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安全性分析

2021-07-17 来源:我们爱旅游
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安全性分析

一、

风险水平

1. 流动性风险 1) 存贷比

存贷款比例是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和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它用来反映银行总体流动性状况和存贷款的匹配情况。若存贷比过高,银行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就会不足,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

图1: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贷存比情况比较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存贷比从2011年开始向上增长,这是因为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冲击下,尤其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处于降息通道,银行的存款增长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

13年贷款在上市银行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方面与其来自其优秀的对公客户资源,在经济下行周期资产质量相对稳定,放款压力较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资本充足率较高,能够支撑风险资产的较快增长。

14年许多银行均出现了年末存款余额的下滑,这一现象与前几年节点积极揽储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我们认为原因有两方面:1)13年末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较高,在银监会对高息揽储的严格监管下,银行无力拿出与理财产品相媲美的存款收益率水平。2)负债成本的提高意味着需要更高收益率资产相匹配,同时快速下降的资本收益率也决定了银行没有动力吸收高息存款。

2) 贷款/总生息资产

图2: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的贷款/总生息资产的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的这个指标是呈上升的趋势的,主要是贷款的同比增长高于总生息资产,表明中国银行在贷款业务能力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华夏银行的指标有些许的变化。

总的来讲,2013年,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趋势下,生息资产的规模扩张仍是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上半年贷款增长平稳的情况下,生息资产的增长主要来自非标资产的增长,虽然四季 度多数银行均减少了同业及非标资产规模,特别是低收益的同业拆借资产规模,但与 2012 年相比,生息资产仍保持较快增长。

从资产结构上看,2014 年银行业贷款比例维持稳定,投资的占比继续上升,同业资产占比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同业监管政策收紧和银行业主动收缩房地产等非信贷资产所致。 2. 信用风险 1) 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可能无法收回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不能收回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越小。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高于5%。

图3: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比较

图: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在前3年较平稳,在2014年的不良贷款率有一个较大的涨幅,超过了1%的界限,而商业银行业2014年的不良贷款率在1%—1.25%间浮动,说明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2014年的不良贷款率的涨幅是可控范围内的涨幅。银行业的整体不良贷款的波动,应该看到它是与现实经济一样已经进入新常态,进入了结构调整的伴生现象,所以它是一个正常现象。

总的来讲,2014 年 15 家 A 股上市银行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宁波银行则年度持平),反映了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全行业资产质量形势。且与前两年情况不一,目前银行业不良资产来源已经向全国漫延(前两年不良资产来源主要是长三角为主,其中又以浙江为主,且是中小企业为主)。股份行不良率普遍大幅提升,除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外,不良率提升均在 30BP左右。除宏观经济原因外,这类银行近几年逐渐将信贷客户定位下沉,增加了中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人经营贷款)投放,使不良率有一个系统性提升。 2) 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该项指标从宏观上反映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及社会经济环境、诚信等方面的情况。依据《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最佳状态为100%。拨备覆盖率是银行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考察的是银行财务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

图4: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2014年的拨备覆盖率有一个大幅下滑,而银监会发布的文件,要求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两年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银监会此次要求银行将银信理财资产转入表内的行为,就将压缩新增信贷增长空间。

2012年,各家银行基本上都加大了计提拨备力度,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由于不良贷款生成的压力增大,通过拨备调节利润的操作空间已经明显缩小。同时,2016 年拨贷比2.5%的达标要求也在迫使银行逐步逆周期提高拨备水平。平安、招商、兴业因为资产质量下滑较快而计提力度明显加大,浦发则是类似于2012 年兴业高风险,高拨备的发展思路。 3. 市场风险

1)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为银行汇率敏感性外汇资产减去汇率敏感性外汇负债的余额。该指标被用来衡量汇率风险导致的盈利或损失对银行净资产的影响。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第10条,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不应高于20%。

图: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比较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夏银行的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近几年都在18%以上,在2014年更是超过19%,快达到监管红线。 二、

风险迁徙

中国银行迁徙率数据列表:

项目(%)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2014年 1.92 9.89 42.38 46.94 2013年 1.68 10.52 31.09 8.86 2012年 2.61 15.31 44.55 8.48 华夏银行迁徙率数据列表:

项目(%)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2014年 2.82 35.75 96.74 26.75 2013年 2.88 23.17 91.73 27.65 2012年 1.83 13.70 78.28 23.40 2012年华夏不良率温和上升, 迁徙率及逾期率上行趋势持续。资产质量的压力较大。从两个角度观察:1)逾期贷款增速在下降,3个月以上逾期贷款增长7.6%;2)从贷款迁徙率来看,次级迁徙率有所加快。换言之,当前银行资产质量所呈现的是不良贷款加速下迁与正常贷款趋势转好的迹象。从各方面反馈来看,这些迹象可能反映了中小企业面临冲击,大中型企业受到 支持和呵护,风险暴露较少。

