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就接受家长们“摇篮曲”之类的“儿歌”启蒙,稍大些,又会被家长引导背“唐诗”、“宋词”。因此,绝大部分都能通过“儿歌”内的文学去进行形象思维。
利用“儿歌”形式,
充分发挥愉悦表象的特殊作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
快气氛中,通过形象感知去理解抽象概念,从而掌
握知识。
在教学“0”时边教边编出一首儿歌
“0”像个蛋,排在1前面,0的用途大,可作起点站,车儿到终点,乘客全下来,
车上没有人,就用0来代。
可刚一编完,
好几个学生举起小手,高喊不同意,
于是纷纷争起来。
他们说道:
“0”表示一个数也没有,但只说乘客全下来,司机叔叔和售票员阿姨还没有下来,
车上还有人,不能用0来代。这句编得不好!
这正是体现学生在
形成新愉悦表象中积极思维的自主意识的表现。真是太好了,于是马上肯定他们,引导他们继续讨论编好这句儿歌。
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通过充分讨论最后改成:“车儿到终点,人们全下来,
车上没有人,就用0来代。”这样学生满意地笑起来。
通过学生已有愉悦表象弄清了“0”的形、意、序,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