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
2020-01-22
来源:我们爱旅游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of Industrial Technolo ̄:ical Economics No.1(General,No.231) Jan.2013 企业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 谢钰敏 一 魏晓平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221116) [摘(江南大学,无锡 214122) 要] 创新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应对全球化竞争压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以跨 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母子知识转移的视角将其外向型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区分为全球整合型、当地回 应型、全球学习型和协同共生型4种,并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比较,进一步提出了与中国企业自身资源和能 力状况相适应的创新国际化发展思路。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创新国际化母子关系 DOl:10.3969/j.issn.1004—910X.2013.01.014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置身于更加激烈 展开,在20世纪70年代后占据了主导地位,基 于行为人假设,认为决策者在不完全信息的基础 上做出相对满意的企业国际化决策,逐渐形成企 业国际化的Uppsala模型(简称U—mode1)、与创 新相联系的企业国际化模型(简称I—mode1)以 及国际创业研究、企业国际化网络理论、以资源 的市场竞争中,密集的创新活动逐渐成为企业生 存发展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与国内 外各类创新主体的广泛合作交流与竞争,创新国 际化成为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应对全球化竞争压 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尽快适应和 主动融人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发展潮流, 为基础的国际化战略选择研究等不同的代表性流 派[ 。 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状况选择符合其成长特点的 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参与到全球创新网络中, 构造新的创新平台,优化配置全球创新资源,提 升自主创新能力。 瑞典Uppsala大学以Johanson和Vahlne等为代 表的学者们先后提出了企业国际化过程研究的2 个重要模型:U—model和I—model(美国学者对I —1相关研究回顾 企业国际化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 的焦点,很多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逻辑对企业国 际化的动因、行为及绩效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model的建立也做出了较大贡献)。这2个模型 均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发展过程; 知识是影响企业国际化行为的核心变量,知识的 多寡影响着企业资源的投入,进而影响企业进入 方式以及目标市场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企业国际化出现了过程加快以及阶段跳跃等新特 点,对此,Johanson和Mattson构建了企业国际化 Anderson将现有的研究归纳为经济和过程两大 类…;经济类的研究主要在国际贸易、交易成本 和产业组织等理论架构下展开,发端于20世纪5O 年代,基于经济人假设,认为决策者根据拥有的 完全市场信息在企业国际化中做出理性的选择; 过程类的研究则主要在企业行为理论、战略管理、 的网络模型,认为企业通过与国外其他同行建立 和发展关系网络获取所需的知识和资源,进行互 动学习发展市场知识。Oviatt和McDougall(2005) 资源基础、网络与创业等诸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 指出,企业国际化是“一种为了创造价值而主动 收稿日期:2012-1o_-l8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江南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能力提升:机理与路径研 究”(项目编号-JUSRF211A62)。 作者简介:谢钰敏,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江南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国经营与管理、创新管理、环境管理。 魏晓平,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源经济与管理、创新管理。 一l02—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ournal 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1(General,No.31)2 Jan.2013 实施的跨国界创新和冒险行为” ],并将其定义为 “企业为了追求竞争优势而在其所在国之外的市场 上创造性地发现和开发市场机会的过程”l4J。