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知识点

2023-07-04 来源:我们爱旅游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基础知识汇总

与同学们谈地理

1.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1)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2)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

(3)学习地理,使我们学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

(4)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如:读图、用图等。

3.怎样学好地理?勤于思考,勤于记忆,学会读图、用图、绘图,及时反思、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4)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πr≈4万㎞),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 4.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海边看帆船从远方驶来,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2)月食(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亮);(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 二、地球仪

1.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地球仪(P5)

(1)地轴:地球自转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 (2)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经线和纬线(P5—P7) 定义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形状 圆形(除极点外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 半圆形。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点 长度 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相等(约2万千米) 为0。南北纬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东西方向 方向 关系 所有纬线平行 2.纬度和经度(P5—P7) 起始线 度数划分 表示符号 分布规律 纬度 0°纬线(赤道):最长、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纬线 经度 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 从赤道向南北各分作90°(0°—9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0°—180°) 北纬(N),南纬(S) 向北增大为北纬,用N表示,北极点为90°N;向南增大为南纬,用S表示,1

东经(E),西经(W) 向东增大是东经,用E表示; 向西增大是西经,用W表示

南极点为90°S 半球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以20°W 和160°E 划分东西半球。 (20°W-0°-160°E) 为东半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 3.特殊的经纬线 (1)特殊的纬线

①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②23.5°纬线—回归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太阳垂直照射的最北界限。在地图上用虚线表示。③66.5°纬线—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在地图上用虚线表示。④90°纬线—南北极点。

(2)特殊的经线

①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起点线,此线以东是东经,此线以西是西经。②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止点线。此线以东是西经,此线以西是东经。

oooo

③20W 和160E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经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160E经线以西是东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4.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P7—P8)

(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oo

(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 和160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这样划分可以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5.高、中、低纬的划分 (1)低纬:0°-30°;(2)中纬:30°-60°;(3)高纬:60°-90°。 四、经纬网(P9)

1.定义:在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 2.应用:在经纬网上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3.判读方法:①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南北极地区)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②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判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

③书写:纬度在前,经度在后。北京(40°N,116°E)注意:(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一天(24小时)。 4.地理意义

(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形成昼夜现象。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线为晨昏线。由白天转向黑夜的线叫做昏线,由黑夜转向白天的线叫做晨线。 (3)时间的差异: ①地方时

2

A定义: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360°),即1小时转过15°,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就不同,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为地方时。

B特点: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地方时东早西晚,越往东日出越早,时间越早;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②时区和区时

A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把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作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成为东西十二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 B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③北京时间:以120°E地方时作为东八区区时,它也是我国各地统一的标准时间。 ④区时的计算

A东加西减:向东过一个时区加一个小时,向西过一个时区减一个小时。 B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两地时差(东加西减) C向东跨过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一天;向西跨过180°经线,时间不变,日期加一天。

二、地球的公转(P13—P14)

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65天)。

4.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总保持66.5°的夹角;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2)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方递减。

②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6.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12.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③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各地,6.22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12.22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3

(5)五带的划分: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而划分。(P14) 温度带 范围 热带 气候特点 特殊地理现象 南北回归线间 (23.5°S—23.5°N) 终年炎热 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 四季分明 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 四季分明 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 南极圈与南极点间 (66.5°S—90°S) 北寒带 北极圈与北极点间 (66.5°N—90°N) 终年严寒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严寒 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图的阅读 一、学会阅读地图

1.地图: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2.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 3.比例尺

(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达方式 ①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②数字式:1:4000000或1/4000000(1km=1000m=100000cm)③线段式:

(最直观)

(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先将比例尺转化成数字比例尺,然后按分数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

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如:1/10>1/100>1/1000。

4

(5)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①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②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4.方向

(1)一般定向法: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图例: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P27)

1.分层设色地形图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2.一般海洋用蓝色表示,平原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用黄色表示,雪线以上用白色表示。 3.五种陆地地形类型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P27) 高度 地面起伏程度 高原 500米以上 内部平坦, 边缘陡峭 山地 500米以上 地面起伏很大 丘陵 500米以下 地面起伏较大 盆地 无 中间低,四周高 平原 200米以下 平坦,地面起伏和缓 三、地形剖面图(P28)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程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5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P30)

22

1.地球表面71%(3.61亿km)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1.49亿km)。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P33、P35)

1.大洲、岛屿、半岛、大洲、海、洋的概念 名称 概念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四面环水、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大洲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 洋 海 海洋的中心部分 举例 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洲—亚洲 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台湾海峡 大洋的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深度较浅 东海 海峡 沟通两个海或洋的狭窄水道 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简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七大洲分布

(1)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2)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洲有:欧洲、非洲;全部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3)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5)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

4.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热带大洋、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冰洋(面积最小、水位最低、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5.大洲的分界: 大洲 亚洲、欧洲 亚洲、非洲 南美洲、北美洲 欧洲、非洲 亚洲、北美洲 北美洲、欧洲 南美洲、南极洲

大洲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苏伊士运河 (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 巴拿马运河 (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 白令海峡 (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丹麦海峡 德雷克海峡 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