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xx〕13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五项管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xx〕2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作业与考试管理,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次数过多、学生作业量过多、作业质量不高、作业与考试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莆田第二中学落实“双减”作业与考试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学校育人方式改革,坚持学生为本,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全面、终身发展的作业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学校作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习惯、形成能力,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措施
(一)严格作业设计
1.各教研组要将作业设计作为学科校本教研的重点内容,要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
2.各备课组要以实践性、层次性、目的性、创造性为原则,以单元、学期或学年时间为单位,系统化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作业。包括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3.各教研组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作业校本化研究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突破口,以学科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采用骨干引领、集体研讨的方式,探索最符合本学科特点、最能体现本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作业。教研室要设置校本研究课题,引导教师对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和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一体化研究,通过作业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理解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作业反馈为依据,改进教学内容设置及课堂教学方式。
(二)严控作业总量
1.要适时适量安排课后复习作业或拓展性作业、自主选择性作业、预习性作业,减少学生的无效作业。坚持“三布置五不布置”原则,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简单的重复性作业,不布置强制的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布置手机作业”。
2.各班主任需掌握本班每日学生作业总量,形成作业清单,定期向年段报备,并协调不同学科课后作业的具体平衡工作。
3.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三)严把作业难度
1.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不随意增减课程难度,不布置难度水平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作业。
2.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阶梯性,合理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实施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以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3.要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确保作业水平难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创新“研判试做+精讲精练+精选分层”作业形式,推出基于校情和学情的“三单”(预习单、学习单、练习单)作业体系。
(四)严肃作业批改
1.加强对作业批改的管理,所有学科布置的书面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教师批改作业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标注批改时间,统一批改符号。鼓励实行等级制方式和使用个性化评语,评语应明确简练,富有激励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2.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
(五)严谨作业反馈
1.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归因分析,采取集体讲评、面批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反馈指导。要帮助学生定期查找、分析作业出错的原因,给学生留足纠错时间和空间。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特别关注不能正常完成基础作业的学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教育管理和个别化辅导,为他们顺利完成作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六)作业与考试管理
1.校本作业管理
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周至少完成1次校本作业(用极课系统改卷),电子稿按照统一格式(见附件)上传学习通。
⑵语文、英语每两周需提供1份阅读材料供学生使用;数学学科每周可编制2套校本作业;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生涯规划)、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三周一次活动性纸质(Word)作业。
⑶将校本作业管理纳入学校教育常规管理,通过极课系统数据统计、阶段性抽查并结合学生问卷调查进行综合评价,活动类作业测评主要以学生问卷调查为依据,逐步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2.考试管理
除初中毕业生升高中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外,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
⑴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期只组织期中与期末两场考试,不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以其他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初中毕业年级可在下学期正常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组织1至2次模拟考试,禁止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
⑵义务教育阶段期中、期末考试命题要严格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不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⑶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责任分工
各年段、各教研组要认真总结前期校本作业设计的做法和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作业与考试管理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加强统筹管理,确保全面部署、系统推进、整体落实。
(二)强化经费支持
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创造条件,为推进校本作业管理工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要充分认识到校本作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员投入、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上把校本作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强化监督落实
1.将“作业与考试管理”纳入学校教育常规管理,把作业工作情况作为对学科教研组、班级以及学科教师教学常规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各年段要加强作业与考试全过程管理,每学期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做到学生作业可跟踪、可监测、可评估,逐步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2.严禁将教辅作为校本作业的替代品,严禁一科多辅,严禁在规定目录外通过家委会等渠道统一征订教辅并用于教学。各年段要特别关注不能正常完成基础作业的学生,及时组织教师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帮助和辅导并调整作业量,做好培优辅差、学困生帮扶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