Jo— hanson和Vahlne(2o09)则运用网络理论对Upp. sala模型进行了扩展研究:企业国际化可以被看 新国际化虽以技术创新国际化为主,却并不仅限 于此,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研发国际化,加之当 前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及其创新情境已发生较大 变化,所以我国企业创新国际化的研究亟待整合 和持续推进。 成是一种进行创新或采用新观点的学习过程,这 种创新实际上也体现了市场机会的发现与利用过 总体而言,关于企业创新国际化,早期的主 流看法认为海外研发和创新是跨国公司利用母公 程,关系网络是企业发现乃至创造市场机会的重 要源泉【55。Eljlis(2010)则认为:企业会通过创 新来识别市场机会,构建自己的价值链,选择国 际化目标市场和识别潜在客户,即便是成熟的大 型国际企业也会这样做,它们也有创新精神而且 还敢于冒险 J。 还有一些学者从研发国际化的动机、区位选 择、对东道国和母国的影响及其组织管理问题等 进行了具体研究,丰富和完善了企业创新国际化 的研究。Kuemmerle(1999)认为研发国际化的动 因主要是母国技术利用型和母国技术增强型两 类l7J。Patel的研究表明,以在母国之外创新核心 产品及获取关键技术为目的的海外研发机构选址 中更关注东道国在技术水平、研发规模与成本上 的优势。Asakawa(2001)将国际研发的组织模式 划分为轴心模式和网络模式2种类型。Bartlet& Ghoshal认为有4种普遍的海外创新组织:全球性 创新中心、为当地服务的地方创新机构、为全球 市场服务的地方创新中心、全球互连的创新网 络 J。Banriito(2007)认为不同的战略导向决定 了研发的组织方式:支持导向的研发主要在工厂 实验室进行,知识获取型的研发一般仅在独立的 实验室进行;决定两种研发模式的因素,企业层 面的包括:出口倾向、母子公司规模、母公司研 发强度、公司的海外运营经验,国家层面的包括: 东道国的人力资源状况、技术知识扩散效应及专 利保护情况【 。Fragkiskos et a1.(2009)等通过调 研发现国外实验室基本分为国际问相互协作的实 验室、地区整合实验室和支持实验室3类[10]。 国内以陈劲等对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相关 研究为代表[nI1引。还有一些学者对中国企业研 发国际化进行了多视角的探究[ _1 。但由于创 司现有技术知识资源及其特有能力的自然延伸。 20世纪90年代后创新环境的变迁促使企业的创 新模式产生了新的变化,公司自身能力的积累和 技术获取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方式兴起(Cantwell& Piscitello,2000)C18]。国际化成为企业寻求战略性 资产,进一步创造新技术知识、构筑新能力的有 效方式。显然,创新国际化是与知识的跨国流动 转移和开发密不可分的;知识不仅是促使企业开 始国际化的变量,也是激发国际化进程加速的变 量;企业借助全球创新网络的发展获取所需的各 类知识资源和创新要素,全球整合优化配置,实 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拓展。鉴于国际 化实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创新过程的多样性, 在研究中单一理论的解释力经常受到局限,故此 出现了基于多理论支撑的综合研究,但多立足于 创新实践发展充分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型跨国 公司,针对发展中国家与转型经济体企业的相关 研究很不充分。本文拟从跨国公司母子关系的视 角,基于知识转移与创造的创新研究范式,对企 业创新国际化的动态发展模式做专门的研究,并 对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的创新国际化 提出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2企业创新国际化的基本解释 企业创新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各种对外投资 和跨国经营行为将创新活动从本土扩展到海外, 以创新资源获取和配置的国际化、创新组织网络 的国际化以及创新服务范围的国际化为特征的创 新范式。其中以技术创新的国际化为核心,带动 企业创新系统中的其它创新要素如文化创新、组 织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的协同演进,最 终实现企业研发、生产和营销的全球化协调发展。 因此,企业创新国际化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即 一】03—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oum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I(General,No.231) Jan.2013 依托全球创新资源,以自主创新能力创造的全球 化支持企业竞争的全球化,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持 续竞争优势。 含量和价值都将大打折扣,加之目前国内创新环 境还不完全具备前沿创新的条件,因此,企业创 新的外向国际化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创新主体的实际发展情况看,创新国际化 是与跨国公司的日益发展和成熟相伴而生、共同 演进的,跨国公司是创新国际化的发起者和主要 推动者。通过跨国投资与经营,企业不断获取东 道国当地市场的新知识和国际化成长知识,并将 其在整个公司网络内进行转移和转化、整合和创 3基于母子知识转移的跨国公司创新国际 化发展模式分析 创新活动与知识的获取和累积、转移和创造 密不可分。