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及同事们:
很高兴有机会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经历,但谈不上职业规划。很惭愧,刚听了很多同学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这么完备美好的规划,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到现在为止对自己的职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毛病:人年龄越大,志向越小。在我们小的时候,可能梦想着要当总统、科学家、将军;当我们大一些的时候,比如就是我们拿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可能在想以后会挣不少钱,怎么也得弄个200平米的豪宅住住,弄个宝马车开开;但到现在(大三)我们又在想什么呢:毕业后能不能找到一个月薪20__以上的工作,能不能在几十年后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我相信我们曾经都有很远大的理想规划,但却总是被现实碾得粉碎。我也总是受打击,还好我比较坚强,所以现在还完好的在这儿。
高中的时候我的理想是考军校,希望在部队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当时我甚至在盘算着以后能干到将军还是师长,后来成绩太差没考上;复读的时候我想还是得多挣点钱,那个时候“石油工程”专业非常热门,出来的人一个月五六千,被称为“金领”。所以我就报了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工程”,为了保险我在本科第二批报了成都理工的“石油工程”,搞了个双保险,结果我被川农录取了。
川农我是报的本科第一批的第二志愿,我以为不会录我。报川农的财务管理都是我舅舅的主意,他说川农出来当官的多就报了川农。为什么会选财务管理呢,当时初选了几个专业:农学、城市规划与建设、财务管理,农学不知道是干嘛的,就报在了最后,那个时候也比较傻,不知道上网查查。因为我舅舅是搞会计工作的就报了财务管理,所以就和大家在一起了。
回顾我大学走过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变为是一个从浮躁趋于平稳,逐渐成熟的一个过程。大一的时候,刚进大学那阵新鲜劲儿一过,就认为上大学没用,还不如去上个技校学门技术来得实在,所以大一我倾注了大量时间在实验室,花费了大量精力在电脑上,所以现在这方面技术还行,至少PC机能玩得转了。
到了大二就好一点了,认识到我们来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更重要的是开拓我们的视野、思维,提升综合素质,但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影响可能只有在几年甚至在十几年后才能充分显露出来。但我又认为我们专业的课程都是理论性的,没实际用处,所以我又花了大把的时间去开拓视野,泡图书馆去了!
上了大三,我觉得自己更成熟了吧!比如说,我以前一直认为我们学财务的人,只要不搞审计去考CPA(注册会计师)干嘛呢!我们都去考CPA,那学审计的哥们些到哪找饭吃呢。现在我决定还是要去考CPA,一来可以增加我们就业的筹码,二来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可以巩固拓展我们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压力才有动力,而压力最直接的来源就是考试。
所以我感觉我大学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舒坦。大一的时候,老同学经常问我大学生活怎么样,我的回答一般是没什么意思,坚持“大学无用论”嘛,无聊。到了大二一般就是“一般般”,虽然对课程不满意,但还有图书馆,至少我可以看看书嘛!上了大三,基本上就是“各方面都挺好的”。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我不再给自己制定宏远的目标,而更习惯于制定短期计划:比如这周干什么:是学习财务软件还是研究一下报表分析的问题?每天晚上我都会计划好第二天要干的事,将书本装进包里,收拾好东西,第二天早上起床洗漱完毕背上书包就走了。我觉得这样效果挺不错的,感觉每天过得都比较充实。
当然我还是有一个大体的职业规划:毕业后就业,到私营企业,可能也进不了国企,这样更能全面接触公司的各种业务流程,这对我们以后无论是转向管理还是自己创业都很有帮助。以会计或者财务工作为跳板逐渐转向管理工作,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会自己创业。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开一家书店。即使将来我没有创业或者创业没有选择这个项目,在我老了退休的时候也会开一家书店安度晚年。我平时没什么特别的爱好,不打游戏,也不爱运动,也只有写写字,看看书了。
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我相信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我会有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我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