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独立需求来自于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其特点是需求的对象和数量不确定,只能粗略的估计。独立需求不是企业可以控制的,一般采用“补充库存”的控制机制,将不确定的外部需求转化为对内部库存水平的动态监控,通过适当的库存水平来保证对外界随机需求的适应。 3.库存的作用和弊端
库存的作用:快速满足用户期望,缩短交货期;稳定生产需求,消除零件在生产-分销间的影响;防止发生缺货;防止价格上涨或争取数量折扣;保证生产与运作的正常进行。
库存的弊端:占用了大量资金;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产品存放时间过久损耗或者报废带来的损失;麻痹管理人员的思想。
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库存是必要的,但同时库存又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从而控制库存的目标就是防止超储和缺货。 4.TOC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是OPT技术的发展和延续,其目的是找出各种条件下生产的内在规律,寻求一种分析生产经营问题的科学逻辑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继MRP和JIT之后出现的又一项组织生产的新方式。 TOC强调必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效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按照TOC,首先要识别系统的约束,即瓶颈资源;接着要想方设法开发利用瓶颈源,使其高效运作;然后要使系统的其他资源支持系统的运行:最后打破系统约束,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TOC吸收了MRP和JIT的优点,其独特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从系统生产效率最薄弱的环节出发,识辨出制约系统生产效率的瓶颈资源,并围绕瓶颈资源制定生产计划,在瓶颈资源之前的工序采用拉式生产方法,瓶颈资源之后的工序计划采用推式生产方法,使瓶颈资源满负荷工作,系统达到最大产出率。
TOC是一种实用理论,它所依据的是人所共知的常理常识和朴素事实。它认为,在任何一个客观现实系统中,总是极少数的关键环节约束或主导着绝大多数的普通环节,因此,须抓住关键环节进行系统调控。就像一根链条,在承重时,每一链环都必不可少,缺一不可,但承重的大小仅由链环中最薄弱的一环决定。
5.三种生产方法的对比:
大量生产类型产品产量大,品种少而稳定,一般都是标准产品,但可有某些变型供用户选择,开发生产新产品所需费用高。这种生产工艺路线有固定形式,只能做一些小的调整以适应某些品种的特殊需求,生产一般通过自动流水线的形式实现,生产速度快,设备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但原材料库存储备大,需要按照生产计划准备,一般按照固定的作业计划以及速度生产,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所需要的工人数量少,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产线上的管理人员很关键,管理部门需要注意做好生产线平衡,原材料管理,技术进步,产品设计以及产能规划等。
成批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多,产量也较多,可以经常地,有计划地引进新产品。各种产品的工艺路线不都相同,可以在主导工艺路线的基础上做相应的改变,生产设备可以部分通用,产线布置一般按照产品的工艺原则,设备停工一般较少,生产速度比流水线慢,原材料所需库存中等,在制品数量中等,成品量变动不定,生产任务确定,可以通过能力平衡制定较可靠的计划,但是允许灵活性,产品生产有正式的质量控制制度。现场工人的数量较多,对其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管理工作要根据轮番生产的特点,重点放在合理安排批量上,做好生产的成套性和提高设备利用之间的平衡。为此要利用库存调节负荷与能力的不平衡。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也是成批生产管理的重点。
单件生产的产品一般为定制产品,品种复杂多变,容易引入新产品,产品可以经常更新,其工艺过程没有固定的形式,设备相对比较通用,设备布置按照工艺原则布置,设备常有停工,生产速度慢,所需工人的数量多,对工人本身的技能要求比较高,原材料存货量比较少,大部分原材料在接到订单之后才采购,在制品量比较大,成品少。不同的产品,工艺路线不同,作业计划灵活,变动大。因此,要求生产计划工作保持较高的灵活性。这种类型的管理重点应是解决不时出现的生产瓶颈,即生产能力最弱的环节,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