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词读写教学策略研究

2023-09-15 来源:我们爱旅游
举1诗歌中蕴藏的“真金”  I, 中学语文·教改实验 通过在诗歌教学中组织合作探究式学习唤醒 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 了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囚禁的情愫。在教学中.我始 终立足于课堂教学.把“学习——研究——实践”紧 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 走过了从优化单个因素到各个因素综合优化的过 程,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注重分析学情,探讨方法。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基 本思路.使其把握学习诗歌的方法。注重探究诗歌 的阅读规律.从宏观上加强方法指导。不局限于死 记硬背,不搞题海战术。调动学生的阅读思考积极 性.以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明确上诗歌课教给学生 什么 倡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以点带 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作者通联: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一中学。 古诗词读写教学策略研完 画徐志宏 古诗词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 古诗词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太大.不经必要的语言训 练.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都很难读懂。更重要的原 因是古诗词学习被广大 币生漠视,除了阅读课文中 的古诗文篇目.一般不读其他的古诗文作品。再加 上古诗词课堂教学多以“读”加“记”这种单一性的 简单粗暴的方法进行.久而久之。学生疏远了古诗 词。所以.文化传承与核心素养的古诗文读写教学 是当前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急需在 实践中寻求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古诗词读写教学”概念界定 古诗词主要是以古体诗、近体诗(以唐宋时期 诗人创作的诗为主)和唐、五代、宋代词人作品为研 究对象。古诗词读写教学就是按照“以读带写,以写 促悟”的教学策略.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实行三个 层级的读写训练。通过多读,为古诗词创作打下坚 实的基础.通过创作实践,促进对古诗文蕴含的丰 富情感和生活哲理的体悟。 ·82· 二、中学古诗文读写教学构想 古诗文读写教学主张“以读导写.以写促悟”. 强调了古诗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语 文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原则。但是,要想学生从读 诗到写诗,仅仅靠兴趣还是不够的,它需要一个漫 长的积累过程.同时还需要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 为此,我们的古诗词教学分成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会其意、仿其形,感受诗歌内容的丰 富多彩。 分类读记会其意 “读”是中学古诗文教学的起 点和基础.只有通过多读多记.才能充分感受到古 诗词内容的丰富多彩。在中学起始年级进行古诗词 阅读教学时.坚持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相关古 诗词同步阅读,以点带面,丰富积累。比如说:在教 读杜牧的《赤壁》时,我们会以前置预习案的形式, 要求学生找出唐代诗人李白的《赤壁送歌别》、杜甫 的《悠悠赤壁》和王周的《咏赤壁》等相关唐诗,通过 对比阅读.让同学们在惊叹我国古代群雄争霸战线 出来的傲人智慧的同时.也能够全面了解人们对这 场经典战事的个性化评价.初步了解古诗词借古讽 今的表达特点.理解古代文人墨客忧国忧民的情 怀。 第二层级:品其情、吟其韵,品味诗歌情感的丰 富多彩。 走近诗人品其情 在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 以后.进一步学会从情感的角度赏析古诗词。就是 要让思想走近作者.让情思穿越时空。考虑到中学 生生活实际.我们将古诗词按照表达的情感大致分 为六类:一是伤时类,如唐代杜牧《泊秦淮》;二是亲 情类,如唐代诗人张籍《秋思》,“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一个心理活动和一个行动细节把 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写得具体可见, 虽历经干百年,依然感人至深;三是友情类,如唐代 诗人自居易《南浦别》;四是爱情类,如唐代诗人李 商隐的《巴山夜雨》;五是明志类,如宋代诗人苏轼 的《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一 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人生道路的坎坷,同时也 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走进诗人 内心.品味古诗词蕴含的丰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 古诗词的巨大魅力的同时.自觉肩负起传承优秀传 统化的使命 习其格律吟其韵。诗歌的音律美,主要是因为 其遵循了严格的节奏。吟诵古诗词也是我们古诗词 读写教学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们利用语 文特级教师陈琴老师在我县东江广雅学校设立“诵 读经典”实验基地的便利条件.派出课题小组骨干 教师.参加“素读经典”培训班.并活学活用于古诗 词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取网名”和 “仿对联”活动:一是取古诗文之意,给别人或者自 己取一个“文艺范”的网名.要求符合被取名人的性 别、年龄和兴趣特点。通过“取网名“活动,既拓展了 学生古诗词阅读范围.又提高了学生炼字的能力: 二是以古诗文仿写对联。因为对联需要讲究对仗, 还要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从古诗文里选取范 本是再方便不过的了。 第三层级:明其理、悟其神,学会曲折有致表情 达意。 联系生活明其理。从仿写名句、拟写对联到整 首诗词的创作是一个不小的飞跃.我们计划安排在 初二下学期或者高二下学期进行.因为经过一年多 的系统训练和读写实践.学生基本能够做到读其 诗、明其志,进行简单创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通过 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收获了许多优秀习作,如高一 年级学生在《葫芦岭》一诗里写道:“葫芦岭上草凄 凄.半山斜卧铁拐李。小径无人桂花落,空留一路香 扑鼻。”这首诗抓住葫芦岭景物特征来描写,把葫芦 岭幽静、美好而不为人知的尴尬处境写得很传神,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遗憾之情和淡淡的落寞情怀.也 算是寓情于景的佳作了。 跌宕多姿悟其神。诗词创作不仅要有形式,还 要有神韵。要学会运用一些常见的诗歌创作技巧, 曲折、含蓄地表情达意,使其读来回味无穷。例如, 学生在读了刘放的《雨后池上》后,写了一首《荷塘 月色》,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半亩方塘水汽清,一弯 眉月挂其间。荷随风舞《霓裳曲》,蛙声惊醒满天 星。”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传神地写 出了月光下,荷叶随风起舞,瑟瑟有声.微波荡漾, 银光闪闪的和谐安宁的景象.恬淡、欣喜之情跃然 纸上,达到了较高的写作水准。 『本文系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文化传承与核心 素养的中学古诗文读写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编号: 真研字<2017>007号)的研究成果之一1 ★作者通联:广东惠州市博罗县中小学教育教 学研究室 中学语文.教改实验 lI lI攀 构建好课堂读写的桥梁 ——由《北京的春节》课例说起 画丁磊 一、读写教学行为的诊断 “读”与“写”的结合首先离不开课堂教学主阵 地而独立存在。如何将读写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 而非仅仅专门的读写训练,成为笔者关注的重点。 笔者近期听了一节公开课《北京的春节》,这是苏教 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自读课 文。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1.初步感知.读通课文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2)作者节选了哪几个时间点?又分别提到哪 些习俗? 2.研读体会.读懂文本 (1)本文的行文顺序是什么? (2)结合文本,选择一两个习俗,说说它的 寓意。 (3)*-7俗如此之多,寓意如此美好,作者笔下的 春节有何特点? (4)这些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改变。 请举例说明。 (5)作者主要通过何种手法表现传统习俗的改 变?有何作用? 3.情感探寻.读透文本 (1)作者为何以“北京的春节”为切入点,展现 这种变化? (2)作者以“北京的春节”为切入点,还有哪些 作用? 4.拓展延伸.深度思考 (选文为梁实秋的《过年》) (1)作者对于春节传统习俗是持怎样的态度? 请简要分析 (2)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运用二元关系型作文 分析法谈谈你的看法。(200字) 从以上设计来看.教者对读与写的结合教学很 用心。但是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的读写教学行 为恰当吗? 1.读写目标设定不准确 《北京的春节》课后有这样的设计: ·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