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2020-10-05 来源:我们爱旅游
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9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 A.校对/校正 角逐/钩心斗角 参加/参差不齐

B.湖泊/淡泊 铜臭/乳臭未干 毒蛇/虚与委蛇

C.宝藏/矿藏 呼吁/长吁短叹 曾祖/曾经沧海

D.熨帖/熨烫 着落/不着边际 慰藉/声名狼藉

【答案】 C

【考点】 识记字音 【解析】

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如只要在某一组中找到一对读音不同的,即可删除该项,这样缩小范围后再仔细推敲. 【解答】

A.jiào,jué/jiǎo,cān/cēn; B.pō/bó,xiù,zēng/céng;

C.zàng/cáng、yù/xū、zēng/céng; D.yù/yùn,zhuó,jiè/jí; 故选:C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答案】 B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

A.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后文语境有“重新设计”,也就是变更了计划。

试卷第1页,总15页

B.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这里应该用褒义词,可改用中性词“敲边鼓”;

C.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这里是作者自谦,用法正确。

D.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最后一句“堵住了生产的源头”提供语境,是从根本是解决了问题。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答案】 D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介词“通过”位置错误导致结构混乱,可将“通过”放到句首;“传统”不能“提高”,可改为“发扬”;

.搭配不当,“提高”和“意思”不能搭配,应该为“增强”; .成分残缺,在“进一步”前加上介词“对”; .表述正确. 故选 .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 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 来年;从 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 余年;以 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 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 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

试卷第2页,总15页

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1)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

.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 .汉学虽然有容易得到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 .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式、专业化汉学,美国汉学四个阶段。

.“汉学是什么”的困惑一直存在,是因为学者们对汉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

(2)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

.西方注重主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 .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过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3)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 .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人更全面的理解。 .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4)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二战”之前美国汉学就已经存在,但那时它的侧重点不是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 .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汉学研究曾经推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现在的作用则是通过对话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答案】

(1) 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无将汉学历史分为四个阶段的信息,而且这四者本身在时间上也存在交叉.

(2)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区间在第二节.从全文来看,第一节讲的是“汉学的概念”,第二节讲的是“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即对话精神”,第三节讲的是“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根据第一节中“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和第二节中“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

试卷第3页,总15页

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可以看出.

(3)答案: 项对应文字为“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始终”有误.

(4) 项以偏概全,从全文来看,汉学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帮助外国人“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一方面能帮助“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答案: (1) (2) (3) (4) 【考点】 社会科学类 【解析】

阅读科普小品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内容.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文章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 【解答】

(1) 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无将汉学历史分为四个阶段的信息,而且这四者本身在时间上也存在交叉.

(2)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区间在第二节.从全文来看,第一节讲的是“汉学的概念”,第二节讲的是“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即对话精神”,第三节讲的是“汉学深远的文化意义”.根据第一节中“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和第二节中“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可以看出.

(3)答案: 项对应文字为“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始终”有误.

(4) 项以偏概全,从全文来看,汉学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帮助外国人“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一方面能帮助“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答案: (1) (2) (3) (4) 三、(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

试卷第4页,总15页

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曰:“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曰:“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故无收其尸者。薛彤死后,其子负骨归葬。(节选自《三十国春秋》) 【注】:武皇帝:宋武帝刘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趋:快走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________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②④

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试卷第5页,总15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译:________

②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译:________

③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译:________。 【答案】 C D A

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文言文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1)解答此题可采用语境分析推断方法.

(2)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3)从分析人物的角度筛选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4)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

(1)“伺”此处应取“窥伺,窥探,观察”之意.

(2)此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三人的交往是三人志义相合,此处仅是普通的叙事,与人物计谋无关;②反映人物的谦逊,与计谋无关;③反映人物心思的精巧,与计谋无关.

(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选项所叙述的事件时间颠倒,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具体时间文中并未涉及.应表述为“高进之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后来亡命江湖;高进之十三岁时母亲去世,进之安葬母亲之后,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4)①此题考查的重点在于“忍”和“怨”分别解释为“狠心、怨恨”,其中“忍”在《鸿门宴》中有“君王为人不忍”一句.

②“设备”一词古今异义,应为“设置防备”,不可视同今日之名词“设备”;“悉”,“全都”,《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大王乃悉召群臣议”. ③“死”是为动用法,《陈涉世家》有“死国可乎”.

答案: (1)C (2)D (3)A

(4)①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试卷第6页,总15页

②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③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参考译文:

高进之,是沛国人.他的父亲高瓒,有勇力,曾经为友人送葬,送葬返回时,友人妻子被土贼抢掠,高瓒救回了她,杀掉了七个人,但是友人的妻子也刎颈自杀了,于是亡命于江湖.高进之出生十三年后,母亲刘氏去世,高进之安葬完母亲,行走四方,寻找父亲,但都没有找到,就拜见征北将军刘牢之.刘牢之正在举办盛大宴会,高进之入幕席后,推开贵宾占据他的座位,放肆的饮酒进食,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刘牢之向高进之拱手为礼,问他有什么特长,高进之回答说:“善于测算隐秘的事情.”刘牢之就问他军队和粮草方面的事情,高进之伸曲手指算了算,没有一点差错,刘牢之就征召他为行军司马.留了五天,高进之说:“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于是就离开了.

