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糖槭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2023-08-07 来源:我们爱旅游
HE1L0NG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 Feb.2009,Vol。32 No.1 ・71・ doi:10.3969/j.issn.1008—0104.2009.01.052 糖槭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赵宏,张字,逯春红 (佳木斯大学化学与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目的:本文对糖槭叶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糖槭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 定。结果:糖槭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035mg/g。结论:糖槭叶中舍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可观的药用开发价值。 关键词:糖槭;黄酮;紫外一可见分光先度法;含量 中圈分类号:R9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04(2009)01—007l—O1 糖槭(Acer saccharum),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原产北美0.00mL、0.50mL、1.00mL、1.50mL、2.OOmL,按实验方法测 洲.据资料记载.在我国糖槭为引进栽培种ll ]。目前,国内关 定.结果见表2。 表l 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结果 于糖槭的药用研究少见。初步预试结果显示其中含有黄酮、 皂苷、多糖、鞣质等 “]。本论文对糖槭叶进行醇浸渍、超声波 提取、萃取等手段分离得到总黄酮,采用芦丁标准对照品,利 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中的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为 进一步证实糖槭的药用价值莫定科研基础。 I 材料、仪器、试剂和药品 糖槭叶采自黑龙江省住木斯市 KQ一500DE型数控超声波提取器(昆山).RE一52系列 旋转蒸发仪(上海).SHB—I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 UV757CRT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DZF一15O型数显 小型真空干燥箱(郑州).电子天平(沈阳)。 95 乙醇.冰醋酸,无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乙醚,正 丁醇,香草醛,均为分析纯 2方法 与结果 2.1标准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量芦丁20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入乙醇 70ml 微热使其溶解.放冷加乙醇定容,摇匀.得到0.2rag/ mI 的标准液,备用。 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10g干燥糖槭叶粉碎并置于锥形瓶中.加入95%乙醇 溶液.浸泡过夜。超声提取2次,30min/次.提取温度为5OC. 所得乙醇提取液采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将浓缩液倒人100mL 容量瓶中,加乙醇定容至lOOmL,摇匀,得到供试液。 2.3 实验方法 加入量(mg/mL)测得量(mg/mL) 回收率(%)平均回收率( ) 2.7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2.00mL供试液于10 mI 的容量瓶中.按实验 方法测定。结果见表3。 表3糖槭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n=3) 取佯品于10mL的容量瓶中,依次加入5 NaNO2溶液 0.50ml .摇匀.室温放置6rain;10%Al(NO。)。溶液0.50mL. 摇匀.室温放置6rain;4%的NaOH溶液4.0mL.摇匀.室温放 置l5min;加入乙醇定容至lOmL.摇匀。在500nm波长下测量 吸光度值。 2.4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确吸取标准液0.00mL、1.00mL、2.OOmL、3.00mL、 4.00mI…5 00mL分别置于1OmI 容量瓶中,按实验方法测定 其吸光度值分别为:0.000、0.212、0.425、0.648、0.856、 1.028。 3 讨论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回归方程Y:0.123+8.106x;相关 系数r一1.1O5。 2.5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芦丁对照品溶液0.2mI 于10mL容量瓶中,按 实验方法进行.于500nm波长处计时测定,间隔为5min.共测 定85min。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在1O~60mim内稳定。结果见表 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取3.OOmL芦丁标准液于10 mL 的容量瓶中.按实验方法显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在波 长45O~600nm区间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总黄 酮分离有效方法是乙醚萃取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 定其吸光度.浓度范围和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本论 文测得糖槭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035 mg/g,比较丰富,黄 酮具有抗炎、抗衰老等活性,所以糖槭具有较好药用开发价 值。 参考文献: [1]张宏达.种子植物系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17-318 [2]周以良.黑龙江省树木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406 [3]赵宏.糖槭叶中皂苷的提取分离条件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30(01):l8一l9 [4]张字.赵宏.糖槭夏果与越冬果的化学成分比较[J].黑龙江医药 科学.2006.29(06):25-26 [5]杨波,张字.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教程[M].