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精品)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论文7篇

2023-04-20 来源:我们爱旅游
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论文

第一篇

1挖掘动力,激发学习热情

7篇

人的欲望和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小学生对科学的欲望和需求是学好科学的原初动力,也是提升自身教养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原动力,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极致散发。小学生对大千世界充满着好奇。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其内涵丰富而深邃。小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大到日月星辰、天体宇宙,有着诱人的声光电磁、风霜雪雨。我们如何恰当利用这些科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欲望和需求?首先可以放大这些奇妙的科学素材。我们或用实物、或用模型、或通过多媒体等巧妙地将这些美妙的自然景物或现象呈现在孩子们的身边、眼前,让他们触手可及,拉近它们与孩子们现实生活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那些奇特的景观或现象不再是那么遥远而神秘莫测。我们还可以课内引导,课外延伸。课堂上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探究材料,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既动眼又动手,在亲自探究中获得学习科学的需求。课堂外,为学生构建更大的平台,拓宽他们科学探究的空间,鼓励并组织他们开展课外科学阅读,搜集科学信息,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种植饲养等,通过多种途径让他们的科学欲望和需要得到更大满足,使他们的原动力得以深度挖掘,学习热情得到极大散发。

2倡导小组合作,凝聚集体情愫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形成尊重差异、共同生存的积极人生观。当前各地各学科都涌现小组合作学习热潮。有些只是形式上的合作,三四个人围坐一起,就某个人人皆知并没有太大探究价值的问题讨论一番,就算是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小组学习,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和效果。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应当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需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如,在教学《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在学生认识电磁铁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我只是为各组学生准备了一根导线、大小不同的两枚铁钉、三节电池、大头针若干等研究材料,其余自主权都交由学生,让他们自行研讨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各自分工、共同合作探究。我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一旁观察并适当指点。发现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分工明确,有的动手操作、有的动眼监督、有的动笔记录,在这个小集体中各自找准自己的定位,有分工有合作,有争议有统一。小组合作让孩子们的个性灵动飞舞,个人价值彰显,同时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和谐,集体情愫得以凝聚。

3讲究规范操作,养成精细习惯

学生特别喜欢上科学实验课,因为他们知道实验课上可以自己动手。有些学生一进实验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迫不及待地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将老师的要求和实验目标、实验步骤抛到九霄云外,结果既耽搁了学习时间,又耽误了实验进程。有的学生虽然听清了实验要求,但是具体操作时随意性较强,不讲究科学规范,同样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开放、创造性地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例如,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求学生轻拿轻放温度计,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读数时温度计不要拿出来,眼睛要平视液柱顶端刻度。使用天平时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以免沾污了砝码,影响测量的精确度。实验操作中时时讲究规范操作,注重细节到位,养成追求精细完美的科学习惯。又如,有的对比实验需要规范控制变量。我在教学研究摆球的摆动时,首先让学生搞清楚摆球摆动过程中涉及的变量(摆线长短、摆球轻重、摆角大小、摆球摆动快慢),然后让各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变量进行探究。若考察摆线长短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则保持摆球轻重、摆角大小不变,改变摆长,测量摆动周期。在选择好确定好一个变量后,其他的量要严格控制保持一致,否则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平常的规范化操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和热情,养成精细习惯,让学生懂得细节决定成败。

4尊重实验结果,追求求实精神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而“实事求是”更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平时教学中的点滴细微之处,都可能成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良机,在学生的探究历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迹。有一次,我在指导学生实验研究“油和水的吸热和散热的快慢”时,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10个小组中有1个小组出现不同结论。他们汇报认为:水吸热快散热慢,油吸热慢散热快。我就和全班学生仔细分析了他们的实验数据,发现数据确实证明是上述结果。我就说,

他们一组的实验数据的确说明“水吸热快散热慢,油吸热慢散热快”,没有问题。但是他们的实验结论是错误的,正确结果应当是“水吸热慢散热也慢,油吸热快散热也快”。可是他们小组却不服气,认为他们的实验数据没有错,数据就是事实,事实就是那样。我没有办法说服他们,于是就再次和全班学生一起找原因。终于发现:原来这一小组使用的石棉网出了问题,一块石棉网是完好的,另一块

石棉网中间坏了,同时加热时,坏了的石棉网上面的水吸热反而比油要快。由于我课前准备时没有细心检查,导致他们组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我就让这一组用两块完整的石棉网重新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一样:油比水吸热快散热也快。我乘机利用这次机会表扬了他们小组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此次状况虽然影响了本课教学任务,但是让我看出我们的孩子尊重实验结果,有着一种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科学研究应当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既要“事实”,又要“求是”。我们既要尊重事实,又要追求真理。科学探索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等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探究历程中养成

