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秀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

2021-07-19 来源:我们爱旅游

  十多年前,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看到校园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语,我便做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梦。梦里对我的职业生活有了模糊有清晰的设定。十年前,我初上班主任的舞台,怀着满腔的热情,无比的干劲,充当了“班妈妈”的角色。事事亲力亲为:学习常规、课上课下、学校家庭、穿衣吃饭、情绪交往事无巨细。那时,年轻的我感动于孩子们将我比作“妈妈”。当三年的努力换来肯定和赞许的时候,我如释重负。却发现,如此的付出,换来的不过是比别人好一点的成绩。三年的时间,孩子们是在感动中学习和生活,却少了快乐。我在执着中追求,我是快乐的,可是我真的很累。于是我开始反思:我为什么不在轻松中快乐,非得要累并快乐着呢?

  于是,向着同一个方向,我开始了第二个梦的探索。于是,同样是班主任,可是我不再是班妈妈,甚至孩子们也不叫我“嬢醸”。七年来,作为低收入群体的教师,我没有挣到什么,可是我挣到了快乐。人一辈子,来去匆匆,这过程中不就图个快乐么。

  信任:让我轻装,让他成长

  我得首先让自己从繁锁的常规管理中解脱出来,可是我还得让常规工作做好。常规管理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常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班级氛围的营造、班级文化的打造、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一个常规管理糟糕的集体永远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集体。

  现在,我几乎完全把自己从常规中解放了出来。

  其实,常规虽然重要,却很简单。并不是离开班主任就不能运转的。我的班级常规几乎完全在学生和班干部的运作下完成。

  我从三个方面解决常规问题:首先,在教室里通过集体的交流配合适当的表情和表演,让大家形成这样一个认识:我们是或者最终是一个优秀的集体。我们做什么都理所当然的做得很好。不管是什么样的集体都是优缺点并存,优秀的集体优点表现的多一点,差一点的缺点表现的多一点。当集体在某件事情上表现好的时候,为了促进更好的发展,他们需要的不是表扬,而是“批评”。有一天,班务上我点评当天的清洁卫生打扫情况:很好,大家打扫的很认真,没有地方被扣分,得满分。同学们兴奋起来,有人开始鼓掌。我立马,表现出意外和吃惊的样子,立即制止:“为什么要鼓掌呢?有必要鼓掌么?你觉得很值得庆贺?就像吃饭一样,有人为了今天吃过午饭而欢呼雀跃么?你觉得我们班的同学把环境弄整洁是很不平常的,需要表扬一下?”大家不再欢呼,开始笑起来。是呀,我们班的同学,把环境收拾得很整洁,这多平常啊。我又继续说:“就拿穿校服来说,我天天都看到有班主任在处理着装不规范的情况,我们班,我强调过要穿校服么?没有!可是,大家自己看,我们班有谁没有穿校服?即使在教室外面热了,没穿,一走进教室,就自然的拿出来穿上了。我们是不是也需要为大家都穿了衣裳而拍哈巴巴掌呢?”学生们的眼里流露出自豪和赞同。同时角落里一个没有穿校服的同学,缩着身子悄悄的把衣服套上。这样类似的交流和引导多了,班级认同就逐渐形成了。

  除了班级认同,学生们对班干部的认同也非常重要。

  我在教室里常有这样的表演:眼神里流落出佩服,很有煽动性的述说我们班的班干部是如何的负责、同学们是如何的配合。让大家感觉到老师很满意、很欣慰。说完之后,我还会添油加醋的杜撰一些例子:有些班集体如何如何…….反正“有些”都是莫须有的,随便使用。有了这样的心理氛围的营造,孩子们常规上再有不得标的,同学们会觉得很意外,他也会觉得很不好意思。有很多事情与其让学生认为必须做好,还不如让大家觉得应该做好。有一些原来行为习惯很差的学生,来到这个集体后,自觉地改掉了很多坏习惯,其实这不是老师管出来的,而是氛围的感染。

  摆脱常规困扰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新班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物色一个相对开朗和主动一些的班长。班长得负责安排好开学当天和第二天的清洁卫生、值日生等,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和我一起再物色一个班长和一个团支部书记。一般情况下,第二天上午三个班长级班干部就可确定。然后再由三个主要班干部充分深入到群众中,物色其他的班干部。学生对学圣的了解是快且准确的。在绝大多数学生彼此还不太认识和了解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式建立班干部队伍,科学有效。在学生们互相了解之后,再进行民主选举班长。然后,班长自行组阁,实行班长和班干部负责制。这样的运作方式可以让班干部们有一种对集体的事能做主的感觉,这是真正的主人翁感觉。平常班干部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我一般不干预,。我对大家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过程是你的,你做主;结果是我的,我验收。人生不只是高中,高中也不只是大学,我常对大家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只要我想到了我也要努力做到。班干部们从我这里得到信任获得信心。一个人有了信心,获得了信任,开展工作还会有多大的困难么!