哈尔演:科学出版 社,2001,288-349 2.6 回收率试验 取3.00mI 供试品液5份.分别加入芦丁标准溶液 本论文来自2007年佳木斯大学科研项目¥33号 作者简介:赵宏(1981~)女,黑龙江穆棱人,硕士.讲师。 (收稿日期:2008—09—1O) (下转第72页) ・72・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年2B第32卷第1期 doi:10.3969/j.issn.1008——0104.2009.O1.053 声门下吸引预防吸人性肺炎的护理体会 马英君 ,周秀敏 (1_佳未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佳禾斯l54002;2.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关键词:吸入性肺炎;护理;吸引 中图分类号:R473.76;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一O104(2009)01—0072—01 在ICU收入的较多病人因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等因素 常需要进行气管切开行人工气道来辅助呼吸。人工气道的建 的主要措施。 3.3 保持人工气囊充盈度良好 人工气道的气囊充气后。压迫在气管壁上,达到密闭固 定的目的,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护理中我们采用最 立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失去了正常呼吸道粘膜的滤过作用。使 气体经开放的气道直接进入到肺内、加之灰尘及胃内容物反 流等诸多因素.常常会导致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据报道,气管 切开的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约为29.1 。为减少吸人 小闭合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方法: 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边向气囊内注气边听漏气声,直 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 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此方法可 性肺炎的发生,我们采用新型的气管切开套管,进行声门下 吸引,以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 3.4 声门下吸引技术 长期置管的病人因肺部炎症重.气道分泌物多,在留置 导管期间,口咽部分泌物、进食中返留的食物残渣可集聚于 在2OO7一O4至今我们对ICU收治的38例气管切开病人 均采用新型的气囊套管。此套管在背侧有一单独的腔隙到达 声门下.终止于套管上方的一个大的椭圆型背侧开口.它通 过负压吸引装置可以有效的吸出积聚在气囊上方的坠积物, 气管插管的气囊上方.形成滞留物,以往经口鼻腔的常规吸 引方法会因患者生理部的解剖曲度的特定因素、咽喉部反射 强烈及患者耐受性等因素,吸痰管难以送达导管气囊上方吸 除附着的滞留物,而应用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气囊套管可 以通过负压吸引直接吸出积聚在气囊上方的分泌物。护理中 我们采用间隔4h负压引流声门下引流管一次,负压保持在 20cmHzO,取得了满意效果。 4讨论 防止因气囊充盈度不够及气囊漏气等问题引起的分泌物坠 入肺内.可以有效的防治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2 引起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因素 目前较多学者认为,口鼻咽部定值菌误吸和下漏是发生 吸人性肺炎的主要因素。气管插管后。患者咽部的分泌物往 往积聚在声门与气囊之间.随着患者的呼吸,一过性气囊压 力下降,以及体位变动、气道管径改变等原因,分泌物从气囊 的边缘流入,进入下呼吸道,气囊上分泌物积聚。使细菌容 易生长 另外,声门与气囊之间间隙由于气囊压迫,血液供应 目前我科采用新型的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气囊套管 应用于临床,并采用声门下负压吸引方法清除气囊上方的积 聚物,有效保证了气道护理的质量。在38例气管切开病人中. 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由原来的29 下降至目前的13 ,效果 显著。通过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的减少口、鼻咽部的细菌定 植.对阻断消化道一口一咽一下呼吸道逆行感染效果良好, 较差,分泌物中抗生索浓度相对低,有利于细菌繁殖。 3 护理措施 3.1 抬高床头 保持床头抬高在3O度,可以使病人在发生误吸及胃内反 流时,分泌物不会直接进入到气道内,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 生。 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病可以延迟肺内感染的发生时 间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收稿日期:2008—10—26) 及时有效的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是防止分泌物下漏 作者简介:马英君(1969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主管护师。 (上接第71页) 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 avonoids content in the I eaves of Acer Saccharum ZHAO Hong,ZHANG Yu,IU Chan—hong (Chemistry and Pharmacy College of jiamusi University,.1iamusi 15400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the leaves of Acer Saccharum.Methods:We determined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s in leaves 0f Acer Saccharum by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Results:The flavonoids content was 1.035mg/g in the leaves of Acer Saecharum.Conclusion:The flavonoids content iS rich in the leaves of Acer Saeeharum and the leaves have pharmie value. Key words:Acer Saccharum;flavones;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conten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