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形成

2023-02-27 来源:我们爱旅游
作者: 李定通

作者机构: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出版物刊名: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页码: 24-25页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意境;言有尽意无穷;三境;人间词话;天人合一

摘要:诗歌以有限的形象生发无限的审美效果,这一现象在"意境"理论中得到了阐述。"境"这一文论术语来自佛教概念。钟嵘的《诗品序》"赋比兴"三义中提出"文已尽而意有余",可视作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雏形。诗歌的意境理论成型于唐代。王昌龄"三境"并提,首推"意境"一词。皎然《诗式》对诗歌意境和风格的关系作了辨析,司空图发展了《诗式》中的境界风格理论,提出"境外之境,象外之象"。王国维一部《人间词话》集中研究"境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古典诗歌意境理论至此基本形成。目前意境理论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争议,可以肯定的是:意境或境界的追求是主体和客体,意与象,文本与接受之间的和谐统一,代表着古典诗意的追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