高进之和下沛的薛彤是朋友,通过薛彤又结交了檀道济,三个人志义相投,宰杀牲畜约定同生共死.高进之跟从檀道济征讨桓玄,在奔牛塘打败了桓玄的军队,战事平定后,把战功让给了檀道济.等到围攻光固的时候,高进之制作了攻城用的器械,很精巧,事情平定后,被授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人图谋废掉旧君另立新君,招约檀道济参与,檀道济向高进之咨询,高进之说:“您想做霍光呢,还是想做曹操呢?想做霍光,就废掉国君;想做曹操,就不要参与.”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就和高进之商定,不做带头做坏事的人,也不加以阻止.等到谢晦反叛,叛兵很精锐,檀道济为之担忧,高进之就假装用檀道济的书信给谢晦,与他联合,谢晦很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

下.高进之就抄小道进入江陵,散布言论说:“檀道济率领重兵在江中打败了谢晦,斩了他的首级宣示于众.”所以谢晦的同党听了之后瓦解松散,部下闭门不再作战,事情平定后,高进之担任了司空参军.

后来,到彦之攻打魏国,知道了高进之的名声,请高进之和自己一起去,高进之对家仆说:“到彦之定会失败,我说的话就会惑乱军队,不说就会遭遇灾难.”就请求护送粮草,才得以幸免.檀道济晚年惧怕祸乱,他的夫人刘氏派婢女询问高进之,高进之说:“道家警戒充盈满溢,(如果充盈满溢)的话,祸乱或许无法避免.但是檀司空现在功名高出当代之上,如果能死得其所,也算不辜负自己.”夫人刘氏哭着告诉檀道济,檀道济心下狐疑,没有多久,就被拘捕,檀道济目光发亮象火炬(愤怒),取下发巾扔在地上说:“坏了你自己的万里长城!”薛彤说:“身经百战,死亡不是意外的事情了.”高进之托起胡须笑着说:“我家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这是大宋的光荣.”坐在地上接受刑罚,脸色没有任何变化.高进之没有家眷亲属,所以没有人收尸.薛彤死后,他的儿子背负尸骨回家安葬. 四、(23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试卷第7页,总15页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案】

(1)这是一首送别诗,情感应与友人相关,同时也应联系作者自己.这句写景句,注意景与情的关系.

(2)结合“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仔细注意这里的反问;“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这句中的“未是”“别有”具有提示作用.

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考点】 赏析关键诗句 【解析】

此题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和手法:(1)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抓住景与情的关系;

(2)能紧扣句子中的关键词,一般具有提示作用. 【解答】

(1)这是一首送别诗,情感应与友人相关,同时也应联系作者自己.这句写景句,注意景与情的关系.

(2)结合“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仔细注意这里的反问;“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这句中的“未是”“别有”具有提示作用.

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

试卷第8页,总15页

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仓廪实则知礼节,________。(《管子•牧民》) 【答案】

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落红不是无情物

衣食足则(而)知荣辱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古诗文默写首先要能够背诵相关古诗词,不能多字或者少字,多字或少字都不得分;其次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只要有错别字就不得分,因此,答题时书写一定要仔细,不能出现书写错误. 【解答】

(1)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重点字:霁)

(2)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重点字:纶、樯橹) (3)落红不是无情物 (重点字:是)

(4)衣食足则(而)知荣辱 (重点字:则,亦有版本写作“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麦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临近端午节,路上走亲戚的人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走走娘家。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到了饭时,女儿随娘入厨,像先前未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女人去看娘,男人守在家里忙麦收前的杂事。开镰前最后一集是“忙农会”,各类夏

试卷第9页,总15页

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凑热闹,急锣紧鼓唱《喜开镰》.树阴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从西往东,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割过来,叫赶麦场。如今,麦客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收麦的时间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哗哗装满运回家就是。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妻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得把饭食做可口。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就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切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割一把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倒进酸汤,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朦朦,淅淅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地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1)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答案】 试题解析:(1)答题要抓住“变化”一词在文中进行筛选;第二问要联系全文主旨作答. (2)解答时要尽可能答全要点,不能遗漏.

(3)所谓结构上的作用,无非有过渡、铺垫、照应、统摄全文、总结上文等几方面.解答时注意结合文本作仔细考虑.