  第三方面就是摆正自己的姿态。

  交给班干部做的事情,就不要指手画脚。一旦干预,孩子们的创造力会像蜗牛的触角一样缩回去再也不出来。很多时候在常规方面,我就起到一个开会和传达的作用。孩子们忙于开展工作的时候,我倒像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四处游荡,小小的开一开玩笑,捣一下乱,或者很不协调的大呼“耍不住”。当这个时候,有孩子看似无奈的说“走开,切改你的作业”的时候,我的心里是无比的轻松快乐。孩子们的自信心在常规工作中不断的增强,

  不做榜样

  关于“身正为范”的问题,曾经让我纠结了很久。做学生很苦的,但是,再苦,不就是那么三年么?若要老师事事做学生的榜样,那不是要老师们做一辈子“学生”么?所以我坚决反对,老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我们学校里有名言:“教师个个导师”。那么老师不就是“导”么。能导好,干嘛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而且,如果以自己为榜样来教育学生,不仅自己很累,而且日复一日的,难免有时候自己也会出一些纰漏。那时候怎么办?所以我不再进行以自己为榜样的教育。不仅如此,我还比较务实的告诉孩子们:他们的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只是一个二本院校毕业的老师,我只对解决高考要考的本学科的问题比较有经验。我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花样百出的伙起学生耍。我做事没有条理,情绪变化快。有时候很偏激、说话刻薄,容易伤人。我的缺点很多,但是我和其他所有老师一样知道怎样才能让你发展得更好。

  当然,我同时也会让大家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每一个人都是带着更大的目标来的。他们的目的是发展自己、超越前人,而不是来模仿。

  我不是圣人,我不能做榜样,谎言总会被拆穿。与其让孩子们以后说某人“不过如此”,还不如让先摆出自己的缺点,让孩子们逐渐的觉得“还是可以”。这是对同一个人的完全相同的认识,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过程,而对应的也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样的教育,便于日后更好的引导学生。减少环境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干扰。而且也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真正的榜样。让学生更多的看到阴暗中的阳光,丑中的美。美由心生,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和我一样纯纯的快乐。健康的成长。

  有一次,早上睡过了头,自行车也坏了,还打不到的,快8点钟了,匆匆的走去上班。一边走一边回头找出租车。一回头就看到一个男孩子骑着个山地车,匆匆而来。看速度和神情,也是睡过头了,师生二人一样的神情。突然我们就指着对方大笑起来,他大笑着从我身边飞驰而去,我笑着走到学校。到校后,按常规对这孩子的迟到问题进行了批评和处罚。而我,从来没有听到学生说,你也怎么样了的说法。

  我告诉孩子们10级罗敏的故事。那是一个很平常的孩子,平时的作业经常不合格,但是,她的精神却时常感动着我。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在周记本中写道:我不信我不如别人!后来她考上了重本。我告诉孩子们杨艳的事,那是一个性格冲动、外向的孩子,可是她是那样的维护集体,那样的团结同学。

  其实,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是辛辛苦苦的把一个人弄成榜样让他学。孩子们有足够的理解能力,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理想中的自己才是自己的把榜样。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的任务是教会孩子们去鉴别,去学习。而不是降低目标,让孩子们去学习并不完善的自己。人无完人,谁能无过,让孩子们看到老师自然的一面,会让他们更有超越的欲望和信心。当孩子们溢着爱和维护的对别人说到,我们老师“就那样”时候,我觉得我们真成了一家人。我,能不快乐么?

  善意的谎言,美丽的收获

  有时我想,班主任不当演员真是可惜了。我们经常要用一些事例来引导和教育学生。虽然平常学校也会帮我们收集不少的事例,但是,我们做的是人的工作,人的思想和状况可不会按照我们计划的发展。很多很不错的事例,你看到的时间未必是对学生进行对应方面教育的最佳时间。当学生处于某种状况需要一个具体的事例来教育和引导的时候,可能就搜肠刮肚的倒腾不出来。于是我就编。临时确定主题,现场编现场讲,弄得是绘声绘色。讲完了我都觉得是真的了。我常充满感情的表演对自己班上的好现象的赞赏,和对其他班不良现象的同情。经常把班集体美化成各种各样的优秀。

  10级高一的时候,有一次晚自习的时候停电,很多教室都出现乱的情况,教学区也有学生走动。那天正好我的晚自习。我突发奇想的说唱歌吧。于是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一首接一首的把所有能唱的歌曲的精华部分都唱了个遍。直到来电,教室里整齐有序。第二天我就深声情并茂的把停电后其他班的同学是如何的茫然,我们是如何的整齐有序,别人是如何的羡慕我们一场夸张的渲染了一遍。充分促成了学生们的自豪感。班级意识进一步增强。停电高歌事件后,大家迷上了唱歌,学习小组有了组歌,寝室有了室歌。其中最受欢迎的成立我们的班歌。就在我们大张旗鼓引吭高歌的时候,年级上宣布要组织一次班歌比赛。这又让我有了新的说辞。我告诉大家,我们唱歌的事不仅让其他班的老师欣赏、同学羡慕,连年级上也注意了。领导们觉得唱歌的活动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很有作用,决定推广我们的经验,举办一个全年级的班歌比赛。孩子们感觉自己成了楷模,兴奋无比。每一次考试下来、每一次有了新鲜的活动之后,少不了我别具一格的点评,而学生对此也似乎有了一份期待。

