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诈骗罪的主观故意如何界定?

2023-09-28 来源:我们爱旅游

法律分析: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是违法行为,且有犯罪目的或者预见其后果的心理状态。对于诈骗罪,其主观故意的界定主要看犯罪人是否具备以下两种心理状态:

1.故意欺骗他人获取不当利益的心理状态。即犯罪人在实施诈骗行为时,明知其行为会造成他人财产或者其他权益的损失,但为了自己非法获利而故意欺骗他人。

2.故意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引诱他人作出损害自身权益的行为。即犯罪人在实施诈骗行为时,故意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引诱他人做出损害自身权益的行为,以谋取不当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五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第十六条:犯罪分为故意犯和过失犯。

第二十二条:犯罪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有故意:

(一)明知是违法的行为而实施的;

(二)虽不知道是违法的行为,但预见其实现的可能性,予以认定为实施时有故意。

(三)犯罪人在行为时具有违法目的。

(四)其他应当认定为有故意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