创新国际化的本质是跨国界的知识创 造与扩散。跨国公司拥有的知识同时分布在母公 司、子公司及其关系网络中,母子关系的形成是 以双方的知识投入为基础的,并随着母子间知识 转移状况的不同而相应调整,母子公司创新能力 造,从而获得知识的持续积累和创造,以创新的 国际化推动公司的全球化进程。因此创新国际化 的实质就是企业跨越国界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多 元的变化的环境的创新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有效 管理将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优 势的形成和保持。 的演化也因此表现为母子多主体知识螺旋的交织 运动。跨国公司创新国际化进程是随着母子公司 创新能力的交互演进而相应展开的,要求公司充 分利用海外市场的各类创新资源及要素,通过国 际化行为进行知识的创造和转移,形成新的知识 流量,增加知识存量,优化更新知识结构,形成 知识创新与国际化行为间的良性循环,实现创新 从国际化的方向来看,企业创新国际化包含 以引进外资为主的内向型国际化和以对外投资为 主的外向型国际化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大 量外资的引人使得国内企业在与国外跨国公司的 竞争中,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模仿和学习其先进的 能力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拓展。 根据跨国公司知识存量及其结构状况、母子 公司角色定位的差异化以及创新过程的多样化, 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 管理水平,也逐渐了解熟悉了国际市场变化及其 运行规则;但仅仅通过引进外资不仅无法获取我 我们可将跨国公司创新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划分为 如图i所示。 . 们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而且技术易地后其信息 应 全球 图1 跨国公司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示意图 3.I全球整合型创新国际化 创新资源的投入和配置以母公司为主,有关创新 这一模式主要反映了母公司主导下的创新国 际化发展过程。这时跨国公司实行基于母公司的 的关键能力及其核心知识均保留在母公司内部, 它既是创新的中心又是创新的来源,这样既利于 创新战略,母公司具有先进而丰富的技术知识, ~保护公司核心竞争力,也便于在研发方面获得专 1o4一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oumal 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Economics No.1(Genend,No.231) Jan.2013 业和规模的经济性。公司内的知识流动是母一子 的中心发散型,通过垂直的科层指挥系统向子公 向适应性,创新活动服务的重点是东道国当地, 子公司对当地元素的开发利用越充分,母公司就 越有可能通过授权和分散化扩大子公司自主权, 司单向转移,而且转移的大多是显性知识,以产 品或知识资产形式如专利,或者嵌入在生产要素 如机器设备中。公司创新活动服务的范围跨越了 国界,由母国延伸至东道国。海外子公司创新活 动主要发挥支持性职能,以移植模仿为主。子公 司接受母体的技术知识越多,其享有的自主权就 越少;当内部必要足够的技术流人就能使子公司 发挥其主要功能、满足市场竞争需要时,子公司 创新能力的演化将依附于母公司,服从母体战略 和决策的需要。 因此,全球整合型创新国际化具体表现为母 公司是技术开发与服务的领导者以及决策的中心, 其创新成果向各个子公司转移、子公司学习模仿 进行国际化生产的过程,公司整体则通过国际化 的组织、管理及文化等方面的创新支持母公司技 术创新的全球扩散,以实现有效的全球整合建立 价格优势和全球规模。公司组织架构趋向于集权, 并以典型的业务管理为主导,来推动国际生产的 合理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全球低成本分包。这类 创新国际化模式主要在有相对标准顾客需求的产 业中运营,以此实现全球规模经济;但也会承担 较大的市场不敏感的创新风险。 3.2当地回应型创新国际化 这一模式主要反映了子公司主导的创新国际 化发展过程。为进一步挖掘当地的市场机会和应 对挑战,子公司不仅通过自身的海外生产经营活 动来积累经验性技术知识,还会借助开发性和开 拓性学习,从全盘接受母公司的优势能力移植逐 渐转化为有目的的对其中一些元素进行替代或补 充,进一步发展乃至创新从母公司转移过来的初 始技术能力,使之更适应当地市场特点,最终以 基于当地回应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来构筑区别 于母公司的子公司专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从母 公司流人的创新知识和资源逐渐减少,子公司增 加对东道国当地各类创新资源的吸纳,并加以充 分利用,追踪前沿技术,参与国际研发合作与竞 争,成为“当地创新者”,创新的性质从支持性转 以增强子公司的当地回应性。此时子公司创新能 力的演化将逐步与母体相分离,形成自身独特的 知识螺旋。 因此,当地回应型创新国际化具体表现为海 外子公司通过创新能力的当地化开发与开拓形成 子公司专有优势,确立了自身在特定技术领域的 领导地位,拥有了较大的决策自主权;子公司运 营对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来说均相对独立,创新 知识多保留在各个子公司内部,“自给自足”特征 明显,母子问知识的流人流出均较少;公司实行 差异化的政策,其组织特征趋向于分权,通过强 大的地区管理来感知和回应不同国家的机会,建 立很强的当地存在,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迎合不 同的当地需求。