。

研究中国的古栈道,陕西秦岭古栈道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蜿蜒在秦岭山里的古

栈道,比秦直道还悠久得多,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山区的“高速公路”雏形。再看看穿越秦岭的几条主要高速公路,我们随处都可以发现秦岭古栈道的遗迹。毕竟,当年选择修建古栈道的地方,也正是古人认为是交通便捷又容易通过的地方。现在修建公速公路,自然更会对秦岭古栈道的遗迹进行研究与参照。

有位网友很有兴趣地问我,陕西秦岭古栈道上有没有收费站?有没有车匪路霸?过去的马和骡子要不要交附加税、驴马使用税等,都确实得有历史资料去佐证。

我坚持周六在秦岭里登山已经四年多。在攀登秦岭过程中,秦岭古栈道遗迹自然会进入我的视野。我从拍摄图片开始,先在博客中发出不少秦岭古栈道遗迹图片,不少网友发信息询问,那真的秦岭古栈道遗迹吗?我便能够清晰地告诉他们我所拍摄图片的地点与详细情况。那悬崖上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的石孔,在时光的流失中早已失去了作用,但仍在向后人们诉说着那段曾经的辉煌和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我们揣度当年那些人与自然、自然与人历史关系。我经常无声抚摩着古人支撑栈道的那些石孔,我真不敢想象,真的不知道前人是用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在如此险峻的山崖上,开凿出这么多条曲折的小径。

我们这些驴友,走在这条条小径上面,又会有怎样的想法?

拍摄图片多了,我又会静下心来,寻找秦岭古栈道遗迹资料,反复阅读秦岭古栈道遗迹资料,专门对此进行分析与研究。

我与博客朋友一起在追寻古栈道的历史。

2009年,我到汉中石门水库参观,还曾经写过批评文章。当地为了旅游业发展需要,新修建了很长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栈道。那不是文化,不是历史旅游文化的实质与内涵。

我们应该清楚,这里曾经是秦岭褒斜古栈道里最重要的一段。可惜为了修建水库,大量褒斜古栈道全部被淹入水面以下。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保护文化还是破坏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把翻秦岭过巴山、连接西北城市西安(以前曾叫长安)和西南城市成都的道路称为蜀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道出了这条道路昔日的艰险。实际上,秦岭褒斜古栈道也是蜀道中最为重要的一段。现代有许多人,都认为李白没有走过古蜀道,否则他不会有这样的感叹。毕竟当年的蜀道也是很好走的。如同现在的西安至成都的高速公路,方便快捷。

什么是古栈道呢?古人为了解决崇山峻岭里的交通问题,尤其为了解决秦岭这样天然屏障的交通难题,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木桩,最后铺上木板,能够供行人和车辆通行的“专用”道路,便叫古栈道。

我曾经在新闻与网络中,读到陕西省汉中市歌舞剧团美工张维铮的先进事迹。他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向人们展示其长卷作品《古栈道》,作品再现了盛唐时期古栈道的繁荣景象。经过长达20余年的探索,张维铮骑自行车考察千里蜀道,终于将早已从人类视野中消失的古栈道再现在宽1米、长200米的画卷上。

古栈道还有古栈道一些独特的地方。为了保障安全,在栈道靠河身一侧及拐弯处,有的还装有栏杆,以防人马车辆不慎坠入河中。为了防止崖壁上土石下坠砸伤来往人畜,还在有些地方的栈道上加盖顶棚。有顶棚和栏杆的栈道,远远望去好像一长串空中楼阁,故古人又称为“阁道”。桥梁是横水而过,栈道是傍水而行,栈道中有时也有加盖顶棚的桥梁,所以古人也称栈道为“桥阁”。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当时的京城长安到成都,栈道最盛时期,有栈阁9万余间,每间以3米计算,是27万米,即500多华里,约占西安到汉中全程的三分之一。

在当时,“桥阁”的附近,往往被人为地种植许多树,相当于如今迎宾大道上的绿化树。时间一长,树自然茂盛粗大。时间一长,自然便有许多古树残骸遗存。

在周至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的著名女作家叶广芩,在她文学作品里曾多次提及栈道和栈道旁的一棵树。原来,1986年盛夏的一天,叶广芩到佛坪县境内的秦岭深处探访国宝大熊猫。在一处人迹罕至、只能听见流水声而水影无踪的峡谷地带,她被一棵巨大的枯树深深吸引,古树位于一条古代的栈道旁。叶广芩怀着好奇的心理上前轻轻地推了一把,结果让她吃惊和震撼的是,这棵在这里立了上千年的古树竟轰然倒塌……

经过无数学者与研究人员考证,秦岭山中几条主要古栈道依次为: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金牛道、子午道、连云道、米仓道和荔枝道,而且每条道之间都有关联,如秦岭山中的一张网。也就是古代秦岭山中的高速公路网。

