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德育机制[论文]

2022-08-23 来源:我们爱旅游
浅谈如何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德育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建立起新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是当前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德育机制 道德观念 教育网络

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于处在嬗变中的真善美、假恶丑不仅没掌握正确的识别标准,也缺乏相应的识别能力。他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是正确的思想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活动中却无法避免地受到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封建阶级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借机沉渣浮起,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乘机渗入,先进与落后、新生与腐朽思想影响并存。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头脑中有无产阶级思想,也有资产阶级的思想,还有一些封建阶级的思想。这些不同阶级的对立的思想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均未形成体系,也未构成对峙的矛盾冲突,是一种兼容并存的状态。如何发挥德育的导向作用,如何教育并引导这一代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提升自身的难得机遇,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德育机制,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与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庭、学校、社区教育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又有无法互代的个性优势功能。从目标上讲,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其个性表现为:学校——好学生,家庭——好孩子,社区——好公民。

学校德育从古至今在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主渠道作用、导向作用和规范作用。学校德育的方向性、目的性,以及在施教过程中严密的组织性、计划性、恒常性,是其他任何教育单位无法比拟和不可取代的。如果学校放弃了主渠道作用,社会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要求就失去了全面贯彻、系统实施的唯一阵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失去了相互配合的核心。

家庭教育则表现为亲切感人,及时具体与持久面广。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血缘继承性和社会细胞的小空间、小结构等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血缘,它可在亲切感人的情境气氛中进行。由于小空间与小结构,家教又在思想、技术、生活、待人、游乐等方面随时、随地、随事、随人具体实施。

社会教育的优势体现了空间广阔、形式多样与贴近实际的特点。其既可在家乡小社会接受教育,又可在全国乃至更广阔的天地实施;既可通过调查、参观、游览、夏令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又可通过报告、专访、远足锻炼进行;既不受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的限制,又不受区域、行业、事件、善恶的约束;特别是它的“实践性”,更是学校,家庭所不备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加之双休日制的施行,来自社会的种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地作用于广大学生,而这些影响往往是良莠并存,因此,优化社区环境,发挥其育人功

能成了我们在进行德育实验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社区教育的传统优势,努力加强社区德育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其导向、熏染功能,积极推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

一、健全组织机构,形成教育网络 1.建立社区假日团队

我们根据区域分布明显、人口较集中的特点,倡导并参与建立了社区假日团队。由于同一街道、同一居委会、同一居民组的学生居住相近,交往频繁,相互熟悉,我们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社区假日团队,并选举产生了团队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由于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团队的学生年龄跨度大,为了便于开展活动,我们还根据楼群、兴趣及学生的需要建立了若干小队,使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获得身心满足。 2.建立社区教育机构

我们建立了一支由离退休老干部、各单位的工、青、妇负责人等人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并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长委员会,和校外辅导员队伍一起形成了社区教育网络,促使社区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环境建设,优化育人过程

首先,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一是通过电视台、广播站、街道画廊等途径大力宣传,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二是注意改造已有物质环境,赋予其道德感染力。如把

街道周围的花草树木挂牌,既进行知识性介绍,又予以人格化的力量,增强其德育魅力。

其次,建立社区活动基地,为正常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保证。根据本地特征,开发建立了一系列的社区教育阵地,并组织校内外辅导员编写了与之相配套的社区教育教材,为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依据。

三、实施教育管理,提高育人成效 1.加强目标管理

环境育人是整个教育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必须以教育总体目标为准绳,即以关心和爱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总目标为指标,根据社区特点,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社区教育目标,落实教育责任,做到教育有的放矢,符合规律,卓有成效。

广泛宣传社区环境对学生影响的客观现实和优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形成共识,增强教育的意识性。

根据社会职能及社区特点,制定出各具特色、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教育目标体系,力求家庭、学校、社区教育目标一体化,使社区教育有据可依,防止社区教育出现“脱轨”现象。

依据制定的教育目标落实教育内容。如许多社区团队建立了图书室,双休日学生以小队为单位组织读书、看报,每人发一份读书记录卡,摘录佳词好句,写读书读报体会;有的单位还把让学生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双休日作为每周的一项重要工作,订入计划,并划

出专人具体负责,组织他们开展打球、看录像、讲故事、猜谜语等娱乐益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把教育目标作为考核评价社区教育效果的依据。我们把教育目标分解成若干项小目标,确定各小目标指数,逐一对照检查,查漏补缺,提高整体教育效果。 2.加强活动管理

社区组织机构的建立,德育资源的开发,教育目标的制定,均是开展好社区教育活动的保证。按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活动,注重活动过程的管理,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变通暂时无法改变的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广大学生成为社会的积极成员,是教育社会化的基本要求。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开展教育活动,并由校内外辅导员、有特长的家长组成的活动辅导管理队伍分片承包,分块落实,分层活动,分阶段测评,力保活动正常化、规范化,力求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当然,由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方面在教育时间、空间领域与相互之间教育力度、影响水平与监控措施的不协调性,实际上给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并最终导致了学校德育的低效性与艰巨性,因此,我们要对德育教育的难度有充分的认识,不断探索家庭、学校、社区教育相结合的问题,为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