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物像形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05 22:1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05 22:20

人眼是如何形成视觉物像的?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或凸透镜相似,光线通过眼球内部的折光系统,若眼前物体位于六米至无限远,发出的光线或反射光线接行,可形成清晰的物像于视网膜上。


然而,人眼并非能看清远处所有物体,过远物体的光线较弱,或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太小,无法被感知。此外,感光细胞有大小,其密度有限,故人眼有一定的分辨率,通常用最小角分辨率表示,正常人眼的分辨率约为1’。


当物体距离眼睛较近时,发出的光线不再是平行光线,而是不同程度的发散光线。通过折光系统后,它们成像于视网膜之后,形成模糊的物像。正常人眼具有调节功能,主要通过改变晶状体形状来实现,由神经系统反射控制。当模糊视觉形像传至大脑皮层视觉区,引起神经冲动,下行至中脑动眼神经副交感核,通过睫状神经作用于睫状肌,使环行肌收缩,晶状体小带松弛,晶状体凸出,折光力增大,使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晶状体调节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弱,老年人只能看清远处物体,需要佩戴适当焦度的凸透镜,称为老花眼。若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形态异常,平行光线无法聚焦于视网膜,导致视力模糊,如近视或远视。


近视多因眼球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造成视力模糊,可通过配戴一定焦度的凹透镜纠正。远视则因眼球前后径过短,导致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成像,视力模糊,晶状体凸出,使光线前移聚焦于视网膜上。


在眼的调节过程中,晶状体和瞳孔均会发生变化。视近物时,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使成像清晰。这种变化是调节晶状体反射活动的结果。瞳孔大小还随光线强弱改变,光亮处缩小,光暗处散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对光反射的消失可能表示中脑或中枢部位病变,用于推测全身的作用深度。如对光反射消失,说明中脑已麻痹,应停止给药以避免延髓麻痹而死亡。


扩展资料

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汇。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