这类创新国际化模式对满足不同 国家的差异化个性化市场需求至关重要,但可能 会承担不必要差异化的风险,而且当前全球化市 场的魅力降低了响应当地差异化的持续需求的重 要性。 3.3全球学习型创新国际化 这一模式主要反映了基于子公司反哺的母子 互动学习的创新国际化发展过程。企业国际化进 程中,一方面是不断同质化的市场和技术引致的 全球整合压力,另一方面是不同国家的政策干预 及差异化市场和独特分销系统的压力,跨国公司 试图协调全球效率和地方回应间相互矛盾的战略 需求。这时基于创新的子公司专有优势创造出来 后,并不局限在当地使用,而要服务于公司的全 球经营,在与母公司的互动中,通过内部市场向 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扩散,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使公司整体受益最大化。此时知识转移的类型也 呈现多样化,除显性知识外,还有源于不同区域 的具有当地嵌入性的知识和子公司长期实践中学 习积累的隐l生知识。这类能力反哺型子公司对母 公司决策的影响力将会增加,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足够的自主权又将促使其在东道国进一步学习和 创造,提升创新能力,并在战略以及核心能力拓 一105—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1(General,No.231) Jan.2013 展等方面逆向影响母公司,进而与整个公司的技 术水平和创新绩效的改善形成良性互动。此时子 公司创新能力的演化将重新与母体相交织,寻找 彼此间的契合点,共同拓展战略性发展空间。 因此,全球学习型创新国际化具体表现为对 母子互动全球学习的发展及管理控制过程,要求 公司能对出现在一个地方的市场趋势做出反应, 并用来领导其他地方的类似趋势;通过全球的扩 式创新能力协同在公司价值网的公共平台上,沟 通交流、合作竞争,共同参与创新知识的形成和 扩散,追求与其他节点的优势互补或强强联合, 其网络资源和能力的协调形成价值网中全方位知 识流动的格局。 因此,协同共生型创新国际化具体表现为跨 国公司价值网络中各节点知识交互影响、共生演 化的过程,是知识互补性导致的合作和知识一致 散和适应,开拓公司知识和能力,提高公司创新 资源及成果的利用效率。公司的组织特征是模块 化网络结构,具有“模块间低耦合、模块内高耦 性导致的竞争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模式最适应 于创新的刺激与各节点反应能力差别较大的情况, 或几个节点协作能对感知到的机会开发出最有创 新反应的情况。这时组织将面对全新的管理挑战: 它的资产和资源广泛地分散且通过创造灵活的链 合”的特点,以功能管理实现公司技术的催化和 知识的扩展。其母子关系的管理越来越有必要结 合使用非正式的控制与协调机制。 3.4协同共生型创新国际化 接定位联合开发知识、相互支持以获得全球效率, 组织单元的角色和责任差异化且相互依赖以获得 最大化国别灵活性、对世界范围的机会开发公司 这一模式主要反映了母子公司间协同创新以 实现价值创造全球化的发展过程。随着全球竞争 的深化,跨国公司必须拓展其战略基点,同时保 整体的回应,主动性学习在全球范围共享知识的 发展和创新的扩散,以促使公司整体产生协同效 应,获得多方面的效率、反应和创新的战略目标, 实现跨国界的价值创造。故这类创新国际化模式 的协作成本也会较高。 3.5跨国公司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评述 持全球整合的规模和效率、多国回应的灵活性和 世界范围的学习。此时创新活动强调各国技术的 异质性和互补性在创新中的作用,跨国公司通过 分设在全球各地的节点建立起集成的价值网络及 其互补的能力集,借助组织、管理、文化及营销 等方面的创新配合,形成协同增值动态网络,对 (1)不同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导向下的跨国 公司基于不同的战略基点,拥有独特的战略能力 各地的技术和市场趋势都很敏感,创造性地回应 乃至开发国别差异,全球研发,以快而有效的方 和优势,形成了差异化的母子公司角色定位和各 具特色的组织管理倾向,使得公司特定部分发展 式学习及整合,从而赢得全球持续的竞争优势。 这种能力共生模式重视的是跨国公司关系网络及 其节点的协同作用,即各节点在经营各自最擅长 的核心业务、采取专业化战略的基础上,将分布 特定的资源和能力,在不同创新过程中各自扮演 独特的角色,最终强化了公司的全球竞争力。跨 国公司创新国际化不同发展模式的比较具体如表 1所示。 表1 跨国公司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的比较 ・__——106---——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ou_rnal 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Economics No.1(General,No.231) Jan.2013 (2)不同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动态链接可 生动刻画跨国公司基于创新的国际化发展阶段和 渐进的过程:首先是为了转移和复制母公司原有 的创新优势而设立海外子公司,进行国际化扩张, 通过全球整合建立价格优势和全球规模效率;当 面临世界不同地区市场的差异性时,跨国公司开 始进行以当地回应为特征的海外创新;随着国际 化进程的深入,基于协调全球效率和地方回应间 相互矛盾的战略需求,跨国公司强化了全球范围 的知识转移和扩散,开始利用世界各地的不同创 新资源优势,进行全球学习;最终通过功能整合, 加强各模块和各单位问的沟通协作,重构创新流 程,依托全球价值网络,努力培育分散的、专门 的、相互依赖的资产,发展多纬度战略能力和灵 活组织能力,开发多样的创新过程,以创新能力 创造的全球化有力地支撑了跨国公司竞争的全球 化。