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紫砂壶源于传统力求创新之我见

2022-02-07 来源:我们爱旅游
第46卷第3期 2013年O6月 江苏陶瓷 Vo1.46,No.3 Jiangsu Ceramics June,2013 47 紫砂壶源于传统力求创新之我见 史科琴徐建国 (宜兴214221) “京闻韵香飘万里,韵远流长紫砂器 ”紫砂自宋代开始 发展至今,其种类之繁多、造型之丰富、创作题材之广泛.无不 体现着历代陶艺师的创作智慧。正是由于被一代代紫砂艺人 所传承、创新.紫砂才有辉煌的今天.特别是近些年在紫砂壶 创新方面是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纵观紫砂陶艺的历史.不难 发现这不仅是一部紫砂陶艺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创新史。作为 陶人,发展和繁荣紫砂陶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具体的说就是 要“源于传统、力求创新”.这是紫砂继承和发展的要义 紫砂陶在宋代就已开始烧制.宜兴羊角山古窑出土的大 量早期紫砂陶就是现代壶艺的雏形,但这些紫砂陶造型简朴、 制法粗犷。明代是紫砂壶空前兴旺成熟的典范时期.在这个时 期名家辈出,壶式也千姿百态。万历时期,时大彬、徐友泉等名 师努力探索,形成了紫砂制作工艺和工具.对紫砂的泥色、形 制、技法、铭刻都有杰出的创造,创“汉方壶”、“梅花壶”等款 式。在清代,宜兴紫砂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紫砂大师陈 鸣远技艺精湛,兼长雕塑镂,善创新样,进一步提高了紫砂壶 高雅的艺术风格 经过紫砂艺人数百年来对传统不断的延续 与创新.才使紫砂陶艺日臻完善 创新是陶艺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动力之源 市场的需 要,经济环境的改善,文明程度的提升,不可避免地促使着紫 砂陶的创新。所谓创新.既要吸收和继承传统紫砂工艺的优良 特色,又要能增加新的东西,这样才有新的突破。创新要注意 以下三个要素: 1功能美 紫砂陶首先是日用品,其次才可能是艺术品。因此其审美 价值必须与实用价值融合起来.其形式一定要适合实用的需 要,亦即具有功能之美。我们主张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创作 思路要源于生活,并且要高于生活。既要方便实用,又能陶冶 性情,让爱壶者在使用过程中能获得美的享受。 2形式美 紫砂壶的形态主要指的是其造型形态 众所周知.紫砂由 于泥料可塑性极佳,其造型形态各异。从器形来讲.紫砂壶大 抵可分为圆器、方器、花塑器及筋纹器等四类,一般而言,圆器 讲究骨肉亭匀、珠圆玉润,如“掇球壶”、“仿古壶”等;方器追求 方而不板、挺而不僵,挺拔利落中见精神,如“僧帽壶”等;花塑 器以肖形状物,形神兼具为佳,如“供春壶”、“荷花壶”、“南瓜 壶”等,筋纹器则以饱满流畅而有韵律取胜,如“菊花壶”、“瓜 收稿日期:2013—04—02 棱壶”等;顾景舟大师讲得好:“在每件器形的结构中.根据造 型艺术的理论和法则,多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 壶的嘴、VI、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各个方面的比例 适当与否,外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明暗面的技法(即 制作手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这些都 可以作为无穷的推敲。使对象(器皿或壶)蕴含着丰富的美 感” 3神韵美 紫砂陶之神韵是紫砂陶作品的灵魂。有之,则生机盎然; 无之,则徒有躯壳。就如顾景舟先生所述:“由点、线至面,交待 清楚线条的来龙去脉、缓冲过渡、明暗转折、虚实对比,这样才 能深入空间而获得形的深度。把点、线、面处理好以后,一切也 就找到了.作品——形已经具有了生命。”神韵美还体现在附 丽于紫砂陶作品上的装饰的内容与形式之美。如紫砂陶器上 的题铭、作画、钤印等。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心境情怀与高雅 之意。 传统的延续是创新的前提.没有传统的延续便不会有创 新 今天的紫砂陶艺是在学习昨天的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 的。源于传统、力求创新。这就是紫砂陶艺发展的自身规律。也 就是说.紫砂陶艺的创新只有通过学习和继承传统才能发展 和创新,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譬如我们合力创作 的“石瓢壶”(见图1),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研传统 而创新意。身作梯形底三足。盖为桥钮塑为石瓢.自古以来“石 瓢”多有足.但我们创作的“石瓢壶”从型体底盘着手创意,欲 求另类平稳虚扁之感。底盘不作鼎足.而呈直线平面之态,整 体造型为正体三角形,有传统之未有、虚扁之特色。 图1石瓢壶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总之,历史悠 久、博大精深的紫砂文化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 进、提高。使紫砂材质的特点通过艺术创作充分表达出来,与 时俱进,与时代相结合,源于传统、力求创新,才能继续放射光 芒。才能将紫砂文化发扬光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