傥骆道,是历史上长安通往蜀地和大西南各地的多条古道中最快捷、也较为著名的一条。仅听这条古代道路沿途的地名,我们就可以想象当年它的繁华和辉煌———蒸笼场、骡马店、火池坝、牌坊沟、三官庙、三星桥……店铺、商旅、集市的痕迹无处不在。据历史记载,由于傥骆道穿越的河流峡谷地段比较多,所以在这条路上的悬崖峭壁上修造的栈道多达近百处,约占道路全程的三分之一。

其中傥骆道因为是北从周至骆峪进秦岭,南从洋县傥水河谷出到汉中,进出口各取地名中一字,所以叫傥骆道,全长240公里,是当年所有栈道中长安往汉中方向最近、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所经地带至今人烟稀少、猛兽出没。史料记载:傥骆栈道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则设驿置……这些凌空飞架的栈道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湍流绿波之上,时而一阁,时而一楼,时而一亭,是何等的考究和华丽,又是多么雄奇和壮美,我们今人很难想象。

遗憾的是,在历代学者专家的文献和有关资料里,关于傥骆道的确切修造年代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记载。最早的历史事件记载为三国时魏国的曹爽曾由此出兵攻蜀,蜀将姜维率兵经此道而伐魏……唐中期以后,傥骆道作为京城的驿道被频繁使用,官员赴任、京城述职、使臣出使等公务活动大多经傥骆道。元朝以后,该道路因歹人和猛兽出没太多,不再被充作驿道。解放以后,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傥骆道彻底被人们遗忘了。如今,偶有探险家、旅行家冒着生命危险步行走傥骆道,他们经常会在悬崖高处、峭壁之上、云岭深处发现一孔孔碗口般大小的石洞,当地的山民会自豪地说:这里曾是当年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经过的地方。

成语里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里的“栈道”是指褒斜道。此道兴建始于殷周,是古时关中通往汉中、四川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褒斜古道北起秦岭北坡的斜水(今眉县石头河),沿河谷和山势穿越整个秦岭后从汉中北郊的褒河而出……在7条栈道里,褒斜道最具古道特点。离开陕南古城汉中,沿褒水一直走到源头,只要越过这段褒水、斜水的分水岭五里坡,便可穿过秦岭,经周至、户县直达长安。

褒斜道因沿褒水、斜水而行,两岸多悬崖峭壁,难以修筑道路,故架栈道以利通行。整个栈道上为绝壁,下有滔滔不绝的褒水,修筑难度极大,但经过历代的修造,形成了规模宏大、规制整齐、建造精巧的栈道工程。沿着怪石丛立的褒河河谷,两边悬崖峭壁上遍布形状规则,大小不同的上、下两排方孔。大方孔为铺设栈道路面所用,小方孔则用来安放支撑路面的支架,形成了中国最为壮观的空中走廊。

这条古栈道之所以名传天下,还得从秦末楚汉战争说起。公元前208年,楚怀王与众起义军有约在先:谁先攻进咸阳,就立谁为王。结果刘邦先破秦都。项羽却恃强背约,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入汉中后,一把火烧掉了当时关中与巴蜀间

的交通要道褒斜栈道,并依张良之计,于公元前206年,一边派人修复被自己烧毁的栈道,一边与韩信带领大队人马,从西边的陈仓道出兵,一举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由此而来。

褒斜道南起汉中褒河镇,褒河是陕南的一条河。陕南以水而闻名,褒河则以美女而闻名,这个美女就是周幽王的爱妃褒姒“烽火戏诸侯”里那个“一笑倾国”的美丽而幽怨的“冷美人”。相传褒姒就是汉中褒河人,当时此地属于古褒国,以鱼鲜味美而著称。

褒斜栈道虽然以其直接、通畅、飞檐走壁的特点打通了秦岭天险,但当它走到汉中褒河的时候,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的石山。原来由于褒谷口这一带地势非常的复杂和险要,尽管古人想尽了办法,但平常在悬崖上打孔埋桩搭建栈道的技术在这里却无法施展。一时间,褒斜栈道修到褒谷口时被迫停工……此时是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闻讯后召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商议,随后下诏采用“火焚水激”的物理方法在这里开凿一条长15米,高宽约4米的穿山隧洞,称为石门。这一凿可了不得,在使得褒斜栈道更畅通的同时,也使得另外一座金牛道和褒斜道实现了“并轨”。更重要的是,这一凿开了世界上依靠人工开凿隧道的先河,也凿出了世界交通史上第一座人车并行的通车隧道。

石门建成后,凡遇栈道通塞、修葺之事,历代过往的文人骚客、达官显宦在感慨之余,常就地题刻以抒怀,留下被后世称之为“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国之瑰宝”和“书法宝库”的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遗憾的是,这条栈道上的“石门”在上个世纪70年代修建褒河水库时被淹没……文献记载,镂刻于1900年前、东汉永平年间的摩崖石刻对褒斜道南段栈道设施记载最为权威详尽,“始作桥阁六百二十三间,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寺并六十四所”。

