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2四季之美》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22-04-10 来源:我们爱旅游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2四季之美》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四季之美的不同之处。

2.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观察能力,研究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描述。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展示课件。

2.激发学生兴趣:请描述图片上的内容,或者发挥想象,说说人们的活动和当时的心情。(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3.引入课文:本文主要讲述四季中每个季节最美的时间及其美景。(板书:22四季之美)学生齐读课题。

4.自由阅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5.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主要讲了四季当中每个季节最美的时间及其美景。

二、读中感美

1.教师配乐诵读原文,展示屏幕。

2.学生朗读:请同学们找到最喜欢的句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一会儿展示给大家,好不好?(屏幕展示,学生朗读)

3.学生分享:我最喜欢文中呈现出的夏季的静态美,画面中又呈现出萤火虫泛着微微的光,静态的美中又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4.学生分享:我最喜欢春天这一段,它通过云彩色彩流动的变换来表现春天的气象。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5.学生分享:我喜欢夏天这一段,尤其最后一句。在漆黑的夜晚,一两只萤火虫飞舞会给人一种诗意美。

6.学生分享:我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后两句。因为我看到雪就会想到和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和分享,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四季之美,激发他们的感受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写作的独特韵味。

三、理中品美

1.教师提问:我们曾经历过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日的黄昏,冬季的早晨,但我们很少像作者那样,用细腻的笔法传达真切的感受。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呢?这节课我们采用体验式研究,变换角色,把自己当成摄像师,用文字模拟摄像并制作脚本,看屏幕上的要求:

2.展示课件:

1.学生使用填空方式陈述了他们的成果:根据这一段对某物的描述,我们按照顺序,抓住了它们的特点加以录制,为了使这种感觉更加真实地再现作者当初的感受,我们还加入了一些元素以使这种感觉更加突出,引起共鸣。也可以结合板书来陈述。

2.学生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他们的审美体验,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他们的个性化观点。

3.在学生描述的同时,另一个学生将设计好的思路写在黑板上。

4.其他同学聆听并对其进行质疑或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以激发每一位同学思考及参与合作的意识。

师:我们在进行体验研究时,自由组合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合理分工,制作脚本,然后开始体验。

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讨论)

师:各个小组都已基本完成,现在请各位同学在自己的小组内演练,然后在小组内指导完善。执笔人请上讲台,展示板书。(学生展示、讨论,各小组执笔人展示板书)

师:接下来,我们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展示。首先有请春季小组。

学生1:这一段是对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它变化的动态美,通过颜色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下面我们采用配乐的形式来体现春天黎明的美。

学生2:天与海深蓝一片,波涛滚滚。这时天边冒出红色的尖,渐渐地泛白,黎明即将到来,突然红光跳出了海面,云被染红了,海也被染红了,大海不安起来,荡漾着。这时一个火球缓缓升起,海面彻底被染红了,太阳升起来了。整个天、整个海都红遍了。

描述人说的同时,《春之声》音乐响起)

师:这段展示让我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壮美。现在有请夏天小组。

学生1:本段通过对夏天夜晚的描写,写出了萤火虫翩翩起舞的景色最美。下面请××同学详细介绍。

学生2:一个漆黑的夜晚,镜头慢慢转向天空,那几颗泛着点点微黄的星光,给人以高远与深邃的感觉。镜头再由空中转到陆地,十分宁静的夜晚出现了几只萤火虫,使安静的夜增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

学生3:这时晴朗的夜下起了微微细雨,伴着沙沙的细雨,几只萤火虫打着它们特有的小灯笼飞来了,微微的黄光在细雨中越发朦胧了,这让观众在视觉上体验到一种迷离的气息。夏天这一段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美:一是静态的美,一是动态的美。萤火虫的设计是点缀夏天色彩最富有特色的一笔。

师:你们的描述非常具体。好的,现在有请秋天小组。 学生1:在秋天的黄昏这一节中,我们通过时间的顺序呈现了夕阳映照西山与夕阳西沉两幅画面。夕阳映照西山是以视觉效果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归鸦和大雁的感动,夕阳西沉是以听觉效果为主要内容,风声与虫鸣声使人心旷神怡。

镜头中出现夕阳即将落山的情景,人们急匆匆地回家的身影在梦幻式的虚光中依稀可见。乌鸦嘴里叼着小虫,快速地扇动翅膀飞回窝里。等候许久的小乌鸦看见后快活地叫着,不停地扇动着稚嫩的翅膀。镜头慢慢转到空中,天空中出现几个黑