科学教养,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学习、生存的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认真做事的热情,以及尊重差异、共同生存的积极人生观念,最终形成完满人格。

第二篇

1.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善于提出问题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如:低年级学习5声音6一课时,了解了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有嘈杂悦耳的区别,很自然的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只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时空,相信学生自己能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及时肯定,即使有的不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学生将受益终身。

2.从教会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入手

,培养直觉思维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教会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如学习5植物的花6一课时,学生通过对花的直接观察,掌握花的基本形态,在观察中让学生了解花瓣是由等片托住的,花瓣的里面有花蕊,花蕊分雌蕊和雄蕊。按照这个观察程序,要求学生看、想,调动他们大脑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花的组成。除了在课堂上,也要注意在课外养成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作业,让学生在大量常见的现象中,捕捉信息,培养直觉思维。

3.在课堂教学中巧设疑点,激发好奇心,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究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教5空气6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掌握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这一知识,一开始可以提问道:老师手中有一只杯子,现在我把它倒放到水里浸没,你们说杯子里面是干的还是湿的?学生作出各种猜想和假设。这时我不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巧设疑点,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4.敢让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自然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更新和发展。在教学中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要不断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千万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一味的否定和批评,我们要对学生错误的结论或见解给予

正确的引导,不要打消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要敢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做法。

5.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始终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1)在上课一开始就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问题也是自然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好办法。例如在教学5生物与环境6单元的导入时,先投影出示一组自然风光的投影片,然后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根据是什么?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因为那里有鸵鸟”“因为图中有热带植物”,,这时再讨论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就会很自然。(2)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3)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课堂教学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问题,使教学活动无至尽的进行下去,并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课堂教学时,要留有悬念,并把课堂上引发的问题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再只局限于以前的观察和实验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并把课堂搬出教室,这些都是新的教学尝试,也是新时期自然教学的需要。(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最主要的形式,而一些较为难见的自然现象、抽象的图示分析等更需要直观形象的声音、图像、立体动画等来表现。如花卉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录像资料快放,让学生掌握其变化规律。(2)将自然教学走出课堂自然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让自然课走向走向室外,是自然教学的新趋势。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能更好地利用周围有利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洪水的形成》时,我们一起到室外进行雨水冲刷各种地表的模拟实验。准备阶段和活动开展阶段,课后和室外都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篇

1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

(1)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存在于部分教师头脑之中虽然素质教育的目标已经推进了很久,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接受这一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仍然把自身置于课堂的绝对权威和主导地位,没有给予学生应有的课堂权力,不能真正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中心和主体,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等;二是在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灌输式,不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结果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即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兴趣盎然,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极其低下;三是部分教师全程包办教学过程,即

什么都给学生准备好,学生要做的就是把教师准备的知识记录下来,学生的学不过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了学生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的丧失。(2)学生缺乏发问的能力和精神正处于小学的学生应该来说是好奇心最重、探究精神最强烈的阶段,尤其是在科学这门课堂上,应该会有很强烈的提问问题的欲望,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常常问的却是这个题目怎么解,那个题目要怎么回答,所有的问题都只与考试有关,曾有一位权威教师做过这样一个测验,在一个班集体中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请他们进行作答,一是铁为什么会生锈;二是青蛙为什么要冬眠,结果同学们听到问题后反应一片哗然,纷纷表示老师没有讲过这类问题,课本里也没有答案,不会作答,可见学生们学习的知识都只局限在考试范围之内,严重缺乏对科学的兴趣和提问能力。

(3)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现象严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功利化,只教授给学生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而不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殊不知只有把科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就犹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如果过的是随地乱扔垃圾的生活,虽然天天写卫生的笔记,不算是受到卫生的教育。可见把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切实体验到探究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2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高效化的小学科学教学应该采取的举措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实现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和保障,科学教师要真正从思想层面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学生真正当做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目标,在授课方式切忌采用灌鸭式,而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体系,教师要善于创建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进而表达自己对科学知识的想法和观点,此外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获得的起点,长此以往,学生头脑中就慢慢建构起科学知识的体系。

(2)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科学的发现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兴趣,就必须把科学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向学生多提问、多布置一些更贴近生活的作业和任务,比如请同学们课下观察北极星,并描述出它们与其它星星的不同,还可请同学们观察各种小生物,比如在草丛中蹦跳的蟋蟀、蝗虫等,在池塘里的小鱼、小虾,在泥土中的蚯蚓、青蛙、蜗牛等,并要求他们写出观察写得,汇总出这些小生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相信这些作业一定会引起正处于天真烂漫阶段小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不但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还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多种方式,合作学习便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因此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