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
3月31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公布,并定于5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已行至"最后一公里",而为其保驾护航的存款保险制度亦将正式推出。
"这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解除了后顾之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推出其配套的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不仅强化了银行金融机构正向激励和市场约束,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更好的微观基础,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
一张为中国金融改革编织的"安全网",正随着存款保险时代的来临而拉开……
金融"安全网"
经历了20xx年的积累与等待,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最终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倒逼下成型。
据了解,中国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探讨研究已有二十多年,随着金融改革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银行间竞争加剧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可能会导致部分银行破产。
"银行破产对储户、对银行信用体系及整个社会经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赵霜茁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银行破产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根据国际存款协会(IADI)公布的数据,迄今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这一迟来举措是正在进行的整个金融系统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魏加宁认为,其目的是在银行间引入竞争性贷款利率,鼓励银行向规模较小的企业发放贷款;同时通过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稳定存款人的预期,进一步提升市场和公众对中国银行体系的信心。
依据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将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万一上述存款类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存款人将得到最多50万元人民币的偿付。但这些机构必须拨备资金向一个中央管理机构缴纳保费,组建存款保险基金。
同时,银行将获准制定与同行竞争的差别化贷款利率。这样,市场机制有望将逐步取代数十年来一直严格规定存贷款利率的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从20xx年开始放宽对利率的限制。20xx年11月和20xx年3月接连放宽对存款利率的上限限制,允许其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3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称,人民银行已在分阶段地推动存款利率自由化,20xx年把存款利率上限定为基准利率的1.2倍,今年又提高到1.3倍。他表示,将迈出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作为其配套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即将实行亦是"最后一步"的显着标志。
"中国分阶段推进利率市场化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魏加宁说,金融业已日趋全球化,中国的金融市场和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也不得不适应国际标准。
周小川称,今年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概率"非常高",并表示年内将实现利率自由化。
事实上,存款保险制度拖延这么久的一个原因是,政府隐性担保大部分公共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偿付能力。加之,僵化的利率控制会扭曲资金流动、加大金融风险,亦是中国正在加紧推进利率自由化原因所在。
长期以来,面对缺乏灵活性的利率限制,银行贷款集中投向了基本不必担心出现呆账的国有企业。同时,出于银行盈利的考虑,存款利率一直被压得很低。对低利率不满的储户于是购买回报较高的理财产品,导致难以监控的理财产品泛滥和"影子银行"的不断膨胀。
"通过取消中央政府的隐性担保,银行将不得不更加谨慎,并竞争性地发放贷款。"魏加宁认为,从而有利于建立以利率市场化的竞争导向,从而建立起可以高效利用资金的经济结构。
在他看来,存款保险制度还能够有效缓解限制资本进入银行领域的监管顾虑,有助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各类银行公平竞争、均衡发展,保障多层次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需要指出的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存款类金融机构可能面临多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存款保险制度则恰恰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存款保险制度,挽救了在利率市场化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濒临崩溃的银行体系,亦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作为一种金融保障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同银行监管以及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一起称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赵霜茁介绍说,而存款保险制度则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在识别风险和纠正风险中的作用,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增加一道制度屏障,有利于增强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总体能力,
管理制度
在他看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今年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我国金融安全体系、保护存款人合法利益的具有意义重大,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逐步发展并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就一般存款人而言,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增加了存款人受保障程度和期待,同时也间接起到了投资者教育的功能。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某种程度上向投资者"暗示"了存款的固有风险,可以有效矫正投资者对于存款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认识上的偏差,这对于帮助存款人树立正确的存款观念和市场化的风险识别意识都是十分重要的。
营造竞争氛围
作为我国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不仅在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保障存款人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对整个存款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均产生系统性的影响。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赵霜茁表示,"特别是对银行流动性、经营成本、利润和竞争力的影响。"
与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作为直接融资渠道相比,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渠道已经成为企业融资来源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二者间互为替代的关系将更为明显,"轻直接融资,重间接融资"的局面将会发生改变。
"存款保险制度使得大额存款面临更大的风险,大额储户将资产从银行转移到股票、债券市场,导致银行流动性下降。"赵霜茁认为,或许中国企业的融资形式将由此现实从间接到直接融资的转向。
同时,存款保险使得银行除了缴纳法定准备金外,还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对于大型国有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影响不一样。"赵霜茁认为。
事实上,对于大型国有银行,在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资金实力雄厚,有广阔的负债市场,存款来源充足。但在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由于对每个储户的最高偿付金额均为50万,对于那些存款超过50万的高净值人群和企业核心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选择有差异,通常会选择稳健经营的银行。
"存款保险从隐性到显性,大额存款可能会偏向国有银行,中小银行负债成本会有上升可能。"赵霜茁表示,中小银行较于大银行,面临更大的破产风险,可能导致储户资金向大银行的转移。
需要指出的是,缴纳存款保险金,短期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特别是中小银行。按照存款保险制度,风险差别费率依据银行风险而定,小型金融机构面临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大,若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各项指标达不到监管要求,保费缴纳比例上升,使小型金融机构经营更加困难。
"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费率确定模式,既充分考虑了总体金融市场环境又兼顾了特定投保机构的经营管理状况和风险评估。"赵霜茁表示,"风险更高的银行也将承担更高的保险费率。"
在她看来,保费缴纳增加银行经营成本,风险差别费率,使得中小银行或流动性差的银行,承担更高的经营成本。
在通常的情况下,为了与同业竞争,扩大存款来源,银行面临囚徒困境。一般会采取提高利率,创新存款产品,改善服务,增加员工薪酬等措施,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经营成本。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存贷利差,银行规模越大,利差收入越多。但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投保金融机构将按存款规模缴纳保险费用,"存款规模越大则缴纳的费用越高,存款成本提高对金融机构经营规模扩张形成一定约束。"赵霜茁认为。
事实上,在商业银行成本上升的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
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存贷利差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面对竞争加剧,银行为了生存,要想扩大存款来源和增加贷款规模,必须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使银行存贷利差进一步下降,利润减少。"赵霜茁分析认为。
按照中国商业银行20xx年底一般性存款余额约为105万亿元(税率以25%计)为基数计算,若存款保险平均费率在0.02%,存款保险费约为210亿元;对比20xx年商业银行1.5万亿元的总净利润,存款保险费约占商业银行20xx年净利润的1.4%。
"由于一般性存款余额较大,缴纳保费对银行盈利造成一定影响。"赵霜茁说,"盈利能力受到冲击后,反而会倒逼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在她看来,存款保险制度促使商业银行适应环境变化,创新业务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扩大非利息收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将为大中小商业银行间营造出一种公平的竞争氛围。
就吸收存款银行而言,尽管形式上,存款保险制度直接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但实际上却为整个国家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将国家信用这一非市场化因素剥离,促使银行业市场主体平等开展竞争。
尤其,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存款保险机制作为一种事实上的"增信措施"。"可以极大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和竞争力,弥补其因欠缺国家信用支撑所引致的弱势地位,使中小银行可以在平等地位下参与市场竞争。"赵霜茁认为,从而有助于打破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垄断格局,为银行业各机构间的充分竞争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同样对于处于劣势地位的民营银行来说是一次发展机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过去,人们觉得把钱存进资金雄厚的大银行更放心;而在存款保险制度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