当然创新国际化的实践是丰富而多样的,实 际发展中公司既可以依阶段渐进而行,也不排除 加速和跳跃、实现多路径发展的可能,应视公司 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特点以及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关 系网络而定。当公司在国际化前期阶段的特定市 场知识和一般国际化知识的积累深厚时,其国际 化后期发展的渐进性特征将显著下降,跨越式发 展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 4中国企业创新国际化的对策 发达国家企业的创新国际化往往是在母国深 厚的创新基础、健全的创新体系、丰富的创新资 源的支撑下,依托母公司已有的先进技术及创新 能力优势逐步展开的,各种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 并重。而中国自主创新的现实需求推动企业积极 “走出去”,其创新国际化行为往往是在既没有明 显创新优势依托又缺少国际化生产网络的互补支 援的背景下发生的,属于“后发国际化——晚行 动的学习者”。因此,中国企业的创新国际化发展 应遵循“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基 本思路:依托全球整合型和当地回应型创新国际 化发展的支持,以全球学习型创新国际化发展为 主线,通过有意识的路径安排来达到追赶乃至跨 越的效果,实现协同共生型创新国际化发展的目 标。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 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国际创业精神,积极走出去 参与国际分工,通过与海外跨国公司、国际中介 组织和东道国政府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关系来融人 全球创新网络,并深入了解东道国创新网络的构 成及其资源能力分布状况,明确自己在其中的角 色和位置;(2)审视创新网络的未来发展,预测 主要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等网络成员的战略 和能力变化对自身经营的影响,寻找自身如何创 造和保持有利网络位置的可行途径和方法;然后 寻找合适的对象,建立彼此间密切的联系,努力 培养和发展潜在的合作伙伴和战略关系,一方面 借助跨国经营管理、跨国资本运作、跨文化整合 等多种方式,近距离观察、实践和学习,在“体 验式”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并积累必要的国际化管 理经验以及特定的市场知识和制度知识,培养熟 悉国际惯例和市场环境、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 维能力的富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和跨国经营管理 团队,以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助推全球整合型和当 地回应型的创新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多 种方式激发海外子公司创新,如设立创新导向的 子公司种子基金、鼓励子公司成为创新孵化器、 为子公司建立基于创新的国际网络平台、鼓励子 公司间的创新竞争等,以形成开放式创新系统, 提升企业与东道国创新网络间内外交互的各类创 新要素吸收与能力转化的效率与效果,以全球学 习型创新国际化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 一107—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oul'nal of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1(General,No.231) Jan.2013 国际竞争力,最终实现创新国际化的追赶乃至超 越。 参考文献 9.Banfiito,R W.What factors determine the mode of o・ yel ̄9..a8 R&D by multinationals?Empirical eivdence[J].Re- search Policy,2OO7,36:1275~1287 1.ANDERSSON,S.The InternatiormliTation of the Firm 10.Fragkiskos F,Marina P,Robert P,Ruth R.New forms of organization and R&D intematiooaliTafion among the from all Entrepreneurila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iton,2000,30(1):63—92 wodd’s 100 largest food and beverages multinational[J].Re— search Policy,2009,38:1032~1043 2.王增涛.企业国际化:一个理论与概念框架的文 献综述【J].经济学家,2011,(4):96—103 3.Oviatt,B M,and McDougall,P P.Defining intema— tional entrepreneurskip and modelig tnhe speed of international- 11.景劲松,等.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外部环境影 响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1):9~16 12.陈劲,景劲松,吴沦澜,等.我国企业技术创新 国际化的模式及其动态演化[J].科学学研究,2003,21 (3):315—320 iafzion[J].Entrepm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 (5):537 554 4.Oviatt,B M,and McDougall,P P.The international— l3.陈劲,等.