点,渐渐地靠近,原来是一列大雁。他们时时变换队列,队形虽然不断地变换,但没有一只掉队。大雁渐渐地飞出了镜头,此时镜头只有日落山头,绯红渐渐隐退,深蓝已悄然来临。一阵秋风吹过,掀起落叶。仔细听落叶沙沙声中伴着蝉鸣、蛙叫。此时镜头由远及近,最终聚焦停在黄绿相间的叶子上的蝉。

生1:冬天最美的是早晨。从视觉的角度写出冬天早晨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清晨到正午不同的美丽景色,写出了雪的静、白、美。下面请××同学详细描述。

生2:脚本主要抓住冬天的晶莹剔透与洁白的特点。首先全镜头点染冬季的早晨,在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木屋,被环抱在黑青的松树中,还有皑皑白雪。天上飘着轻雪,松树的尖已被染白。镜头转移到空中,树顶上的太阳似乎很吝啬,只有些许的光。镜头回至地面,这时一个女子手捧着暖和的炭炉从屋里走了出来,穿过廊下,抬头望着天,看着无数的小雪花如同水晶一般纷然落下。镜头中出现远处的山、冰雪、天空。阳光折射出雪的晶莹,山的朦胧,天的洁净。镜头对头顶的正午太阳进行特写,再转至炭火盆。盆中只剩下少许的炭火和白灰,

以及淡淡的炭火的烟徐徐升向天空。以动写静,满溢着冬的充盈。

师:四组已经展示完成了,现在请所有的同学对其板书、陈述、描述解说进行质疑和点评。

生:我认为春天组跟其他组相比,我们所描述的是散文片段,缺少摄像的专业知识,甚至没有具体的做法。

师:少了具体如何去做,只描绘美景,缺少必要的文字——摄像的术语。

生:冬天这组在录制中加入了人的活动,使景色有了灵气。

师: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使景色更加美丽。

师:正如你们所说,夏天是热情洋溢的季节,萤火虫是点睛之笔。作者为什么不着重介绍萤火虫发出的微光以及萤火虫是如何运动的?它是怎样突出夏天晴朗的漆黑的夜和雨夜的特点的?应该抓住哪个词语?

生:“迷人”。

老师:在录制文字的过程中,你们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我们应该抓住能够体现事物或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进行录制。

老师:同时,你们也可以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请继续谈。

学生:我认为冬天这组的表现很好。他们设计了一个小木屋,让人有家的感觉。

老师:大家都很有见解,各组的录制在遵循作者原有创作的基础上,都有合理的想象与创新。同学们的评价也都有独到的见解,但在部分内容上稍有欠缺。有人可以提出建议吗?

学生:我对冬天这组的脚本有疑问。从书中并没有看出有小木屋的描写,我认为不应该写上。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脚本应该遵循作者的意愿,与文章保持一致。所以读者的想象最好不要出现在脚本中。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让同学们大胆地展示了对四季美的感悟。这样的评价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眼光,再次发现美。

五、写中现美。

老师:各组整体的活动设计有条理。在研究过程中,春天这组抓住动词及时间的推移,体现出日出的动态美和色彩的变化。夏天这组注意到文中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秋天这组注重了作者原有的描述,并抓住“感人”一词进行大胆想象创新。冬天这组注重抓住雪的特点加以描绘设计,以突出作者细腻的感受。从中我们应该研究哪些写作方法呢?

学生1:描写景色的形、色、声、味。

学生2:用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写景。

学生3:写景要细致地观察。

老师:我们在体验中学到许多方法,但我想提一点我个人的看法。秋天一组围绕“感动”加以录制,通过乌鸦哺育幼仔来体现感人的亲情,通过大雁队形的变换来体现感动。但这种感动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不断变换队形?

学生:不掉队。

老师:那么头雁为什么不断地变换位置?

学生:轮流休息。

老师:这是我们常说的一种精神——

学生:团结合作。

老师:是的,这是团结合作的精神,更是一种关爱。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去体味。

老师: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天地,去感受四季的美吧!

展示题的大屏幕):

请用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段来描绘四季,或谈谈对四季的感受。

在文章中,学生通过创意写作展现了冬季的美丽,而在课堂中,老师则引导学生回忆四季的美丽,通过歌曲来升华情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感性体验,让学生在感受中研究,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还通过板书和教学反思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