(4)解答时,须根据上下文来理解与分析. 参考答案:

(1)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2)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3)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试卷第10页,总15页

(4)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1)第一问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能力层级为 级.第二问则考查学生对这些“变化”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主要为 级,也涉及 级. (2)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 级.

(3)此题考查把握段落内部层次及段与段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级.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级. 【解答】 试题解析:(1)答题要抓住“变化”一词在文中进行筛选;第二问要联系全文主旨作答. (2)解答时要尽可能答全要点,不能遗漏.

(3)所谓结构上的作用,无非有过渡、铺垫、照应、统摄全文、总结上文等几方面.解答时注意结合文本作仔细考虑.

(4)解答时,须根据上下文来理解与分析. 参考答案:

(1)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2)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3)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4)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六、语言运用(15分)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根据要求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①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 ②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 ③第三阶段:(不超过20个字)________ 【答案】

①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②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③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卷第11页,总15页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内容,采用“划分层次”的方法概括“溶瘤病毒”消除肿瘤过程的三个阶段,本文段一共五句话,第一句话介绍了把“溶瘤病毒”注射人肿瘤部位,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第二句话介绍了肿瘤细胞转移;第三句话介绍了对病人部位进行加热会产生大量热休克蛋白;第四句话介绍了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第五句话介绍了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概括“溶瘤病毒”消除肿瘤过程的三个阶段是:第二、三、四句。概括这三个过程为第一阶段: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第二阶段: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第三阶段: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

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

(1)切合题意

(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答案】

解析:审题时要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要切合原意. 答案:(1)不要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2)“○”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 (3)“○”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

(4)无家可归的“○”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注意答题的要点. 【解答】

解析:审题时要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要切合原意. 答案:(1)不要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2)“○”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 (3)“○”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

(4)无家可归的“○”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 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写适当的句子,作为学校一次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 甲: ,我们将迎来一次体育的盛会, 乙: ,我们将迎来五洲的宾朋。

合:我们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甲: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乙:________

甲: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 乙:________

合: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甲:同一个地球孕育了我们的生命, 乙:________

合:我们—有着相同的梦想追寻。 甲:我们都渴望和平与安宁,

试卷第12页,总15页

乙:________

甲:我们珍视友谊和荣誉, 乙:________

甲:让我们的世界更完美, 乙:让我们梦想成真!

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让我们迎接奥运圣火在北京点亮。 【答案】

我们拥有不同的文化,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同一个太阳温暖着你我他,我们一样追求繁荣和幸福,我们珍惜爱和被爱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注意答题的要点. 【解答】

解析:解题时注意内容和上句相承,句式和上句相似,字数和上句相近. 答案:我们拥有不同的文化; 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 同一个太阳温暖着你我他; 我们一样追求繁荣和幸福; 我们珍惜爱和被爱.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怀想天空 江苏一考生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写景简洁,突现神彩!】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起笔先点出“烈日“两次,重复得好!]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说得多么本分!】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可怜农家父母心!“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此处喊“口号“了,但听来很顺耳,很入耳.前两节,均说“我们“、“他们“,请品味.】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月 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全是农家父亲的质朴话语,多情而又实在!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在高考前两天劳动的?】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 .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

试卷第13页,总15页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 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白描.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浓“!】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不愧是农民的孩子!没有考前烦躁,没有“营养品“,没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劳动“!】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与前文呼应,真是累得瘫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凉快“二字,极为重要,很沉重!】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怀想“出来了,“天“出来了,比天还“大“的农民出来了,比天还“亲“的父亲出来了.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考点】 命题作文 【解析】

语文之美在于情.“情”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本文写作的核心是“怀想”.天空如此广阔,仰望天空,会让你想起什么?一望无际的天空又给你怎样的寄望和憧憬?写作技巧固然重要,包括文章结构的构思,修辞手法的使用,但平实无华的语言所流露的“真情”更为重要,本文用朴实的语言充分表达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读者也能感受到文中的“情真意切”,这样的文章不失为一篇佳作! 【解答】 怀想天空 江苏一考生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写景简洁,突现神彩!】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起笔先点出“烈日“两次,重复得好!]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说得多么本分!】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可怜农家父母心!“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此处喊“口号“了,但听来很顺耳,很入耳.前两节,均说“我们“、“他们“,请品味.】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月 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全是农家父亲的质朴话语,多情而又实在!有几个家长让孩子在高考前两天劳动的?】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 .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 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白描.父亲的言语,平淡中见“浓“!】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这就是当农民的父亲,在田野

试卷第14页,总15页

上,在烈日下,对“后天“高考的孩子进行的“临考告诫“!苍天和大地都在倾听…】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不愧是农民的孩子!没有考前烦躁,没有“营养品“,没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劳动“!】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与前文呼应,真是累得瘫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凉快“二字,极为重要,很沉重!】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怀想“出来了,“天“出来了,比天还“大“的农民出来了,比天还“亲“的父亲出来了.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试卷第15页,总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