13年从结构上看,虽然国有银行逾期贷款率处于靠后位置,但全年逾期贷款增速却相对靠后,一方面与贷款基数较大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国有银行贷款投向的结构特征。 三、

风险抵补

1. 盈利能力 1) 成本收入比

成本收入比率是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是商业银行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因此,成本收入比率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比率不应大于45%。

图10: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成本收入比比较

由上图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2011年以来,成本收入比逐年下降。

2012年国有银行维持在10%~25%的平稳增速,而股份行则基本上都在40%以上。原因:1)2012 年“七不准”的影响导致基数较低,去年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取得了恢复性增长。中小行由于收费项目更多,因此增长更为明显。2)手续费增长来源多元化,银行卡、托管等 渠道类手续费保持较快增长,同时投行、财务咨询等与融资相关的中间业务收入明显恢复,中小行非标资产占比远超大行,因此中收增长速度显著提高。

成本收入上看,2014 年银行业成本收入比整体继续下降。华夏银行38%的成本收入比行业最高,改善潜力最大。原因在于上半年手续费收入恢复性回调后基数较高,并且监管趋于 规范的影响持续体现。在近年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向好迹象不明晰的情况下, 手续费收入增速较2013年会有所下降。

银行成本费用支出仍然保持下降态势,成本收入比的上升主要来自物理网点渠道的建 设。由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盈利压力,银行管理费用大幅上升的概率非常小,信息技术及网络银行业务占比提升将使成本收入比稳中有降。 2) 生息资产收益率

生息资产收益率是年化以后的利息收入与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实际上是将利差收入的增长幅度与盈利资产增长幅度加以比较,生息利息收益率的提高表明利息收入的增长快于盈利资产的增长,银行在增加盈利资产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利息成本,银行经营效率高。

图11: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比较

由上图可知,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在2013年的生息资产出现一个拐点。原因主要有两个:1)是对 2012 年中央行不对称降息对全年息差负面作用的最后反应,随着重定价的结束以及新增贷款的定价上行,下半年各家股份行息差环比也开始出现了回升。2)生息资产扩张中非标资产占比提升摊薄了资产收益率。在下半年货币基金带来的负债成本提高以及流动性紧张的冲击下,股份行减少了这部分低收益资产占比。

生息资产收益率:比较乐观。当前信贷市场本质上仍是银行的“卖方市场”,在资金成本上行后,银行增加风险资产配置,提高风险资产定价,2014年五大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均值在4.65%左右。 3) 计息负债成本率

图12: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

4) 净息差

净息差指的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体现了商业银行运用生息资产的效率。

股份行息差 V 型走势就比较明显了。以零售业务为主的股份行息差波动较大,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深化的环境中,存款理财化对于零售成本提升十分明显,因此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对公业务为主的银行业绩表现相对较好,而随后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业绩改善弹性更大,我们认为今年可能仍将延续对公业务银行业绩表现优异的趋势。 2. 资本充足程度 1)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图13: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资本充足率比较

2) 核心资本充足率

图14: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比较

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规定的核心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参考值>=4%)。核心资本又叫一级资本和产权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包括权益性资本和公开储备,其中权益性资本包括已发行并已缴足的普通股和非累计优先股,对银行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影响极大。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

由上图可知,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都高于监管要求,这是因为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推进实施,更高的资本监管要求对银行的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的约束效应开始显现,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呈下降趋势。同时,银行也开始注重对资产结构的调整,着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其在利润中的比重。正是由于银行盈利模式的切实转变和非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才使得留存利润成为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的核心增长点。

我国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在样本期内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以达到稳健经营的目的,城商行要么用利润来冲销坏账,要么扩大贷款规模来稀释资产比例,这些做法都会降低城商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

总结:从指标上来看,中国银行在安全性上比华夏银行更好。但这仅仅是基于指标本身而言,考虑到中国银行本身是国有银行,背景雄厚,而华夏银行是股份商业银行,相对“弱小”。假设把这两者放在一个相对公平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看到,华夏银行的资金使用率相对来说更好,效益也更高。当然,这与华夏银行的业务相对来说更加的精专有关,而中国银行业务发展相对庞杂,其中不乏出现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情况。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认为华夏银行的安全性更好,未来近几年的发展也可能会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