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作者:单英明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6年第08期
高效课堂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更是一种教育价值追求。两年来,山东省威海市高区第二实验小学围绕着“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校园充满生长的气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全面主动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以多元教学方式为手段,以锤炼高效课堂为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教学思路,有序开展了构建高效课堂系列探索与实践,有力地推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光彩,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发展。
一、理念先行,确立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必须首先形成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为长期、深入的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供思想保障与理念支撑。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山东乐陵实验小学的“六关”等教学模式。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与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同一共识,双向保障,四项策略。”
同一共识:师生共赢观。即课堂教学是实现师生共赢,学生在快乐成长,教师也在幸福成长,教学相长,和谐发展。改变以往教师只奉献无索取的课堂教学观,在给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教师也从学生那里收获许多。
双向保障:严格、自由。严格,既指对学生习惯养成、课堂秩序、双基训练等进行严格要求,也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严格要求,绝不放松要求、降低标准。严格保障课堂教学有序、有效。自由,即倡导学生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发扬个性,提倡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自由保障课堂教学有活力、有魅力。 四项策略:预习策略、训练策略、创新策略、吸引策略。
上述措施使我校的课堂教学表现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卓越的成功魅力以及长远的发展潜力。 二、制度跟进,形成高效课堂的强大保障
我校的教师队伍是一支特别年青的团队,教师平均年龄32岁,大部分集中在23-34岁之间,仅5年内毕业的教师就有18名,占全体教师的36%。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遵循“骨干先行,带动全体”的工作思路,制定并完善了各项教学常规及制度,坚持以制度约束人,以激励推动人的指导思想,实现制度的保障功能,以全面打造高效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是集体备课制度,增强课前准备的高效性。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我们在规范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推出了《集体备课制度》,规范了集体备课管理,向常规教研要效果,向学科年级组要质量。我们将教师横向划分为五个年级组,纵向设立语、数、综三大学科教研组,14个学科备课组。根据不同的教研内容,分组进行教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要负责人。并严格按照“个人主备—集体研讨—个性修改一形成定案”的流程进行备课,将三次修改后的定案建设成资源库,以备教师参考和使用。学校还加强监督考核机制,分管领导按时巡视、参与,检查集体备课的开展情况,检查结果作为优秀年级组、先进备课组及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集体备课开展的有效性。
二是日常观课制度,促进家常课向高效课的转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又开放了课堂,鼓励所有教师走进同伴的课堂约课、观课。为保证课堂开放及高效课堂的有效落实,学校先后出台了《日常观课管理办法》及《高效课堂评价办法》,将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为观课及评课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与支撑。同时,每周领导班子都要走进课堂,诊断课堂教学,为高效课堂的开展提供指导。课堂开放虽然强调的是家常课、常态课,但要努力提高家常课、常态课的水平,最终促进家常课、常态课的水平提高到公开课、高效课的程度。
三是外出学习制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效化。外出学习培训是给教师的最好福利。为了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我校在教育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外派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到各地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培训,满足了教师的专业学习渴求。同时,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分享优质的学习资源,我们还完善了《外出学习汇报制度》,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都要执教翻版课或进行专题培训,通过二次培训,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效性。
四是梯队建设制度,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再提高。为了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立体化高效发展,我校建立完善了《名师评选管理办法》、《师徒帮带制度》、《青联会工作制度》等梯队建设制度,通过开展名师引领课、骨干教师展示课、老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达标课等系列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的研究。学校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提升,成立了“青联会”(即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联合委员会),其具体工作由两名正、副秘书长负责,学校只负责协调工作,邀请名师、专家予以指导、帮助。自成立伊始,“青联会”先后组织了青年教师粉笔字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现场写作大赛、名师评议课等活动。由于问题来源于青年教师自身,帮助来自于他们的内心需求,所以深受青年教师的喜爱,青年教师逐步成长起来,有的已经成为学校骨干。 三、主线明确,探索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要想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关键在于课堂上的教与学。为实现教师高效教与学生高效学的终极目标,我们抓住制约课堂效率的关键节点,进行集中探索、研究,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发展。
—是找准核心问题,打造简约课堂。这是梳理高效课堂框架的第一步,即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确定每节课的核心问题。为此,我们依托教研组,通过集体研讨,确定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篇课文、每个信息窗的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整体构建。核心问题的设计不仅让课堂结构清晰简约,而且给予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也为高效课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是提倡课前预习,打造生本课堂。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抓住重点,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我们倡导学生建立课前预习本。预习本上记录学生在提前学习新知的过程中的收获及困惑。教师认真审阅,提炼共性的问题,与核心问题有机整合,以打造生本课堂。
三是用好课前三分钟,打造轻松课堂。培养学生的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进行学习能力的梯度培养。语文学科主推口语训练,数学学科进行头脑风暴,英语学科进行对话练习,音美学科进行艺术欣赏,科学学科进行科学启蒙……短短的三分钟,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数学思维、艺术鉴赏、科技创新等能力,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是抓好自主学习,打造学时课堂。我们十分注重课时教学的高效性,要求教师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教、学、练的时间结构。减少讲解的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给他们更大的自由思考与发挥的空间,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核心问题精讲,讲在点子上,要以学定教,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练习的时间,让“课时”由“教时”变成“学时”。 五是加强小组合作,打造活力课堂。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我校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从小组构建、管理、操作流程、评价等方面对小组建设提出了详尽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要求具体,任务明确,分工细致,各司其职,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完成任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指导小组研讨,要突出互助效果,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教师还要结合学校的“班中班”管理评价,对各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激励性评价,增强小组和学生个体的荣誉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是重视“三清”练习,打造高质量课堂。“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单元清,其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它是“三清”的基础,也是课堂高效的关键。“堂堂清”的具体实施办法:在教研组集体设计课堂小测的基础上。每节课至少留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测。小测后,由教师集体订正或学生结对批改,在结对同学的监督下当堂改正错题。下课后,教师收集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对当堂没有学会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通过课下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习惯同步,提升高效课堂的教学质量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渠道,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基石。为此,我校加强了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让课堂教学魅力四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是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具体化。为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性,我们研究制订了《高区第二实验小学学习习惯培养细则》,让课堂学习习惯序列化,从而使教师有序、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习惯培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及课堂学习质量。
二是注重课堂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培养策略的研究,为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助力。如前面提到的小组合作策略、训练策略等,都是在经过理念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研讨等形式,让每个教师深入理解其真谛。学校再下发具体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指南,然后各班级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最后,再选定一个实验班进行重点突破引领,其他班级全面实践推进,为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我们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点评、自评、互批互改、互评互测、当“小老师”等互教助教能力,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系数,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系数,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的反馈检测效率,促进了学生的互动学习、互动成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高效课堂,不但让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使师生幸福和谐双赢,也让校园充满了生长的气息。回首过往,我们欣喜欣慰;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必将继续深化课堂改革,构建提高教学质量新机制,探索教学研究新模式,创设教学评价新方法,不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杨晶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