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嘉峪关,城外有城城关相连的天下第一雄关

2024-08-13 来源:我们爱旅游

嘉峪关,甘肃嘉峪关是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是现存万里长城上最大关隘。



嘉峪关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地势险要,建筑雄伟。


明初大将军冯胜建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明代,大将军冯胜在此修建关城;明孝宗时修建关楼;正德年间修建光化楼和柔远楼东西二楼;嘉靖时加固已有建筑并修筑关城两翼长城,每五里设墩台一座。自此,嘉峪关成为较完备的防御城堡。


嘉峪关位置图(黄色箭头处)


元明以前,西域使者进贡都经过玉门关,随着明代筑嘉峪关,玉门关逐被废止。嘉峪关成为从哈密入河西走廊,西域贡使前往明代中原地区唯一的法定路线。


嘉峪关防御体系:城外有城,城关相连


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千米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一段。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南北两翼长城连为一体。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关城、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联合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城外有城,迭门重城。


内城,左图箭头:游击将军府右图箭头:瓮城


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箭头处为外城


外城,关城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门顶原有城楼,与东西二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民国十三年(1924年)城楼被毁。西面罗城砖砌,东、南、北有土筑围墙,连接长城。


“关照”的来历


作为关系国防安全的重要关隘,古代出入嘉峪关的手续极为严格,必须持有相当于现在护照的“关照”,方可通行。“关照”的种类也很多,有屯民、客商、遣犯等,各持有不同要求和规范的“关照”。


据史学考证,明代的嘉峪关正是“关照”最初使用地点。历史发展到现在,“关照”一词已被发扬光大,词意内涵被转移和扩大了,成为中华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作为该词的发源地,“关照”一词已成为嘉峪关这座六百年传奇古城关的历史见证。



嘉峪关景区有扮演的古代嘉峪关守关将军,给游客发“关照”,并提供免费合影服务,为景区加分不少。



嘉峪关另有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九眼泉湖、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