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 )萧! .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 )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 容不得束缚( ),容不得羁绊( ),容不得闭塞 ( )。是挣( )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答案:xiāo huì fù bàn sè zhènɡ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飞溅 亢奋 震撼 严竣 B.山崖 C.搏击 D.思续
烧灼 瞳仁 淋漓
骤雨 幅射 舞姿
束缚 蓦然 豪壮
【解析】选B。A项,“竣”应为“峻”;C项,“幅”应为“辐”;D项,“续”应为“绪”。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近不惑,他回首与书法相伴的三十载,在对人生充满种种了悟的同时,于书法艺术也有一种大彻大悟的释然之感。 ....
B.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
C.在这次的读书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 ....D.这幅苏绣作品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
【解析】选C。“说长道短”指评论别人的好坏是非。与语境不符。 4.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拟人) B.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C.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比)
D.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比喻) 【解析】选B。B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5.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课文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B.安塞腰鼓有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以及震撼人心的力量。
C.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D.本文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为线索,写出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解析】选D。本文的线索不是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而是安塞腰鼓表演前、中、后的情节。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B.不知不觉,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李萍上了大学,张华当了工人,我进了部队: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D.据王粲的《英雄记》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解析】选D。句号应在引号外。
7.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初中语文课本为你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里面有多姿多彩的形象。朔方的雪像雨的精魂,奏唱出热烈的赞歌;勇敢的海燕像预言家,昭示着光明的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江南的春像小姑娘 跳跃着蓬勃的舞步 ②台阶上的父亲像老黄牛 耕耘着理想的生活
8.奶奶在微信里看见“丽水市养生经济促进会”会徽备选图片(见下图),她问正在读初三的孙女:“这图是什么意思啊?”于是孙女把自己对会徽的理解讲给奶奶听。请你以孙女的身份,选择一个会徽给奶奶解说。要求解说合理,语言得体。(120字左右)
A B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细致看图,按照一定顺序表述出来,注意语句的通顺、条理,再是要注意表达者身份,注意语言得体。A图,是一个由山水组成的图案。而“山水”是“丽”字的变形;整个图案,还像一个展翅飞翔的仙鹤,而仙鹤正是健康长寿的象征,体现了组织的宗旨。B图,一看就是一枚印章,主体图案也是“丽”字的变形,似山,似水,山水相依体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的优美,山上面是仙鹤的图形,仙鹤是健康长寿的象征,表明丽水适合养生,体现了该组织的宗旨。
答案:示例一:奶奶,你看A图画的是一个由山水组成的会徽。山水是丽水的“丽”字演化来的。青山碧水、明净蓝天可以展现我们丽水良好的自然生态与优美的山水风光。整个图案还像一只展翅飞翔的仙鹤,仙鹤是健康长寿的象征,表明我们丽水的自然环境很适合休闲养生,住在这里,可以延年益寿。
示例二:奶奶,你看B图这个会徽,整体是一枚“印章”,主体部分由丽水的“丽”字演化而来。“印章”中间是山的形象,山下面的线条表示灵动的水。“青山、秀水”展现了我们丽水良好的自然生态与秀丽的山水风光。山上面是仙鹤的图形,这是健康长寿的象征,表明丽水很适合休闲养生,生活在这里,可以长命百岁。 【方法指导】
解答徽标类题目的三个关键点
中考真题·类文集训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避、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颌,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冕旒(miǎn l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1.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能力。(1)处应为地点,结合所见、所感得出。(2)为作者在小厅的所见,结合第⑤段可以得出。(3)为作者在大厅的所感,结合⑥~⑧段可以得出。
答案:(1)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 (2)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 (3)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
2.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把握。文章中间的段落,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应写清承接上文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答案: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在驶向秦兵马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的把握。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首先判断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描写等手法,再结合文章主旨体会其表达作用。
答案:该句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同时从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见到它的激动与兴奋。
4.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作简要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先分析文章主旨,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由所见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解析】选C。画线句强调的是秦兵马俑给人的震撼,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