多位专家研究后认为,褒斜道为长安往来蜀道的最早栈道,历史记载里也发现最早,

使用时间最长,对历史、文化、贸易所起作用最大。

荔枝道和一位美丽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荔枝道,原称间道。唐天宝年间,美人杨玉环喜欢吃荔枝,玄宗为讨美女欢心,遂派员在四川涪陵建优质荔枝园数座,并修整四川涪陵至长安的道路,快马取道达州(今四川达县)、穿秦岭而到长安。即从今四川达县经陕西镇巴、西乡,转子午道经宁陕而出秦岭……经过这样一番“接力赛”般的长途跋涉之后,至长安也不过三日。也只有如此,从重庆进呈给贵妃的荔枝才能新鲜如初。因为这条“专用道”是专为美人吃荔枝而修整的,所以后世有好事者就改间道为荔枝道。诗人杜甫曾对此叹曰:“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

一千多年过去了,荔枝道早已湮没在绿色的秦岭大自然里,风雨剥蚀,当年的古栈道如今只留下了一孔孔栈洞。但那个浪漫而苦涩的故事却和当年的古栈道一样流传得很远很远。

历史资料记载,在栈道的鼎盛时期,其路面平阔,可行车马,五里一阁,十里一亭,500里大栈约有各类建筑6000余个,其势可谓壮伟恢宏矣!而如今,没有了车马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了刀光剑影和鼓角争鸣。在多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后,古栈道显得有些寂寞。它依山傍水,似乎在思索兴衰交替的规律。

如今的许多栈道研究专家都认为,横穿秦岭的古栈道虽不像万里长城,可以作为封建中央集权威势的象征,但它不仅使秦岭天堑得以跨越,还沟通了关中与巴蜀,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这7条秦岭中的古道起到的关键作用是把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中国古代的天府之国连接起来,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基地,大批钱粮赋税沿栈道源源不断地运往长安。

还有学者发表观点称,当年如果没有畅通的栈道,就很难出现强汉盛唐。

所以,栈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丝毫不比万里长城逊色。原因之一是在时间上栈道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当时古栈道已甚为通畅;而在周朝,古栈道已可行兵马。另外,专家认为长城的精神在于“围”和“堵”,以大围墙的姿态拒绝外人进入自己的“家园”;而栈道的精神却恰恰与其相反,它象征着延伸、沟通和发展,有了解外面、走出去的内涵。只可惜在大自然的“滋润”下,这些以木头、藤条、绳索为主要原料打造的“高速公路”早已灰飞烟灭在历史的风雨里。如今,我们只能从史料典籍和残留的遗迹中去发掘整理,去认识它的本来面目,去想象它的神奇和壮丽。

对秦岭古栈道旅游项目的开发,不少有识之士和文史专家主张不搞大动作,风格应定位于古拙朴实、引人遐思,让游客观赏悬崖绝壁上二千多年前留下的栈孔、桥柱、路面。当然,这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具体来说,主要应做三件事。一是在沿途设置标识牌,内容或提醒游客注意观赏从车窗可见的栈孔、栈桥遗迹,或告知游客在此下车前行若干米有何遗迹观览点。二是在适当地点复原数米栈道,供游客停车观览,使其对古代栈道有感性认识。三是编撰一份规范的导游词,告诉游客这一古道的历史始末,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典故。大规模复原古栈道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因为目前情况与二千多年前已迥不相同,秦岭中遍地树木任由砍伐的条件早已不复存在。从通盘宏观角度思考,秦岭古栈道开发将会盘活西安和陕南的一批旅游资源,带动关中和陕南的一批旅游项目,对西安旅游业发展必将产生长远良性影响。

我2009年曾经走到周至集贤的秦岭深山中,徒步穿越秦岭大峡谷。我亲眼看到西安市和陕南的宁陕县对古栈道的开发状况。

我还曾经研究过民国期间的陕西交通历史。我采访过上海市最后一任市长赵祖康秘

书后人、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陆栋。陆栋老人告诉我,他父亲长期担任过赵祖康的秘书,解放上海时,向陈毅元帅移交上海市长管理大印的正是其父亲。陆栋告诉我,抗战以前的汉中是没有公路的,当时连接汉中和外界的通道,基本都是不同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栈道。金牛道、陈仓道、子午道、荔枝道、傥骆道,路路相通着盘错在整个秦岭山中,虽然险要狭窄,但也曾可谓四通八达,尚能基本满足当时的小农商业需要。其中傥骆道和金牛道是当时长安通往汉中的两条主要古道。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处于政治和军事需要,开始修建西汉公路。就是这样一条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公路,却是当时沟通中国西北和西南的惟一交通要道。 陈栋老人告诉我,他曾经与著名作家陈忠实一起视察西汉高速公路,多次看到当年他父亲修建的西汉公路。陆老笑着说,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父业子承。

秦岭古栈道,不仅是历史文化财富,更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我相信,秦岭古栈道会以最新的面孔展现在世人面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