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框架和 izaifon fo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Internait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36(10):2—8 5.Johanson,J,and Vahlne,J E.The Uppsala interna— iformliT ̄fion process model revisited:From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战略途径研究[J].科研管理,2004,25(6):115~125 14.朱朝晖,陈劲.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的资源 配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6):13~15 15.杨震宁,李东红,王以华.中国企业研发国际 to ilbiailyt of outsidership[J].Journal of Internaitonal Business Studies,2009,40(3):1411—1431 6.Ellis,Paul D.Social ties and imemational en. trepreneurship: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affectig fnim inter- r化:动因、结构和趋势[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 (4):44—55 16.熊小奇.我国海外R&D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及 障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6):48~52 nationaliaziton[J].Journal of Imem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0,42(5):99~127 7.Kuemmerle W.The driver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17.张化尧。史小坤.R&D国际化:国际经验、现实 问题及现阶段的研究课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 28(1):l1—14 18.Cantwell J A,Piseitello L.Accumulating tchnologiecal competence:Its changig inmpact on corporate diversiifcation and ni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n empiircal invesitgation[J]. Joumal fIo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s,1e999,30(1):1~24 8.薛求知.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M].上海: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7.10 internationaliatzion[J].Industiral and corporate change,2OO0, 9:21 5】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Innovation——related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the Enterprise Xie Yumin ’ Wei Xiaoping (1.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2.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Abs嘣]Innovation-relatedinternationaliatzionistheinevitable choice ofChinese enterprisestoimproveinnovaiton eapab ̄ty and respond to the compeittive pressures ofglobalizaaon.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nd acompares the ofur development pattern ofoutward in- novati0n—relied irIten 0】 Iljzad帆for mulitnational eorporatiom based on knowledge ̄n.sfer between mother and child.such as global integraiton,local resonspe,globallearniganndcollaborative symbi ̄s,and ̄therputsforward developmenttacticsforChinese enterpfis- s iennovation—relatd ienternationalization adaptd to teheir own H uroes and capabilitis condeition. 【Key words3 mulitatnional corporations;innovaiton—relatd ienternationalization;mother—child erlaifomhip (责任编辑:王一平) l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