  有一次危机的化解也让我印象深刻。情况是这样的:学校主管部又调整宿舍了。在这之前已经调整了5次。虽然每次都很累,但每一次学生都配合的搬了。这一次又搬,而且是搬到缺水的5楼。到高三了,如果住五楼的话,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等下面楼层的同学用完水以后才能洗漱,很耽搁学习时间。已经住了两年五楼的他们,刚从五楼搬到三楼没几天,又要往上搬。学校层面运作的难度很大,就把压力转移到班主任身上,要求班主任通知学生必须搬。我没有了解情况,也没有充分理解学生的心情,就直接转达了学校层面的要求。学生的意见特别大,一直很顺善的学生一下子就和我对立起来,埋头学习,集体对我不予理睬。感受到学生的情绪以后,我一方面在学生面前进行冷处理,不再提此事,一方面向住管部说明情况,尽力争取。最后,终于争取到搬到二楼。问题解决后我又进行了这样的表演:先道歉,承认自己不了解情况就直接把学校的要求摆到大家面前。然后,对这件事情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大加赞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那就是不管和老师有什么样的意见,同学们始终没有对学习有丝毫的松懈。对这段时间老师提出的学习上的要求,仍然丝毫不打折扣的执行。试想,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呢?大家的原则性和目标意识让人惊讶。我对我们的集体和我们的高考充满信心。此事以后,孩子们在学习上更配合。因为他们是任何情况下都以学习为中心不动摇的人。

  我想许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经验,就像收作业状况不好的时候,我们会说“还有个别同学没有交”;集体活动不尽人意的时候,我们会说“多数同学竭心尽力”。最有意思的是常常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更改自己的成长历程。然后,高考完的时候,学生问“当真啊”,那时一声“哄你的”。然后欣赏对方的表情,绝佳。

  不似父母的关爱

  世界上最爱孩子的是父母,可是孩子们最烦的也是父母。和父母一样,老师也是不断的指出孩子的错误的人、也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不断的给孩子要求的人、也是对孩子的进步永远不满足的人。但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却没有亲情的维系。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脆弱的。孩子会烦父母,却不可能割舍亲情恨父母。而老师对孩子关爱的不正确表达却会让学生把自己推到敌对的一面。所以,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应该是具体的细致的,还应该是有别于父母的。这应该是一种职业化的关爱、朋友般的关爱、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关爱。

  有一个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爱迟到。新学期开始三天就连续迟到三次。第一次迟到,我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面带笑容:“起来迟了么?多半早饭都还没有吃吧!”然后不再说什么,按照规矩站在走廊上早读。我觉得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问他迟到的理由,不外乎是锻炼他编故事的能力,而且在老师面前有了编故事的经历。以后的相处,他更容易对老师设防。第二天早上又迟到了,他可能在楼上就到我在教室外边了,快步的走上来,我一脸阳光以开玩笑的口气说:“又遭了哇”。然后玩笑噶然而止,急急的说,“快把书拿出来,还没有耽搁几分钟。”他受到我情绪的感染,急忙把书拿出来,开始读。第三天他又迟到了,这一次我没有站在教室外面,他是跑上来的,迟到了一分多种。我没有理他,也没有按规矩让他到走廊上早读。就当没有看见。晚上点评班务的时候我说:“几天以来,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这个集体是优秀的集体。每一个人都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的,在这个集体中同学们都在自发的改正自己的缺点。比如迟到的问题,虽然可能有人看似每天都迟到了,但是可能第一次迟到十多分钟,第二次迟到几分钟,第三次可能就是和铃声擦肩而过。而且第一次是慢慢的走来的,第二次是快步走来的,第三次是跑来的。错误的改正需要过程,而过程中的表现透视了你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让人充满了希望。有了这样向上的心态,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然后,两周以来,这孩子坚持做到了不再迟到。

  还有交作业的问题。一般是要求课代表收作业,课代表要求小组长收。没有交上来的名单交给课代表。然后由纪律委员按要求扣该小组的操行分。偶尔有学生没有按时交作业,我很少再重复什么道理。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象开玩笑一样幸灾乐祸的说:“忘记了么?遭了,又遭扣分了,你们小组的同学们要抱头痛哭了。”然后负责任的提醒:“下次注意到,把要做的工作写在记事本上,一件一件的做就不会忘了!”

  我常对学生说。你是孩子,你在成长。在成长就难免要犯错误。你来到学校的目的就是成长,就希望老师帮助自己发现地记不足,然后更好的进步。作为老师,我理解你的错误,但请你监督老师不要姑息你的错误。老师要努力的就是用更美丽的方式让你愉快的改正错误。然后,老师渴望,三年后我们一起庆祝成长。

  班主任工作,让愉悦和成效同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